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必修二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点1:农业区位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如泰国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牧羊业分布在其国土东南部;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条件:政府政策、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技等。亦可简记为“光热水土地,政交市劳技”。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2009·东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3)题。例1例1评价类别农作物A农作物B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2216水分满足率798484土壤养分满足率848484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2942评价类别农作物A农作物B农作物C资源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A.光照B.热量•C.降水D.土壤B•(2)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A.农作物AB.农作物B•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3)该地区可能是()•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D.河西走廊CA•此题组考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第(1)题,读表格可知,从该地区农业资源对农作物A、B、C的满足程度和利用率来看,热量的满足度是最低的,光合潜力利用率也是最低的,故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为热量。第(2)题,综合比较农作物A、B、C,资源满足程度和利用率最高的是农作物A,故选择答案A。第(3)题,由于该地区热量不足,水分满足率高,土壤养分满足率最高,故可判断其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结合选项,确定为松嫩平原,选择答案C。•答案:(1)B(2)A(3)C•【规律技巧总结】此题通过表格考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此类题型解题关键在于读懂表格,要注重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的结合,如某一种农作物不同区位因素进行纵向比较,不同种农作物同一区位条件横向比较,综合分析解答题目。备考过程中读图读表能力不容忽视。•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生产•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政策④地形变式训练1变式训练1变式训练1A•每个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但都有其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某种具体农业生产类型,找出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和限制性区位条件,从而确定主导区位因素。华南双季稻种植,•耕作制度一年两熟,主导因素为热量;宁夏平原位于我国半干旱地区,水稻种植灌溉水源要求高,主导因素是水源;瓜果生产需要充足光照,所以吐鲁番盆地瓜果生产主导因素是光照;乳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靠近市场分布。综上,故选择答案A。•考点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方面:人类可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城市的形成和分布影响市场区位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影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2009·哈尔滨高考模拟)近年来,山东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1)~(2)题。例2例2•(1)大棚中生产的蔬菜的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2)近些年,山东蔬菜基地的蔬菜销售量和销售范围都在扩大,原因是()•A.该蔬菜基地的蔬菜质量好•B.该蔬菜基地的蔬菜品种多•C.该蔬菜基地生产蔬菜的自然条件优越•D.交通运输及保鲜、冷藏条件的改善CD•第(1)题,温室大棚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是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供栽培植物的设施,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温。白天阳光透过外层薄膜进入大棚,晚上拦截热量,减少热量散失,所以在温室大棚中生长的蔬菜相较于自然状况下的蔬菜,日较差较小,故选择答案C。•第(2)题,蔬菜销售量和销售范围的扩大,主要是交通条件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改善,使得蔬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运往更广更远的地方。这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体现。•答案:(1)C(2)D•【规律技巧总结】此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此类题型往往可结合背景资料、时政新闻,通过案例进行知识考查。解题中,把握“万变不离其宗”原则,掌握好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作答即可,一般难度不大。•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据此回答(1)~(3)题。•(1)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生物多样性变式训练2变式训练2变式训练2A•(2)在东京花卉市场上,有云南和荷兰的鲜花,云南的竞争优势有()•①运费少②科技含量高•③劳动力成本低④生产资料投入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A.经营理念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土地租金BB•第(1)题,地处我国南部亚热带气候的云南,优越的水热条件使得其适宜多种花卉的种植,故其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气候,选择A答案。第(2)题,荷兰鲜花种植历史悠久,科技含量高,生产资料投入多,集约化生产,而云南与荷兰的花卉产业相比,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是我国的劳动力充足,成本低,且花卉市场在东京,云南距离东京近,运费少,综上,B为正确选项。第(3)题,由于云南地处我国西南,高原地形使之交通不便,鲜花无法及时运出销售,制约云南花卉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故选择答案B。•考点3: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称为农业地域。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西欧的乳畜业。【例3】(2010·北京)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解析】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发展的都是混合农业;与乙地相比,丙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主要在地形和河流两方面,但由于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答案: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规律技巧总结】本题通过区域地图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相关知识和区域农业的区位优势。解此类题需对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分布有较熟悉的了解,尤其是课本中提到的六种农业地域类型。【变式训练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解析】混合农业主要是指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左图显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种植作物有小麦、饲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右图也显示出收入构成的多样性。花卉业生产的特点:一是面向城市市场,由于城市人口多,生活质量高,对花卉的需求量大;二是需要交通便利,因为花卉保鲜要求高,存放时间短,需要及时送达客户;三是对自然条件和管理技术要求高。所以,种植花卉需要有便利的交通、优越的自然条件等,而P地恰好符合上述要求。答案:(1)答:混合农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例。(2)答: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经过,满足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