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浅析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面影响韦元良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是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其五大主流派儒、道、墨、法、农中,又以儒家思想为文化正统,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两千余年中,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宰是显而易见,妇孺皆知的。儒家思想,有着文哲相合、文史相合、文政相合、政经相合的特点,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没有独立的现代意义的经济学、管理学,至于20世纪7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也就更无从谈起。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看似与“儒家思想”毫无关联,实质上有着本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由古至今,儒家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感化、教育、塑造并规范着每个人的品格、行为、道德观及价值观等;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正是以“人”——这种被传统文化影响、感化、教育、塑造并规范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才的开发利用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现代企业身陷市场经济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如何从古老的儒家思想中汲取养分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重视人伦和谐,创造企业良好氛围个体总是生活在群体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儒家非常重视人类生活的群体性,并以伦理关系解释群体生活的特征,强调人伦和谐。其主要人伦思想包括:(1)以和为贵,重视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强调人和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和为贵的思想,是积极地看待自然和社会中的差异,分歧和矛盾,提倡发挥不同个体各自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与发展。(2)“仁者爱人”[3]仁是孔子确立的最高道德准则,其核心是爱人,即对人的关心和尊重;为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即“己欲立人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己所不欲,勿施与人”;[5](3)强调“五伦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6]要维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就要明确每人在不同伦理关系中的位置,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将其以适当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确立下来;(4)“知礼以立”[7]“克己复礼”[8]“礼”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制度化体现,主张在等级秩序之下协调人们的行为。孔子认为社会要安定团结,个人要发展完善,没有礼的约束熏陶是不行的。19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崛起,使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在惊叹之余开始探索“东亚经济奇迹”的原因。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赫尔曼·卡思首先明确地以儒家伦理来加以解释,并称日本与东亚“四小龙”为“新儒教国家”。日本筑波大学高桥进教授在分析日本企业经营与儒家思想之间的联系时说,日本企业的组织原则为“集体主义”“终生雇佣”和“年功序列制”;组织伦理强调忠诚,孝顺、智慧,否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其中“集体主义”体现了“礼”“和”,“终生雇佣”体现了“仁”“孝”,“年功序列制”体现了“礼”“五伦十义”。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兼大英百科全书主编弗兰克·吉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布尼则认为,日本将中国古老的儒家文化与战后的美国企业引入的现代经济观念糅合在一起并加以巧妙运用,形成东西合壁的“儒家资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思想”,“和谐高于一切”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日本经济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现代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扩大,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法制、人权、民主等,也同时引发了个人至上、拜金主义、勾心斗角、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新病症,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正好可以救治这些病症。21世纪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各项资源中最活跃、最有价值、最具有创造性的资源,主宰着企业的命运。企业是社会的缩影,在这个由人组成的以人为核心的小社会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企业之间具备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人们互助合作、友善宽容、互敬互爱的精神,从而产生强大的群体凝聚力,以无形的精神财富给企业带来有形的物质财富——内部管理的良好运作,产量销量的不断增加,企业就在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二、育人为本,提高企业人才素质重视教育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重要特征。儒家思想既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也重视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礼记》中《大学》篇“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9]的著名论述说明了儒家进行教育的过程和步骤,也表明了儒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通过对事物、人心的了解(格物、至知)做到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不为各种私欲邪念所动摇(诚意、正心),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修身)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积极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齐家)为国家的安定繁荣作出贡献(治国平天下)这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性相近,习相远”等诸多教育理念从古至今对人类的影响、教育都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这是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该企业创造了完善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制度,遵循着循序渐进、不断更新岗位的原则让每个担任不同职务从事不同工作的员工都受到相应的阶梯式的教育培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重视“资本知识化”,把培养人才比做“缝鞋垫”与“做西装”,首先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步一个台阶,培养出很多复合型高层管理人才,不仅使企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观念不断更新,而且对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中,教育培训是基础的、根本的环节,培训如何做事、教育如何做人对企业的影响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可见到的,但却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深厚坚实的基础。