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二讲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目录经典真题·感悟中考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1.(2010·连云港中考)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辽是生活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建立的,应位于东北方向;西夏是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建立的;北宋都城在河南开封。所以C项正确。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2.(2009·泰安中考)下列货币出现的时期中,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能力。A项是战国时期的铲币,B项是秦朝的圆形方孔铜钱,C项是唐朝开元年间的货币,D项是北宋时期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3.(2010·福州学业考试)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A.东晋B.隋朝C.南宋D.明朝【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4.(2009·湛江中考)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A.士大夫在酒楼上吃东坡肉B.商人出门坐轿子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子”听评书D.老百姓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苏东坡是北宋著名词人,宋代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已很普遍,东京城内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所以A、B、C三项在宋代都可能看到。D项不符合史实,达官贵人穿丝绸衣服,老百姓穿粗布衣服。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5.(2009·临沂中考)“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旦【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新桃换旧符”,可推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宋代称春节为元旦。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6.(2010·衡阳学业考试)“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完颜阿骨打D.耶律阿保机【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7.(2009·宜昌中考)在我国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A.藏族B.壮族C.回族D.维吾尔族【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1.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著名的南宋抗金名将。当年他率领的抗金军队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将士饱餐了一顿“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所以称为“腊八节”。这位将领是()A.岳飞B.寇准C.文天祥D.杨业【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南宋抗金名将”,可判断是岳飞。B、D两项都是北宋抗辽人物,C项是南宋抗元将领。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2.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林升)【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到南宋最后完成。“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出现在()A.秦朝B.西汉C.隋朝D.北宋【解析】选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4.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B.宋代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C.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D.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市场上唯一使用的货币【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5.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A.东京市民到“瓦子”看戏B.人们过元旦挂年画、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C.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A、B、C三项分别反映了宋代的娱乐场所、传统节日和经济的发展,都符合史实。D项错误,是因为《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6.2009年12月29日,棋盘山冰雪大世界雪雕制作现场,已完成大型的成吉思汗雪雕正在翘首凝望。(见下图)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A.统一六国B.建立唐朝C.统一蒙古D.建立明朝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7.某校同学正在历史课上展开主题为“宋代社会风貌”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1)以下是小明同学收集的有关宋代服饰的三幅图片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①从宋代的服饰上可以看出人的等级差别,图一和图二的服饰对比,统治者和劳动者的服饰有什么不同?②图三体现了哪一陋习?(2)小亮同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了宋代的娱乐和住行,听完故事,可以了解到宋朝人想听说书、看杂技可以去____________;出门在外过夜可以住____________。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3)小丽同学为了解宋代的节日,收集了三首诗歌,请你填上节日的名称。图一:_______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_______(4)想更多地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还可以欣赏宋代名画:《_____________》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5)从以上的活动,可以得出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呈现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列两点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答案,注意语言的概括性。第(2)(3)(4)(5)题依据教材回答。第(6)题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答案:(1)①统治者的服饰华丽,宽大。劳动者的服饰是小袖狭身的短衣,便于从事劳动。②妇女缠足。(2)瓦子,邸店。(3)春节、端午节、中秋节。(4)清明上河图。(5)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等)。(6)①经济繁荣发展,商品经济活跃;②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加强;③对外贸易兴盛等(答对两点即可)。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北史》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贞观政要》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材料三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中国通史》(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反映的是他为促进民族融合而采取的哪一项措施?(2)材料二中的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予以说明。(3)材料三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民族?(4)两千多年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断北语,一从正音”可判断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措施。第(2)题从材料的出处《贞观政要》,可知说此话的人是唐太宗,其年号是贞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依据教材回答。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可从三则材料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中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基础梳理·考点扫描新题快递·原创预测经典真题·感悟中考目录答案:(1)北魏孝文帝;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或学说汉语)。(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3)元朝,回族。(4)体现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意思即可。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