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实务第一节安全生产基础理论和概念主要法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AQ/T900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5《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一、安全生产相关概念(一)安全和危险1、危险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2、安全安全是指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其中包括:(1)安全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可防止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2)安全状况:人、机、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可防止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的现状。3、安全和危险是一组对应的概念。危险是绝对的,任何场所、时段均存在危险;如果危险的程度在人们的承受范围,即可接受的水平内,则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而当不期望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到不可接受的水平,则认为是危险的;同时,危险和安全是动态的,现有的安全条件和状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不安全条件和不安全状况。人们可接受的水平人们可接受的水平危危险险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由小到大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由小到大危危险险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由小到大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由小到大安全安全(二)安全生产1、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安全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三)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方针是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对于指导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安全第一的原则,不仅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更应该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决将安全的要求放在首位。2、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危险源控制、隐患排查治理、人员培训教育、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控制等技术和管理手段,预防事故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3、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治理隐患,实现治标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综合治理包括国家层面综合运用科技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立法、激励约束、企业管理、监管体制、社会监督以及追究事故责任、查处违法违纪等方面着手,解决影响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也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系统,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没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据。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只有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隐患预防体系上,超前防范,才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实现安全第一。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才能有效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四)安全生产管理1、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2、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4、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方面;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员工(涉及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5、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按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规范,总体可分为基础管理、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的现场管理(可简称现场管理)两大部分:(1)基础管理:安全生产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目标、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监督检查、安全应急、事故、安全绩效考核等管理。(2)现场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活动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五)本质安全1、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本质安全的方法通常包括:(1)“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者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两个部分。2、本质安全的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通过其他管理措施补偿的。3、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到目前还很难在所有设备设施上做到本质安全,因此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奋斗的目标,通过其他技术和管理手段对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控制,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4、本质安全型企业是我国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对本质安全概念的扩展,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该模型建立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广义上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自我监督和政府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本节专指政府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1、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直属机构,依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公安、交通、铁道、民航、水利、电监、建设、国防科技、邮政、信息产业、旅游、质检、环保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别对交通、铁路、民航、水利、电力、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旅游、特种设备、消防、核安全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监督管理,即行业监管。2、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除了综合监督管理与行业监督管理之外,针对某些危险性较高的特殊领域,国家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监察机制。如煤矿,国家专门建立了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产煤地区另设立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下设分局,监察机构的人、财、物全部由中央负责,避免实行监察过程中受地方政府的干扰。3、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加强外部的监督和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政府方面的监督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等;除政府监督外,其他方面的监督也十分重要。其他方面的监督包括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等。其他监督是整个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理论(一)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该理论认为从事同样的工作和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这些人即为事故倾向者,他们的存在会使生产中的事故增多,如果通过人的性格特点等区分出这部分人而不予雇佣,就可以减少工业生产中的事故。2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第一次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阐述导致伤亡事故各种原因因素间及与伤害间的关系,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该理论仅仅关注人的因素,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咎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等方面,因此具有局限性,但其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认识,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1)伤害事故连锁构成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其中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因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的缺点发展。2)人的缺点(P):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等后天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可能再次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4)事故(D):事故是由于物体、物质、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体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5)伤害(A):由于事故直接产生的人身伤害。(2)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即可避免事故的发生。3、其他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因素作为背后原因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作用。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工业事故的直接原因,必须加以追究。但是,它们只不过是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征兆和管理缺陷的反映。只有找出深层次的、背后的原因,改进企业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1)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其事故连锁过程影响因素为:1)控制不足——管理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工作要以得到广泛承认的企业管理原则为基础,即安全管理者应该懂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控制是管理机能中的一种机能。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这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2)基本原因——起源论为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必须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并针对查明的基本原因采取对策。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只有找出这些基本原因,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所谓起源论是在于找出问题的基MPHDA多米诺骨牌事故连锁理论MPHDA多米诺骨牌事故连锁理论PMHDA事故连锁被打断PMHDA事故连锁被打断本的、背后的原因,而不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3)直接原因——征兆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一直是最重要的,必须加以追究的原因。但是,直接原因不过是基本原因的征兆,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抓住作为表明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能够预测及发现这些作为管理缺欠的征兆的直接原因,采取恰当的改善措施;同时,为了在经济上及实际可能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