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人生智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里仁为美和孔颜乐处——略谈孔子的智慧广东国学学会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赵松元导言:以经典的智慧养心当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养生健身的问题。但养生必须养心。我们还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调节心态,养生还必得养心,甚至养心胜过养生。所谓养心,主要是指积极建构自足的具有超越性的精神空间,来养护心灵,安顿心灵。这需要自我体悟,更需要读书、学习,使自身具有良好的学养,学养一高,智慧自高,人生境界也自然会高。饶宗颐先生:当世国学修养最为深厚、最有大智慧、人生境界优入圣域之士。饶宗颐先生与施议对在谈到王国维人生境界问题时,曾经论及王国维的困顿和局限,并就如何建构精神空间安顿心灵的问题发表过一段高论:饶宗颐教授的启示饶宗颐与施议对在谈到王国维人生境界问题时,曾经论及王国维的困顿和局限,并就如何建构精神空间安顿心灵的问题发表过一段高论:王国维不知道安顿自己,这是学问修养的限制。王国维“做人、做学问、乃至论词、填词,都只能局限于人间,即专论人间,困在人间,永远未能打开心中之死结”,关键在于王国维的学问修养中,少了两藏——“释藏”和“道藏”,而且王国维“只到过日本,未到西洋,未曾走入西方大教堂,不知道宗教的伟大”。也就是说,有了释道二藏的智慧,有了宗教的精神底蕴,才可从人间世中超脱出来,使人生境界上升到宇宙天地之中。饶公就是这样,他摆脱了一切人为的羁绊,飘然出尘,独与天地相往来。饶公有两句传诵甚广的名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偶作示诸生》其二),这两句充分表明他已从人生观、宇宙观上处理好了如何安顿自己的问题,充分表明他人格的自在、自足、充盈、独立,显现出一种高远不凡的气象。这两句充分表明饶公之“养心”功夫已抵达超迈高旷之境——已从人生观、宇宙观上处理好了如何安顿自己的问题,在、自足、充盈、独立,显现出一种高远不凡的人格气象。这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之养成,主要就在于他渊博深厚的学问修养。所谓知者乐,仁者寿,我们觉得一个有智慧的人,道德修养高的人,是会长寿的。饶公今年97岁高龄了,但身体依然健朗,这与他的高华超妙的学养与智慧是相关的。饶宗颐先生是当世当之无愧的有大智慧的人,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大智慧之士当然更多,像先秦时期的诸子就都是有大智慧的人。我们在这里侧重谈一谈孔子的智慧,主要是谈谈自己学习《论语》的体会。主要结合《论语》的学习,侧重谈两个问题:一、里仁为美二、孔颜乐处一、里仁为美《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有两种解释: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居住于仁道之中,或居于仁的境界之中。但第二种理解具有更宽泛的象征意义:要求人们要能始终居于仁道之中,处于仁的境界中。由此理解,则“里仁为美”意思是说,一个人若能以仁为自己人生修养的处所,达到了仁的境界,这就是最美的。学问修养重在自身。晋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正是对“里仁为美”的一个最好的注脚。人的真正的聪明睿智表现在“里仁”“处仁”——自处于仁道之中,追求仁的境界。那么,什么是仁,里仁为什么美,如何求仁学仁呢?1、何谓“仁”?“仁”字,是孔子学说或曰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孔孟儒家思想体系中最高的理论范畴,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所谓“爱人”,就是用爱来处理人际关系。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除自己外,还有他人的存在,他人与自己相对而言的。自己是人,他人也是人,同属一个类,具有同样的性质、要求、愿望、尊严,因此,对他人应该同情、关心、爱护。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仁,亲也”。友爱他人、亲爱他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应该具备的道德精神。然而,这种道德精神在当代社会已受到严重消解——前不久的“小悦悦事件”之所以出现,就是这种道德精神流失的结果。关于“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现在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10月21日零时32分,遭两车碾压的广东佛山女孩小悦悦离开人世,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提前凋谢。陈姨救人的过程,恰好被事发地旁边一间劳保店的视频监控记录,当然这段视频还包括在陈姨之前路过的18个人。陈姨并不知道,她是第19个路人,前18个,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看两眼然后离开。第一个人,一名白衣深色裤男子,左右张望后,径直从小悦悦脚边经过;第二个人,摩托车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悦悦,一拐弯绕过离开;第三个人,浅色长袖衣服男,一直盯着小悦悦,然后像躲着走,越来越远。第一辆车碾过第四个人,开着蓝色后尾箱三轮车男,从店铺门口两次横向经过,对2米外的小悦悦视若无睹。第五个人,踩着三轮车的蓝衣男子;第六个人,另一摩托车男经过;第七个人,黑衣男子开摩托车经过,不断回望小悦悦;第八个人,一名中年女子带着黄衣小女孩经过,看了几眼没有停步;第九个人,一个穿雨衣的摩托车男子经过;第十个人,穿着蓝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悦悦身边来回两次,除了惊异的目光外再无动作。……在广州,曾有上万市民悼念小悦悦,并参与“拒绝冷漠唤醒真爱”为主题的活动。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媒体也一直在用“冷漠”这个词来谴责18名路人,谴责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在这里,我们要想一想,这些路人为什么会变得这么这么自私、这么麻木、这么冷漠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心不古,不仁不义!要挽回世道人心,就一定要寻找古典的智慧——培养仁爱精神。孔子不仅讲“爱人”,而且还提出要“泛爱众”:《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谓“泛爱众”,就是将对父母兄弟之爱普泛化,推广开去,像爱父母兄弟一样去爱一切人,包括贵贱贫富。后来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唐代的韩愈称“博爱之谓仁”(《原道》)、宋代的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实质与西方人说的“博爱”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都是要求有广阔的胸怀,去爱天下的人们,爱自然万物,让爱的光辉,温暖天地人间。但这想起来很容易,要真正做起来,则实在不容易。当今之天下,多的是狭隘偏私,多的是利欲熏心,到处充满了尔虞我诈的丑恶。