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核电的发展2.1我国核电产业未来前景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依然以火力发电为主,水电、风电、核电等规模非常小,电力结构极为不合理,一方面带来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了发展新能源发电,鼓励核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政策。中国核电发展进程大约比全球核能发展进程相对滞后约20年。七十年代中国开始对核电的探索,八十年代中国核电开始“起步”,九十年代至2006年为中国核电的“发展期”,至今大约30年时间。中国核电的“发展期”正处于世界核电发展之“低谷期”。尽管如此,中国核电在不利的条件下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到2006年底为止中国投运的核电机组共11台,870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4%。特别是2000年至今中国投运机组8台,占全球同期投运机组数的1/4。与此同时,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备全面的核电体系,基本掌握了第二代核电技术,并开始了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基础研发工作。这一切,为下一步的跨越发展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2010年,我国正在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中国新兴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在2011年-2020年间,核能、水能以及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也将是5万亿投资的重点支持对象。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调整我国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由原来的4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千瓦以上。而且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的《核电管理条例》有望于2010年底前上报国务院。《核电管理条例》将重点体现对未来核电开发的支持,其中将大力推动内陆核电站的开发建设。2为实现规划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提高核电站开工量是核电产业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原因是,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长达四五年,要实现核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必须在2015年开工至少60个100万千瓦的核电站,2010年开始展开前期规划。因此,未来5年,将是核电企业们迎来大量订单的黄金期。当前,核电二代半技术的造价为1.1~1.5万元/kW。如果2020年按照核电运行装机7,000万千瓦,在建容量1,500万千瓦计算,未来10年共需投入资金1.15万亿元。其中,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50%,市场规模约为6,000亿元。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的比重分别为6:3:1,分别为3,600、1,800、600亿元。2.2我国核电技术现状与趋势1)世界核电技术发展世界核电的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致历经了四个时代。第一代是指在上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试验堆和原型堆核电站,如苏联的第一原子能电站,美国的希平港压水堆核电站等。第二代是指从上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陆续投产至今还正在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及其反应堆,如PWR,BWR,CANDU,WWER等。第三代是指以满足《用户要求文件》(URD)为设计要求的,具有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措施,经济上能与天然气机组相竞争的核电机组及其反应堆,如AP-1000、ERP、SBWR等。第四代是指目前正进行概念设计和研究开发的,可望约在2030年建成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均更加优越、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并具有防核扩散能力的核能利用系统。2)我国核电技术发展及趋势《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明确了我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设计与设备制造自主化方针。*核电发展技术路线通过国际招标选择合作伙伴,引进新一代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工程的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国内统一组织消化吸收,并再创新,实现自主化,迎头赶上世界压水堆核电站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通过两个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的建设,3全面掌握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培育国产化能力,力争尽快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与此同时,为使核电建设不停步,在三代核电技术完全消化吸收掌握之前,以现有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为基础,通过设计改进和研发,仍将自主建设适当规模的压水堆核电站。目前第三代核电产业体系基本成型,国家“引进AP1000三代核电技术,统一技术路线,实现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的重大决策被国核技致力执行。在国家制定的核电发展战略中,内陆必须使用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这使得一些筹备较成熟,具备“二代改技术”M310项目条件的地区不得不临时改弦更张为AP1000。与此同时,在第三代核电技术规模化之前空档期,另两大核电巨头——中核和中广核则疾步前进,以自己手中掌握的自主品牌核电技术抢攻市场。*核电设计自主化“十五”末及“十一五”初期,充分利用秦山二期和岭澳一期已有技术,并加以改进,建设秦山二期扩建和岭澳二期等核电工程,使国内企业具备自主设计第二代改进型60万千瓦和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十一五”期间,通过对外合作,引进新一代先进核电技术,建设浙江三门一期和山东海阳一期核电工程,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进,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工程设计工作可以先从中外联合设计起步,逐步过渡到由国内企业自主完成设计,形成中国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品牌和批量化建设的设计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国家核电东芝西屋公司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今后中国内陆核电将采用以AP1000为主的三代核电技术,二代核电技术仅限沿海地区)(世界首个AP1000三代应用:三门、海阳)CAP1400(列入《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示范工程为山东石岛核电(国核技、华能投建)CAP1700中核*加拿大原子能公司的第二代核电技术(秦山三期)*俄罗斯第二代核电技术AES-91(田湾)*法玛通第二代M310技术(岭澳核电站一二期)CNP1000(已通过国家安审中心评审,一年内核安全局出评审意见)中广核*法国法玛通M310(大亚湾)*法国阿海法集团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第三代技术EPR(台山)CPR1000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岭澳、红岩河、宁德、阳江、防城港)CPR1700中电投东芝西屋公司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三门、海阳)4能力。为尽快提高核电比重,广东台山采取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设三代核电机组。采用消化吸收的二代改进型技术,开工建设辽宁红沿河等核电站。