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最重要的后果,是战胜国对战后的世界做出的和平安排,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联。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导致它的崩溃。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其内在矛盾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立即根据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原则,通过对战败国缔结和约的办法安排战后的世界。然而,这场大战对战前世界格局所造成的一系列变化与冲击,也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主要战胜国的政治家们,并迫使他们对战后世界的安排形成了四点共识。这些共识包括:要求战败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并对战胜国进行赔偿;反对苏维埃俄国;有限承认民族自决权;建立一个超国家的常设国际组织以维护战胜国的利益和维持和平。然而,由于各国在大战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不同,所获得的利益和遭受的损失也彼此相异,因此在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形势下,主要战胜国又各自有着不同的掠夺要求和争霸计划。美国经过一战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以“世界和平的纲领”,即“十四点计划”作为其建构战后和平与世界秩序的指导方针,主要内容包括:战后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抵制并消除苏俄的影响;成立国际联盟等。该计划反映了美国企图以其经济优势和“道义”力量,以“公开外交”和国际性“门户开放”为旗号,在全世界张扬自己的势力,进而通过国际联盟控制战后国际局势等诸多打算,是美国对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发出的公开挑战和冲击。英国在战争中受到削弱,但仍有相当实力。它企图通过战后的和平安排,保持已经获得的各种利益,同时继续对欧洲实行其传统的“大陆均衡”政策,以达到主宰欧洲事务,进而左右世界局势的战略目标。法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但拥有欧洲第一强大的陆军。它希望通过和平解决方案,一劳永逸地消灭德国这个宿敌和对手,在确保法国自身安全的同时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意大利打算使自己在亚得里亚海和东地中海占有支配地位,日本则力图使战时在中国侵吞的利益合法化并独占中国,进而称霸亚太地区。主要战胜国各自不同的争霸目标和战略意图,导致了在缔结和约前的激烈争斗。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在此之前,美、英、法、意、日五大战胜国已经举行了非正式会谈,为控制会议做了安排。实际出席和会的共32个国家,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日本前首相、元老西园寺公望都亲率代表团出席和会,盛况可谓空前。但他们却把苏俄和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排斥在和会之外。在和会上实际起操纵作用的是由威尔逊、劳合-乔治和克里孟梭组成的“三巨头”会议,他们有权决定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在长达5个多月的会期中,全体会议只开过七次,实际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和会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有时甚至达到互以退会相威胁的程度。它们争论的主要问题包括:(1)会议程序问题。美国坚持要求先解决国际联盟问题,再言其他。而英、法却担心一旦建立了由美国控制的国际联盟,美国就将支配对所有其他问题的解决,使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面对英法的反对,美国只好退让。(2)对德和约问题。这是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在对德国的领土处理、战争赔款、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德国殖民地等问题上,大国之间都有一番较量。(3)波兰问题。由于英美坚决反对法国要求把上西里西亚和但泽全部划归波兰的建议,法国建立“大波兰”的意图最终未能实现。(4)阜姆问题。意大利想得到阜姆的要求遭到英、美、法的一致反对,在和会上未能如愿。(5)中国山东问题。中国作为战胜国,当然有权收回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非法权益。但是英、法、意始终支持日本关于接管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无理要求,而美国最后也向日本让步,结果和会完全满足了日本的欲望。虽然帝国主义列强在上述问题上争吵不休,但在反对苏维埃俄国方面却态度一致。1919年6月28日战胜国终于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以后协约国又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包括:1919年9月10日与奥地利签订的《圣日尔曼条约》;1919年11月27日与保加利亚签订的《纳伊条约》;1920年6月4日在镇压了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后与匈牙利签订的《特里亚农条约》;以及1920年8月10日与土耳其素丹政府签订的《色佛尔条约》和1923年7月24日与土耳其凯末尔政府签订的《洛桑条约》。这些和约是战胜国在经过不断的讨价还价之后不得不达成的妥协。《凡尔赛条约》和随后签订的各项和约,以及国际联盟的成立,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当承担战争罪责。(2)重划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的疆界,军事占领莱茵兰并设立非军事区,规定德奥永远不得合并,维持海峡地区的非军事化和国际共管。(3)承认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独立并划定它们的边界。(4)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借地全部移交给日本。(5)限制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军备。(6)德国等战败国必须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经济生活受到后者的限制与监督。(7)制定国联盟约作为各项和约的第一部分,成立国际联盟。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经过近5年的时间,终于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秩序。然而,凡尔赛体系不仅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惩与掠夺,也是战胜国之间妥协分赃的产物。因此它既造成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严重对立,也造成了战胜国之间的种种矛盾。美国的野心遭到竭力保持并扩大既得利益的其他战胜国的顽强抵抗,因此美国国会以国联盟约使美国承担了太多义务而损害了它的主权利益为由,拒绝批准威尔逊总统已经签了字的《凡尔赛条约》(1921年8月25日美国与德国单独签订了和约),也不参加国联,使战胜国并未达到建立战后全球新秩序的目的。凡尔赛体系建立后,胜利者英、美、日之间的新一轮角逐便更多地围绕着凡尔赛体系所未能完全涉及的远东及太平洋地区而展开,而其争斗的核心是如何对待中国和解决各国的海军军备竞赛问题,并最终导致了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之后,由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也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因此战胜国企图通过对战败国缔结和约的方式建立战后全球新秩序的努力并未获得完全的成功。