在人类社会中,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中,人类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科技、医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等方面,人类都有辉煌的成就,其辉煌程度远迈千古,但这只是一方面。在另一方面,却弊端多如牛毛,……如: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空洞、淡水匮乏、人口爆炸、物种灭绝、生态平衡破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或祸害中如有一项不能铲除,则人类生存的前途就会受到威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则是强凌弱,众欺寡;正气不彰,邪恶横行;人类自私自利的劣根性,发展到了极致;……在此爆竹一声除旧岁之际,人民本来希望人类的良心能够重振,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方面,也能除旧布新。但看来是绝无希望了,我们只能把这些弊端与祸害带入新世纪了。岂不大可哀哉!(季羡林《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文,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2月7日第7版)季羡林教授的这些话语,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小悦悦事件,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可以说,当今世界当今社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从精神层面上来讲,就是因为缺乏“仁爱”的精神!试看《里仁》篇中的这段话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此章孔子谓不仁的人(即没有仁心的人)不可以长期处在穷困之中,亦不可以长期处在安乐之中。因为仁心是礼义之本,若没有了仁心,人久处穷困之中,心就不会安稳,就会竭力去挣扎,以求摆脱困境,在这过程中,难免会有破釜沉舟之念,亦会有不择手段之举。如是,则人群不稳,社会不安矣。是以夫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厮滥矣”(《论语·卫灵公》)。《汉乐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这首诗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都邑下层民众的现实贫困的生存处境,以及家庭离散家庭不幸的社会根源。“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因为下层百姓没有良好的教育,是很难达到“仁境”的,一旦社会不能保证人民的生活,把他们逼入穷困的境地,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平与非法。作者满怀同情地叙述贫夫铤而走险的非法而合理的心情,深为悲悯地抒写妻子贫困持家的明理而无奈的痛楚,如实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细胞破裂的原因。读来令人恻然。孔子又认为,不仁的人亦不能久享安乐,因为没有仁道这个根本,人长期处于安乐舒适中,人心就容易泛滥,就容易骄奢淫逸,贪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唯有仁者能不受外物的影响,不忘形,不淫滥。朱子说:“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这正是对孔子语意的简明阐发。此章最后又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八个字明确指出只有仁者才能在逆境和顺境、在穷困和安乐中都安于仁道,只有仁者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很明显,这正是对“里仁为美”之意的申说。如果说在有些人看来,孔子的仁学思想有时显得迂腐,那么,无论如何,孔子在这里提出的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充实个体的独立人格,升华自身的人生境界,使自己无论处于安乐之际、逆境之间,都矢志不夺、气节不移的思想,还是很值得肯定和发扬的。2、里仁何以为美首先,是因为仁者不忧:《论语·子罕》载:“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孔子这三句,意谓智慧者没有什么迷惑的,仁爱者没有忧虑的,勇敢者没有什么恐惧的。也就是说人如果有智慧,有仁爱,有勇气,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可以做到不惑,不忧,不惧。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就可以说是君子了。《论语·颜渊》载: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对里仁何以为美的回答:学仁是最好的养心术,学仁可以使人之学问修养与心性修养抵达道德境界,成为君子贤人,精神变得高贵,胸怀变得宽广,从而可以拥有一种超越苦难、超越贫困,超越世俗的力量。如果大家都通过学习体悟和实践,能培养起一种仁者情怀,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君子,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内心中有一股强大的高贵的精神力量,就一定能有天高地广,白云高飞,晴空云鹤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人生的美妙,工作、生活也就会盎然有味了!荀子:“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现代青年守则:“助人为快乐之本”。此语体现了仁学思想,就是“爱人”的具体体现,它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刘备讲过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小善非小善,小善一不留神可能就是大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归结起来就是助人,所谓助人为乐,就是要以仁爱之心,去帮人助人,这样心里就会感到真正的快乐。《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里仁何以为美,还因为仁者寿陈伟南,当世仁者:他在沙溪捐建了沙二小学、沙二幼儿园、宝山中学、沙溪卫生院、沙溪自来水厂……这些年来,他为家乡沙溪镇捐资已逾8000万元。在韩师有伟南楼,有伟南奖教金、伟南助学金等,不知有多少韩园弟子沐浴了伟南先生的慈善之光。如今,在浩瀚的星空中,有一颗“陈伟南星”灼灼生辉。国际编号“8126”的小行星,是为了表彰爱国实业家和慈善家陈伟南先生而有了永久的名字。“事业的成功在于努力,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陈伟南人生价值观的精华,也是他毕生践行的诺言。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评价说:“陈先生是一位真正坐言起行的人。”伟南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利人利己最当为,利人而不损己更当为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