*核电设备制造自主化核电主设备制造以国内三大设备制造厂家为骨干,同时发挥其它相关企业的专业优势,逐步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共同建立起较完整的核电设备制造体系。“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不低于每年200万千瓦的核电成套设备生产能力,2010年以后形成每年40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有关核电关键设备生产的技术引进工作要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自主化依托项目的建设,统一组织对外招标,协调好国内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对于我国目前尚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要按照以我为主、引进技术、实现国产化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于已引进的技术,加快消化吸收进程,尽快转化为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在设备采购方式上,对于国内已经基本掌握制造技术的设备,原则上均在国内厂家中招标采购。对于少数没有掌握制造技术,且国际市场供应充足、稳定的非关键设备,经论证确定后,可对外招标采购。对于一些关键设备,要通过“市场换技术”方式,或者对外引进技术,或者与国外制造商成立合资、合作企业提供设备。在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国内制造企业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引入竞争,提高效率,要以秦山二期扩建和岭澳二期、辽宁红沿河、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等核电项目为依托,不断提高设备制造自主化的比例,最大限度地掌握制造技术,努力实现核电设备制造业的战略升级。2.3我国核电集团介绍1)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核集团公司”,CNNC)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规格相当于正部级,其前身是二机部、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由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成,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主要承担核军工、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和进出口业务。中核集团公司建立了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我国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和5业主,是核电发展的技术开发主体、国内核电设计供应商和核燃料供应商,是重要的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商,以及核仪器仪表和非标设备的专业供应商,承担着核电站运行和安全技术保障的重要任务。成员单位:秦山核电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中国同位素公司中国中原对外工程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业内称核一院,在成都。中核和广核大部分在建核电站的堆芯由它完成设计)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业内称核二院,在北京。中核在建核电站大部分由它总包)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三门核电有限公司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中核华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核工业第八研究所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核工业华南地质局二九0研究所6核工业大连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国核工业集团202厂北京核仪器厂西安核仪器厂西安核设备制造厂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核工业无损检测中心苏州阀门厂上海光华仪表厂中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中核浦原公司衡阳新华化工冶金总公司中国核工业北京华清公司建中化工总公司中国原子能工业北京储运公司电机运行技术开发公司中核红华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光华化学工业公司中国核信息网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作为核电领域唯一的正部级单位,中核集团一直以来都以绝对的优势占据龙头地位,尤其是中核的设计能力要远远高于中广核等其他公司。中核集团旗下曾有三个设计院:核一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二院(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及728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2007年划拨给国核技),几乎承揽了所有核电技术的研发和设计。其中核一院拥有国内独一无二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而这是设计反应堆的关键实验设备。投资的核电站有:7秦山一期核电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被誉为“国之光荣”。秦山二期核电站:是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大型商用核电站。实现了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设备国产化率达55%,秦山三期核电站: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1、2号机组分别比合同期提前43天和112天投入商业运行,创造世界重水堆核电站建设周期最短纪录。田湾核电站:由中俄合作建设,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技术性能先进。两台机组于2007年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5月大亚湾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中核集团占投资股比45%。岭澳核电站:2003年1月岭澳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中核集团公司占投资股比为45%。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2000年6月,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并网发电,使我国成为世界第7个具备成套出口核电机组能力的国家。优势分析:经过50年的发展,中核集团公司建立了中国独有的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目前中国大陆所有投运和在建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最大的业主;是核电发展的技术开发主体、国内唯一的核设计供应商和核燃料供应商;是最重要的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商,承担着核电站运行和安全技术保障的重要任务。发展规划:在中央关于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调整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核集团公司确定了“军民结合、发展核电,调整结构、突出效益,强化经营、科技兴核”的24字发展方针,制定了“垂直管理、分级授权,横向协作、相互监督,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以保军为重点,以发展核电、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三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总体发展思路。中核集团公司在本世纪头20年的改革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经济(较2000年)翻三番,实现技术和管理两个跨越,成为国家战略核威慑力量和核能发展的中坚,建成军民结合、技术领先、管理规范、效益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特大型企业集团;在2020年以前,计划再建设二十七座核电站。届时每年核发电能力将从目前的八千七百8兆瓦,增加到四万兆瓦,占届时全国发电能力的百分之六。2)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