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益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争霸形势与战前相比有了新的变化。战前主要是英、法、俄、德、日、美六国相互角逐,争斗的中心是宰割衰弱的中国。战后,德国败北,沙俄消亡,法国则忙于医治战争创伤和处理欧洲事务,于是在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斗争舞台上便形成了英、美、日三国继续争夺中国和太平洋海上霸权的新局面。这种新的争霸格局有三条主线:第一,日本在该地区实力的明显增强以及它独占中国势头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英、美两国的极度不安。因此尽管它们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但都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野心。第二,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英、美、日三国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使远东形势格外紧张。第三,中华民族的觉醒以及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任意宰割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使列强极为惊恐。如何保持中国的贫弱状态,如何保护列强的在华既得权益,是它们必须处理的另一个问题,而且除非它们相互妥协,这个问题就得不到解决。1921年11月—1922年2月,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等九国在美国的主持下召开华盛顿会议并缔结了一系列条约。主要内容是:1.通过美英日法签订的《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规定四国彼此协商解决它们在该地区的争端并废止英日同盟。2.通过《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海军条约》),将五国的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依次规定为5∶5∶3∶1.75∶1.75;并规定美英不得在菲律宾、关岛、香港及太平洋东经110°以东的岛屿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承诺不在台湾设防。3.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日本在保留诸多特权的情况下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归还中国。4.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称《九国公约》),其中心内容是在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的前提下,确认列强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因此它们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它们的在华特权继续存在。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解决了巴黎和会上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战胜国之间的暂时协调,在亚太地区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结构,被称为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并支配着战后的国际关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联。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存在的弊端与内在矛盾也不断激化,并最终导致了它的崩溃,而它的彻底崩溃之日,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之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弊端与内在矛盾以结束一战建立和平而载入史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带来永久的和平与安宁。仅仅20年之后,更大规模的战争就再度来临。那么,这个体系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以致使和平如此短暂?如果我们认真审视这个体系,就会发现,当它对战胜国的要求有着不同程度的满足时,它内部包含的各种矛盾和与生俱来的致命弊端,实际导致了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严重失衡,这比欧洲遭受的巨大生命牺牲和经济损毁更难补救,并对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是关于战争的罪责问题,它激起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强烈复仇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共同挑起的,如果说到战争的罪责,那么双方都难逃干系。但是战胜国在《凡尔赛条约》第231条中明确规定德国及其盟国应当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这自然就给它们掠夺战败国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这一条款,战胜国对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极为苛刻,不仅包括政治、军事、领土方面的严惩措施,而且以赔款为代表的经济上的掠夺更是骇人听闻。因此,以《凡尔赛条约》为代表的和平解决方案,对战败国来说是一个“强制的和平”,因此这个“从德国勒索而来的签字画押在道义上对德国没有约束力”,不仅如此,它还在战败国中产生了深远的心理影响。德国虽然被迫接受了和约,但从未承认过自己的失败,并对其充满仇恨。巴黎和会刚刚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与此同时,新生的魏玛共和国也由于被迫接受了《凡尔赛条约》而成为被仇恨的对象,从而造成了共和国的脆弱。人们怀念帝国,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铁腕人物“重振国威”。正如瑞士历史学家埃里希·艾克所说:“公众对‘强加’的和约的愤激情绪转向军国主义轨道,从长远来看是最危险的。它不仅威胁世界安宁,也威胁德意志共和国的生存。”正是在德国不断蔓延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持续高涨的复仇主义,形成了纳粹党发展的土壤,并成为30年代希特勒得以上台执政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是凡尔赛体系的领土安排,它在引发新的民族矛盾的同时,却实际加强了德国的地缘政治的潜在战略优势。战胜国一再标榜以民族自决原则处理领土问题,并为此而几乎改变了欧洲的每一条疆界。但实际上它们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自己的需要,包括满足战时签订的各项密约来实行这一原则的。因此虽然一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土基本上在民族的基础上重新加以划定,但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都产生了诸多的民族矛盾,从而造成了中欧的巴尔干化。这种情况,显然将成为东山再起的德国为打破凡尔赛体系而挑起新的国际争端的温床。正如基辛格所说,“研拟凡尔赛和平方案的各国代表最后得到的是反效果。他们想削减德国的实力,却反而增强了德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实际上纳粹德国正是倚仗自己的这一优势,利用民族问题和领土问题,不断挑起事端,使新的大战步步迫近。第三是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