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概论7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惊人相似:两位伟人的观点二、平均主义:共同落后、共同贫穷三、重大突破:按生产要素分配四、困惑与思索: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第七专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一、惊人相似:两位伟人的观点•“分配方式本质上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马克思•“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邓小平•马克思:以劳动作为分配制度的按劳分配原则,本质上是反对平均主义的。•邓小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二、平均主义:共同落后、共同贫穷•一是工资水平低。如,1956年制定的企业工资标准,按照不同行业,最低为大约30~36元,最高为100元—120元。在农村,“如果不分成人与孩子平均计算,1978年,有一亿一千二百万人每天挣一角一分钱,有一亿九千一百万人每天挣一角三分七,有二亿七千一百六十万人每天挣一角六分四。”二是分配极为平均•传统按劳分配制度下建立起来的工资制度,包括全国统一的工资等级制度、奖励和各种津贴。完全脱离经济效益与个人努力程度。•“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邓小平弊端:•一是难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二是难于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难于奖勤罚懒。“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块钱,表面上看来似乎大家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这怎么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邓小平广大农民对“大锅饭”的批判•“工分打不倒,社员受不了,干活没有劲,肚子吃不饱。•队里劳动一年,饥荒背下一身,大锅再安两年,总得讨饭出村。•劳多户你别喜,分多分少不由你,劳少户你别愁,不种芝麻也吃油。•你歇着,我坐着,打不下粮食伙饿着。”三、重大突破:按生产要素分配•江泽民:“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地球上的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因而是稀缺的,人类不可能获得无穷无尽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是创造社会财富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它们既有限而且又属于不同所有者,其所有者就有权利参与社会最终收益的分配。•强调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只有当劳动获得报酬、投资取得利润、土地和房屋出租取得租金、股份分得红利、债券取得债息、存款取得利息,乃至企业家获得风险报酬等情况下,才能促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和节约的使用,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的局面,促进经济的高效率发展。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因•首先,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劳动不仅是同资本、技术、管理等相并立的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现代经济中,人们甚至把知识和技术型的劳动称为“人力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都可以视为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延伸和提高。包括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既创造财富,也创造价值,因而是财富与价值的源泉。与传统按劳分配所不同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中劳动贡献的标准与实现都必须要通过市场检验,劳动报酬的平均水平要受市场调节。分配的具体形式,对于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来说,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福利等等,对于农民而言,主要指出售农副产品的收入。其次,关于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虽然它们并不能创造新价值,但若没有资本的投入,没有劳动的吸收器或凝结劳动的载体,劳动无法进行,价值就无从创造,财富也不可能产生。资本这类生产要素与“创造财富”联系在一起,即使商品生产消亡了,劳动也仍然和自然界一起构成财富的源泉。这里的按贡献分配是指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按其直接或间接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要素数量、质量或其贡献率获取收益的分配方式。具体形式包括利润,资本所有者凭借资本所取得的收入;利息,货币所有者将自有货币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银行后依一定利息率而获得的相当于货币资本一定比例的收入;租金,所有者将其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收入;股息,它是股份资本的利息,其数量由股份资本经营的利润的多少而定;地租,它是土地所有者向土地使用者收取的土地占用费,是土地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转让的价格。最后,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类的要素•要素市场上除了上述两类劳动或非劳动的生产要素外,还有如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类的要素,这类要素首先是劳动要素贡献的体现,但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又具有技术物质设备类生产要素的特点,对此应充分考虑其特点,给予相应的报酬。四、困惑与思索: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1、邓小平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和政策是否成功?•有人说,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日益拉大是因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必然造成的结果,因此先富的理论是不成功的;先富不可能实现“共富”,你怎么看?2、当前我国收入差距的日益拉大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吗?•有人说,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出现了“富者越来越富、贫者越来越贫”的两极分化现象,而且不可避免,你怎么看?究竟什么是两极分化?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两极分化是什么关系?我国能否避免两极分化?讲评: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案例1:从下列数字看变化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元)1978年2003年城市343.48472农村133.626622、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1978年2003年城市57.5%37.1农村67.7%45.63、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1978年2003年216.6110695这一案例说明什么?案例2:庞大的城乡困难群体•全国城市贫困人口达2000万左右•目前在农村尚有2900万人口未解决温饱这一案例说明什么?1、收入差距拉大是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拉大•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基尼系数的增大图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78739151042836280847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91398686157822532622198019851990199520002003表一、垄断造成的行业差距1994年1996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行业最高平均工资6712881610633120461362016437行业最低平均工资281940504528483251845741高低收入比2.382.182.352.492.632.86高低绝对差38934766610572148436106962、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是对过去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否定,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国分配体制的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3、邓小平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是一个影响和带动全局的大政策,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4、对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形成收入差距的合理因素•·收入差距拉大中的不合理因素5、收入差距不等于两极分化•什么是两极分化•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是在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基础上产生的差距,是一种富裕程度的区别,是先富与后富的区别,而不是逆向发展中的“富者越来越富、贫者越来越贫”的两极分化•合理合法的收入差距不会导致两极分化•收入差距的不适当拉大,也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导致两极分化的可能。6、我国有能力防止两极分化(防止两极分化的三道屏障)•第一道屏障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第二道屏障是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的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六大报告•首先,初次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原则。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把蛋糕做大。•其次,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要切好蛋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企业关闭破产补助资金110亿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46亿元512亿元企业养老金补贴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补贴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96亿元200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社会保障性支出860亿元2002年中央财政将加大社保投入力度表二、各种非法收入对中国1998年收入分配差别的总影响正常收入的差别私营非法收入的差别官员非法收入的影响行政费用转化收入的影响总收入的差别比重(%)76.1021.801.400.70100.0第三道屏障是强有力的政府。•“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是强有力的。一旦发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把它纠正过来”。——邓小平•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l,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l之间。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为高度平均,大于0.6为高度不平均,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目前我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4的国际警戒线,而且已是连续几年在上升,虽然与专家建议的0.45实际控制线还有一段距离,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状况及其发展势头确实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了。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