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不依靠各领域的人才而跻身与尖端企业中,也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不通过学习—探索—创新就长久不衰的,并且企业中每个个体素质的提高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教育培训人才应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使命。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三、以德为先,引导企业文化倾向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是儒家思想的一贯主张。《大学》开篇中就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0]孔子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要求先做人后做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11]、“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12];仁是儒家思想的最高思想境界,认为“能行五者(恭、宽、敬、敏、惠)于天下,仁矣”[13],而“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4],“末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15]等观点也是要求人们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才能处理好同他人的关系。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物,是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载体,大凡一个成功的企业,总与一位杰出的企业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例如微软与比尔盖茨,松下电器与松下幸之助,海尔电器与张瑞敏等。埃森哲公司合伙人、政策及公司财务总监elizabethpadmore提供了他们的研究数字:“与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万企业家进行访谈,其中79%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家个人的人格魅力深刻影响企业的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在一个群体中,上行下效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心理学叫从众心理,一个吃喝玩乐的企业领导决不会带出正直忠诚有道德有修养的员工群体;而一个严于律己、胸怀宽广、睿智而不骄,掌权而不燥的领导不仅能赢得下属的敬重和信赖,还会对员工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6]。一个具有众多美德,“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的企业家,将决定企业群体的良好品格素质,左右着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预示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北京一家科技股份公司,一个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的高新科技企业,其总裁一直在公司提倡环保观念——任何场合都使用手帕而拒用纸巾,所用纸张除正式文件或对外文件外全部都是正反两面利用。3年前他开始发出倡议,3年后700多人的公司中见不到用纸巾的现象。所有去过这家公司的客户都认为这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就是靠企业家的个人魅力、言传身教所创造的,使公司的口碑在客户中倍受赞誉。说到底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性的管理、对心灵的管理,是对人类美德和智力的开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毕偃”[17],以德行影响员工、以真诚感化员工、同员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是企业高速发展产生奇迹的催化剂。管理不仅是一门系统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在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文化背景下,最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就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管理,以德行影响人、以真诚感化人,建立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灵活变通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随着21世纪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中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中国企业在面临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链接都存在一个文化差异的接轨与人力资源管理协调的问题,企业在考虑向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不可忽视这种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美国,企业注重个人的绩效评估,因此报酬是与个人绩效捆绑在一起的,但在日本,企业要求雇员将个人的奋斗同集体的目标结合起来,强调集体主义,那么以个人为基础的绩效评估及奖励制度在日本的企业中就是无效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应逐渐从过去的那种行政、总务、福利委员会角色转变为学习型组织的推动者,高层管理的咨询顾问、战略业务伙伴,管理职能专家和变革的倡导者。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应从“权利中心”的地位走向“服务中心”的位置。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我们应该注重古老的儒家文化中仁爱宽容、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崇义尚德的道德观对人力````````````````````````````````````````````````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天地之性人为贵”。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这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人看成社会的最重要的财富有关,那时是以人口的多少来反映国家的强弱。所以在儒家看来,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既然是管理人,那么就要对人进行分析。首先是对人性的假设。在中国的古代就有对人性的假设,性善论是孟子的主张。孟子认为,从人的天生的本性看,人是可以使之成为善良人的,至于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这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使他的善良的天性被掩盖起来了。另外,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而且一个人对于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去追求善,则善就会丢掉,而表现出来的是恶。至于恶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来源于耳濡目染,另外是追求感官刺激的结果。如果人能把握住这两道产生恶的来源,人通过自我的追求就能够达到善的目的。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生来就是这样的叫做“性”,由于人的本性是相调和而产生的,是由于人和外界事物相接触而反映的,经过后天的努力或者社会教化就自然而然是这样的,这才叫做“性”。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为儒家的“礼”而服务的,也就是说荀子不是和孟子进行争论,而是在于为实现国家的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因为人的性是恶的,所以,作为圣人的管理者们,必须对一般的老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化和管理,这样才能使之从善,才能把国家管理好。儒家对于人性的假设好象和麦格雷格(1960年)的关于人性的“X”和“Y”理论相似。这里确实是有共同的地方,但是也有许多不同点,一是社会环境的不同,一个是封建社会,一个是资本主义社会;二是应用条件不同,一个是为社会管理或者说为政治统治而服务,一个是为企业管理服务。从理论的深度来说,X和Y理论偏重于人的行为的研究,基本上是属于人的行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