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区域内,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种服务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都把其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目前科技服务业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是推进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对于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长春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科技服务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按行业划分可分为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社会人文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包括气象服务、地震服务、海洋服务、测绘服务、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包括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和其他科技服务。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不仅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具有独立的产业特性,为社会创造经济财富(一般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约占其GDP的5%左右),而且是典型的外延性较高的产业。一般认为,科技服务每创造一个单位的收益,能为服务对象增加5个单位以上的收益。长春市科技服务业起步于八十年代,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现已初具规模。2006年,长春市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达31016人,比上年增加5%;生产总值为23.8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4%,占服务业GDP的比重为3.3%,),比上年增长26.2%。从总体上看,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呈现六个方面的特点。(一)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类型齐全,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迅速全市现有国有独立科研机构95所,市级以上专业气象台(站)4个,市级以上专业地震台(站)5个,测绘、测量机构8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8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国家级资质检测机构实验室27个,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设计院6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生产力促进中心4家(其中国家级1家),专利服务机构9家,科技评估机构2家,其他主营与兼营技术交易、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500多户。目前,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风险投资公司、科技顾问管理公司等一批新兴骨干科技中介机构不断壮大,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二)研发项目和研发经费支出逐年增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长春市累计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000多项,政府投入科技经费7亿元以上,在政府科技计划的引导下,企业委托课题和自选课题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与国内外高校合作、与国内外独立研究机构合作、与国内企业等多种课题合作形式,科技项目(课题)数和项目(课题)经费支出逐年增加。据统计,长春市开展科技项目(课题)数,由2001年的3594项,增加到2005年的7705项,年递增21%;项目(课题)经费支出由2001年的8.8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7.08亿元,年递增32.3%。项目(课题)的实施,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科技专项计划,到目前为止,有131户企业实施了政府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计划,政府无偿资助资金2100万元,带动企业资金投入过亿元,涉及了CAD、CAE、CAPP、PDM、ERP、OA、电子商务等领域,覆盖了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光电子、生物医药、纺织、印刷等多个行业,辐射带动650余家企业。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46.7%,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4%以上;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存货流动资金占用由34.17%降为25.18%;国产化软件应用率达到52%以上。企业效益明显提升,据2005年对86户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统计,销售收入由示范前的5196万元增加到8414万元,增长62%;净利润由示范前的431万元增加到713万元,增长65%。(三)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推动相关公益事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长春市注重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2005年组建了长春市气象局,2006年发布了《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气象工作进行了规划,确定了“十一五”发展目标,使气象监测、气象预警和气象预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气象整体实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地震监测预报速报方面,长春市注意加强基础建设。“十五”期间投入近13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了地震速测速报中心台网,改造了双阳和榆树两个地震台。现拥有测震、地电、深水井动态、地形变和大地电场等13个观测台项,初步实现了技术系统现代化,形成了由地震信息系统和分析系统组成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并初步建立了长春市地震监测预报、震灾综合防御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其观测技术装备及成果质量部分达到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防震减灾工作整体水平排在全国中心城市及全省的前列。在质量技术监督方面,全市2006年定期监督检验产品共记2255批次,其中定期监督检验小麦粉、食用油等产品1302批次,监督抽查化肥、建材产品191批次,受理委托检验8766批次。在国家和省监督抽查活动中,产品质量平均合格率分别达到78.3%和76.3%。“十五”期间,我市的环境监测也取得新的进展。2001年正式开始了空气质量预报工作,长春市第二松花江松花江村断面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使用;2004年在外五县(市)全部建成大气监测点位自动监测系统;实验室的装备水平有所提高,新购置了气相—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和原子荧光等一批大型监测仪器,极大地提升了仪器分析的能力和水平。“十五”期间,上报的文字型、数据型报告共计逾万份,上报的各类监测数据共计20余万个,为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信访纠纷、政府决策、污染仲裁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十五”末期,我市的环保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污染治理得到加强,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我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烟尘排放达标率在90%以上,工业污染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在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5%,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连续5年达到340天以上,优良率在93%以上,在东北三省省会城市始终保持第一位。