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汤显祖《牡丹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讲汤显祖《牡丹亭》教学内容一、传奇的产生、发展以及体制特点二、汤显祖生平及创作三、《牡丹亭》的故事流变、人物形象、创作主题等四、《牡丹亭》的思想基础——“至情论”五、《牡丹亭》的艺术特色教学要求1.了解传奇的概况,及体制特点。2.熟悉剧情,总结分析杜丽娘的形象。3.掌握《牡丹亭》的思想基础及艺术成就。一、传奇的产生与发展1、“传奇”的含义:王国维概括为四种:“传奇一语,代异其义。唐裴鉶《传奇》,乃小说家言,与戏曲无涉……宋之传奇,与当今之弹词相似……元人以杂剧为传奇也。明中叶以后,传奇之名,专指南剧,……则此二字之义,凡四变矣。”一、传奇的产生与发展•2、明传奇概况明清传奇指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声腔及由它们流变的诸腔演出的剧本。据目前所知,明清传奇数量约有2600种。一、传奇的产生与发展•明代中叶后,嘉靖、万历年间,社会经济发展,传奇创作始开局面。•昆山腔梁辰鱼《浣纱记》•明末清初,昆山腔仍统治剧坛,弋阳诸腔在民间发展为多种地方戏曲声腔。•康熙时期,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乾隆后,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传奇创作步入衰微,被蓬勃兴起的各种地方戏曲所取代。二、传奇的体制特点•明清传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较之杂剧,其变化主要表现于音乐格律化、体制规范化和剧情复杂化。一、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合套的形式也多样化(一南一北交替使用,一套曲南北混用)。曲律则更为严格。二、剧本分出并加上出目。每出皆有下场诗。二、传奇的体制特点•三、剧本容量加大,角色体制有了较大发展。•明王骥德《曲律·论部色》:“今之南戏(传奇),则有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外、末、净、丑(中净)、小丑(小净)。共十二人,或十一人,于古小异。”•传奇唱词已不限一人主唱,可二人互唱,也可多人合唱。三、汤显祖生平及创作2、汤显祖作品“于古文词而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据《紫箫记》改编)《邯郸记》《南柯记》三、《牡丹亭》1、《牡丹亭》故事流变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二卷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三、汤显祖生平及创作1、汤显祖生平(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上,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1、剧情梗概•南安太守杜宝女儿杜丽娘因读《诗经·关雎》而惹动情思,于是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墓地建造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阴灵幽会。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1、剧情梗概•杜丽娘老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2、《牡丹亭》的故事流变•《牡丹亭》的突破:•1.时代背景:话本:南宋光宗年间(1190-1194)《牡丹亭》:民族危机严重的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2.社会阶层:话本:柳杜二人父亲都为现任太守。柳升至临安府尹《牡丹亭》:柳为白衣秀才。杜宝为太守,后升平章军国事。2、《牡丹亭》的故事流变•3.新出现人物:陈最良、胡判官、石道姑等,增加内容。•4.话本没有写及肇庆、广州、澳门等地南方风物,而传奇对此渲染,这是汤显祖南行的感受。3、人物形象——杜丽娘出生名门官宦,温顺、稳重、矜持,精神生活空虚;1.由生及死,追求自由爱情,性格发展第一阶段;2.由死及生,执著追求爱情的胜利,性格发展第二阶段;3.还魂重生以后,不能摆脱封建伦理观念影响,与柳赴试临安。追求爱情强烈持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吾生于宦族,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柳梦梅:1.情爱,突出纯情与痴心。2.怀才不遇和热衷功名。春香憨:以憨衬托杜丽娘的深沉苦闷。表现一:天真烂漫表现二:对封建说教毫无顾忌的揭露和嘲弄。•杜宝:正统的封建官僚,性格最大特色—古执,所作所为恪守封建道统和礼法。表现为:1.修身齐家2.为官治政勤政爱民、忠于职守;抗拒李全南侵、为国忘家。•并不是反面人物,对女儿的婚姻古执,为官肯定。•陈最良:老学究一生被封建科举制度吞噬,思想被封建教条僵化4、永恒的生命主题首先,在价值观上,它公开肯定了人的生命欲望,对当时控制社会任何角落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给予了无情的抨击和否定。其次,它摆平了从来就不平等的男女之间的位置,使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站在了和男性比肩的同一地平线上。四、《牡丹亭》的思想基础汤显祖“至情论”:“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受王学左派影响,汤显祖大胆提出一个“情”字,以与宋明之“理”对抗。“至情论”主要内容有三:•第一,从宏观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他认为“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万物之情,各有其志”。•第二,从程度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这种生死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第三,从途径看,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戏剧表演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使得观众在戏剧审美活动中无故而喜,无故而悲,将旁观者的冷漠与麻木不仁的状态调整过来,“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疬不作,天下和平”,人们最终在“至情”的照耀下,于戏剧的弦歌声中,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至情论”核心是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和个性的抹杀与摧残。他将人自然具有的真情与道学家提倡的“理”对立起来,以情反“理”,反对道学家的禁欲主义。“四梦”可以说是情的衍生物:《紫钗记》写“一点情痴”《牡丹亭》写“生生死死为情多”《南柯记》写“一往之情为之摄”《邯郸记》写“一生耽搁了个情字”•《临川四梦》的前两戏,是标举真情、至情的可歌可泣;后两戏是揭露矫情、无情的可鄙可憎,他的创作都围绕一个“情”字。五、《牡丹亭》的艺术特色一、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二、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六、历史地位及影响汤显祖:“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商小玲、金凤钿、冯小青、俞二娘蒋士铨《临川梦》传奇七、昆曲的复兴昆曲的艺术魅力:“昆曲的所谓‘水磨调’是那么的经过推敲,身段是那么细腻,咬字是那么准确,文辞是那么美丽,音节是那么抑扬,宜于小型的合唱与演出。”陈从周《园林美与昆曲美》昆曲这一传统的高雅戏曲在上一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冷落,近年来,昆曲又呈现出复兴的气象。九、白先勇:《我的昆曲之旅》从2004年起,白先勇改编、推广青春版《牡丹亭》,使这一六百多年的中国古老戏曲剧种焕发了生机,让现代中国人重新认识、理解和接受了姹紫嫣红的昆曲世界。白先勇:《我的昆曲之旅》“……其实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能够把歌、舞、诗、戏糅合成那样精致优美的一种表演形式,在别的表演艺术里,我还没有看到过,包括西方的歌剧芭蕾,歌剧有歌无舞,芭蕾有舞无歌,终究有点缺憾。昆曲却能以最简单朴素的舞台,表现出最繁复的情感意象来。……二十世纪的中国人,心灵上总难免有一种文化的飘落感,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在这个世纪被连根拔起,伤得不轻。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戏剧艺术,曾经有过如此辉煌的历史,我们实在应该爱惜它,保护它,使它的艺术生命延续下去,为下个世界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留一枚火种。”欣赏青春版《牡丹亭》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