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1917年至今)Part1世界现代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第十九单元第42讲基础知识整合基础知识整合基础知识整合基础知识整合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准备经过意义________已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相对落后使俄国成为________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______________使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条件主观条件:俄国________的强大及____________的正确领导客观条件垄断组织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无产阶级布尔什维克党二月革命推翻________,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从________________过渡到____________的任务____________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无可能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作出近期内举行________的决议准备沙皇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七月流血事件武装起义经过:1917年11月7日,工人、士兵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______________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农苏维埃政府1919年3月,________于莫斯科建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鼓舞和推动了国际_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_____运动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始意义共产国际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对内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对外: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订《_____________》,退出大战布列斯特和约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接管铁路、银行,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推行____________政策对内政治: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废除教会特权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治: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成立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1922原因经济:新经济政策时间内容作用:1921年,俄共“____”通过:为解决国内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恢复,__________得到进一步巩固,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经济困难政治危机十大工农业生产苏维埃政权农业: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重要工矿业国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产品交换发展到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内容粮食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政治建设体制建设方针经济建设意义问题意义: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______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______________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开展__________方针,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____年,开始实施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1928重工业片面强调优先发展______,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忽视轻工业发展造成______供不应求国家从____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挫问题重工业消费品农民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1935~1938年间的__________政治建设内容:国体、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的建立;标志着高度集中的________体制的形成苏联新宪法大清洗运动社会主义制度经济政治原因体制建设特征评价: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内部落后的经济文化经济:高度集中的________体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忽视民主和法制特征计划经济在____期间和________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阻碍着国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评价战争国民经济1.俄国帝国主义的落后、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性,十月革命的发生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易错知识警示易错知识警示2.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而十月革命则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两次革命的性质如何区分,这是本讲的易混点。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要看革命的任务,二月革命是反对封建统治或残余势力的;十月革命则是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尽管二者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但革命性质不同。3.对斯大林个人崇拜严重的根源是俄国小农经济的落后性造成的。一、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课堂互动研究课堂互动研究相同点:(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了革命,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两次革命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了国家的主人。(2)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3)两次革命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革命,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4)两次革命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5)在两次革命中,列宁和毛泽东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6)两次革命的成功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对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是极大的鼓舞。不同点:(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它推翻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发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它推翻的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在这场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革命后成立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政权。因此这一革命的性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则是它的必然趋势。(2)俄国十月革命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然后再推向农村;而中国革命则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3)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吸取了十月革命的经验,它的胜利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典例精析典例精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俄国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是由两国的国情决定的,但本题没有深挖两国国情,而是只考虑“原因之一”;备选项中A、B、D三项对俄国情况的说明是错误的,俄国不是工业国,城市人口也不占多数,十月革命前尚未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都应排除。解析解析答案为C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在1918~1921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战争结束后,鉴于形势的变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重新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于1921年提出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在目的方面,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并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内容方面,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在成效方面,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乱;后者则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事实证明,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则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其中的原则和经验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两种政策的交替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作用,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D.目的是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典例精析典例精析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本质区别在于:新经济政策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利用货币流通和市场调节、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和金融。解析解析答案为C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俄国的一份报纸对该国实施的一项政策发表了社论,用了这样一个标题“道路已经指明,我们循着方向正确前行”。该政策最有可能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B.新经济政策变式训练变式训练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证明是错误的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是1925年和1927年通过的,那时已经是苏联时代,和题干中的“苏维埃俄国”(1917~1922.12)的时间明显不符。解析解析答案为B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及对苏联的影响1.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这种体制的形成,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1)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2)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的客观因素。(3)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4)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等。2.对苏联的影响(1)该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苏联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和军事强国,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二战后不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而且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2)该体制也存在严重的弊端:它未能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形成对斯大林严重的个人崇拜;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从而日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典例精析典例精析从题干中的“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他选项答案太绝对。解析解析答案为B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变式训练变式训练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落后的农业为主的国家”和“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的含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经济模式,即苏联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解析解析答案为C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史料解读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