(四)分层次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服务产业化初具规模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目前长春市已基本形成了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主的技术转移和创业服务机构,以及风险投资公司、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科技顾问管理公司等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机构和创新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构成了分层次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长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吉大科技园、海外学人创业园等孵化器发展迅速。长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目前拥有创业孵化场地21.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81户,毕业企业160户,孵化企业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1.6亿元,利税5亿元;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国家级),吸引海外归国创业人员222人,其中博士115人,创办留学人员企业168户,孵化项目1200余项。长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中国(长春)计算机通信产品博览会已经成为东北乃至全国影响较大的特色品牌展会。在投融资服务业发展方面,先后成立了长春高新区、经开区和长春市科技发展中心等三家风险投资机构,注册总资本为1.9亿元,实现投资和担保项目54项,投资担保总金额1.7亿元,吸引各方投资10.4亿元,实现联动投资放大6.3倍。在技术产权交易服务业发展方面,我市已组建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从事技术产权交易业务,为各类资本进入和退出高新技术产业是其经营业务之一。科技顾问管理公司作为体现第三者公正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对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专利的评估等服务,为科技成果进入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流通领域提供了支持与保障。长春市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12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6个、星火科技专家大院25个,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31户。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中,围绕科技资源共享服务,长春市重点发展了科技创新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包括:长春市科技成果共享平台、长春市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和长春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库和企业创新需求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启动长春市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现对市域内各高校院所、实验室现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的整合、优化;加大对科技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建立科技经纪人制度,推动技术产权交易,活化技术市场;积极落实东北技术转移联盟协议和与上海市技术交易所签订的技术转移联盟协议,2006年11月,上海-长春技术转移基地在长春正式揭牌;建立省级长春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层次不断提高,促进利用国际资源为科技服务“十五”期间,长春市以中俄暨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为重点,共实施市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03项,投入科技经费2855万元。派出出访团组78个,派出人员480人次,接待来访团组29个,接待人员182人次,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德国、匈牙利等欧盟国家,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香港、澳门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为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展科技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科技部批准建设的中俄暨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基地坐落在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于2005年正式挂牌。目前,建立在基地内的长春中俄科技园,规划面积7万平方米,截至2006年底,已完成1.4万平方米综合孵化大厦和激光技术加工基地建设主体框架工程,将于2007年8月投入使用。近日,俄罗斯、白俄罗斯驻中俄科技合作园代表处已正式开始工作。目前已有6户企业入驻并承担9项中国和俄罗斯、白俄罗斯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我市与德国在光电领域特别是激光技术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长春理工大学与联邦德国汉诺威激光技术中心共建的“长春市激光加工工程中心”,将成为激光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流的平台。(六)科技服务产出水平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十五”期间,长春市发表科技论文数量逐年增长,每年都超过1万篇(见表1);出版科技著作(文献)数量在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出现高峰年,年出版科技著作(文献)数都超过1千种,显示出长春市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实力及水平。表12001~2006年长春市论文发表及出版科技著作情况20012002200320042005发表科技论文数/篇1297415744179911898418925增长率/%15.821.414.25.5-0.3出版科技著作/种98417621284871878长春市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长,原始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专利申请量(见表2)累计达10150件,比“九五”期间增长了116%,专利授权量累计达4425件。2006年,长春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680件,其中发明专利805件,占专利申请表22001~2006年长春市专利申请与授权概况表200120022003200420052006专利申请量/件125418612689193724092680发明专利/件36627802686858805专利授权量/件529705779127711351304发明专利/件29117312278315总量的3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达到130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15件,占专利授权总量的24%,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位。我市技术市场发展较快,技术合同成交额逐年增长。2006年,全市共签订技术合同3652项,成交技术合同总金额13.294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6位,比上年增长32%。其中,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4.247亿元,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0.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