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连福2012.9.5胡塞尔的现象学《中西哲学经典名著导读》第二讲一、哲学的开端:面向事物本身二、抛弃自然观点:现象学悬置三、现象学旨归:意向性、构成和先验自我胡塞尔:1859——1938,德国哲学家1859年,极其不平常,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穆勒的《论自由》发表,美国哲学家杜威诞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诞生。胡塞尔是一个犹太人,摩西,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斯宾诺莎。。。。。。从小和寡居的母亲生活,形成带有女性特点的性格,受被他称之为精神父亲的老师布伦塔诺的影响,走上现象学的道路。最早研究数学,后研究哲学。希望使哲学像数学一样精确。一、哲学的开端1、哲学研究的困难哲学研究的困难,不在于如何从一既定的东西中推演出一个完满的体系,而在于如何为其研究发现和获取一个自明的可靠的开端和起点。近现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与之相伴的实证主义思潮的迅猛崛起,使传统形而上学面临严峻挑战,开端问题又一次被推向哲学的前沿。胡塞尔:寻找明证性的开端。没有明证性,如重病染身。哲学史:缺乏无可置疑的开端和起点。寻找“无任何先决前提的前提”。Presupposition,presumption,premise阿基米德点,知识的考古学,哲学的起步者。2、胡塞尔:语言是哲学的开端吗?语言哲学异军突起:超出心物,另寻路径。坚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哲学研究须始于语言。穆勒《逻辑学》中写道:语言无疑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工具要完善,望远镜比喻。现代语言学家:全部哲学是语言的批判。语言的误用。。。哲学家的任务:学会分析和使用语言。胡塞尔的批判:评议固然重要,但语言不等于意义本身。相反,我们要研究意义本身。3、哲学的开端:回到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即本然事物,“在直接经验中对意识呈现者”,即“直觉”的经验物。不是康德的“物自体”。那么,什么是直觉呢?Intution:一般指心灵无需感觉之助,无需先行推理或讨论,就能看见或直接领悟真理的天生能力,是通过瞬间的洞察对普遍中的特殊事物的认知。第一,直觉是哲学认识活动中唯一不可借贷的硬通货。只有直觉才能保证认识对象的明证性。一切原则的原则,真正的实证主义者。第二,直觉并不等同于经验论的感觉。第三,直觉具有构成功能。直觉可以激活它的对象。二、自然观点和现象学的悬置如何回到事物本身?用现象学的悬置1、自然观点(一般人的常识)第一,相信外部世界是有的。“我意识到一个在空间中无穷延伸,在时间中无穷发生着和发生了的世界。。。。(它们)存在着,无论我是否由考虑、思索、感觉、欲望它们而特别注意它们。”第二,这个世界对我而言是连续存在的。对我作为事实世界,而且作为价值世界、善的世界、一个实用的世界而有。第三,这个世界是一个主体间的世界。即,这个世界对一切人存在。2、古希腊人的惊奇:哲学始于惊奇正如常识满足于习以为常一样,古希腊人认为,哲学始于惊奇。它惊奇世界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惊奇“可能”本身又如何可能?惊奇使哲学家以一种更加童真的眼光看待世界,使一切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东西存疑待审,蓦然回首向一片新的神奇领地。3、笛卡尔的怀疑:普遍怀疑一切“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只有普遍怀疑,才能使最终不可被怀疑的东西即绝对真理得以呈露。4、胡塞尔:现象学的悬置。悬置,是一个希腊术语,其意思是指“加括号”,即中止判断或不予考虑。所谓现象学的悬置,是指把自然观点放进括号中不予考虑。第一,是对自然观点的悬置。——胡塞尔的悬置不等于笛卡尔的怀疑。怀疑具有否定的意味,而悬置并不导致否定,仅仅是“存而不论”。——悬置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把“正题变成反题,把肯定变成否定”,而是使它失去作用,我们不去使用它。——不同于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不是主观唯心主义,仅仅是中止而不是否定世界。第二,是对科学方法的悬置。对自然观点的悬置也必须意味着把一切与现存世界有关的科学统统放进括号失去作用。“我绝对地不运用他们的标准。”第三,是对形而上学的悬置。有点类似于道家那种“离形去智,超然物外”,但不同于佛教的说的“想入非非”,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对经验取向的背离。总之,悬置目标:为科学寻求一种没有任何先入之见和超验之物的纯粹的本原客体。因此,其又被称为“现象学还原”。5、几个比较1、布洛的“审美距离说”。2、康德的审美“反思的判断力”。3、叔本华的审美“美即柏拉图式的理念”。4、庄子:坐忘,撄宁,心斋。5、一切成为审美对象,存在物和非存在物之间没有划分之地。为什么玩虚拟游戏能得到快乐?关于“坐忘”庄子写道:“颜回曰:回益也。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也。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又关于“撄宁”庄子指出:“吾犹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同上)。又关于“心斋”庄子谓:“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三、现象学的旨归:先验自我1、意识的意向性。(1)心理现象的特征:意向性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我不可能空洞地说“我感觉”,而必须言有所指的说“我感觉某物”。只有这种意向的心理现象才具有真正的存在。存在的只是意向活动。(2)意向不同于注意。也不同于“实在的含有”(3)意向活动的结构:意向行为与意向对象。2、意识的构成功能。使用们的认识从客体转向主体。从实在论转向功能论。从现实性走向可能性。从空间性走向时间性。3、先验自我现象学的悬置,最后只有先我自我不能被悬置,是最自明的东西。笛卡尔的的我思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方法数学的方法经验的方法性质实体性的功能性的一元二元二元论:我之外还有世界一元论:世界彻底统一于先验自我单复数单数的复数的我们阅读书目: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越现象学》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萨特:《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