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杜牧晚唐“小杜”——杜牧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早年颇有抱负,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的侵扰,加强国防,以拯救日趋衰败的唐王朝,晚年渐趋保守消极。杜牧诗文兼擅,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述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两人被称为“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著有《樊川文集》。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牧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所处的时代,唐王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且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敬宗李湛,“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既愤慨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指出:“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以规劝当政者,要以史为鉴。赋“赋”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赋的特点是“铺采摛(chī,舒张,铺张)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铺采摛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极力渲染夸张,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风物、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此,尽管赋很讲究词的巧丽,但一定要服从表现内容的需要。“写志”是立赋的根本。一、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今义:比喻各自费尽心机,互相排挤。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天气,冷暖3.燕、赵之收藏..古义:。今义:指收集保存有价值的东西。4.韩、魏之经营..古义:。今义:筹划,计划管理。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收藏的东西5.齐、楚之精英..古义:。今义:指精华或出类拔萃的人。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今义:怜悯。指金玉珠宝等物可惜二、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辇.来于秦(4)朝.歌夜.弦北,向北;西,向西腰,像腰带;牙,像牙齿乘辇车朝,在早上;夜,在晚上2.名词作动词(1)未云何龙.(2)朝歌夜弦.(3)可怜焦土..(4)族.秦者,秦也出现龙奏乐化为焦土灭族3.名词的意动用法(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都是“以……为……”。鼎,把宝鼎看做……;玉,把美玉看做……;金,把黄金看做……;珠,把珍珠看做……以……为鉴(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1)歌台暖响.(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2.动词的为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歌声“收藏”“经营”都指金玉、珠宝等物为……哀叹(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奈何取之尽.锱铢(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四)数词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使……尽使……充满暖意统一三、一词多义1.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楼》)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数量词,一把副词,一旦副词,全形容词,专一动词,喜欢动词,爱护动词,吝惜动词,喜爱3.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师说》)4.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而骊山北构而.西折不敢言而.敢怒谁得而.族灭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学而.时习之(《论语》)动词,灭族名词,类动词,夺取动词,提取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6.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或师焉.,或不焉(《师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7.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杳不知其所之.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的样子,义同“然”句末语气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之,于此助词,不译动词,到……去代词,指秦灭亡的事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四、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用“……也”表示判断)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用“……者,……也”表示判断)(二)被动句函谷举(举,被攻占,语意上表被动)(三)省略句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略谓语)]2.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几世几年,摽掠(于)其人(省略介词“于”)]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以)鼎(为)铛(以)玉(为)石,(以)金(为)块(以)珠(为)砾](四)状语后置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字结构的状语后置)(五)宾语前置句秦人不暇自哀(否定句中,“自”作宾语,前置)(六)固定句式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奈何”,固定词组,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为什么”)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足以”,固定词组,表示有能力有条件做某事,用在动词前面,可译为“能够”“可以”)[内容提要]本文采用独特的铺陈描写的方法,将秦王所建的阿房宫,通过想象和夸张的写法,写出了阿房宫的庞大、高峻和结构的复杂,描写了宫中的女人之多和生活的纷奢与颓靡,还写了宫内的珍宝的繁多和浪费挥霍,进而指出此乃自取灭亡之道。既深刻地抨击了秦王朝的荒淫腐朽、贪婪挥霍和鱼肉人民的行径,也有力地讽劝了唐王朝的统治者,对后人有深刻的警示的作用。一、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概括外貌细写内部先写楼阁次写长桥复道后写宫中歌舞盛况第一段(由概括到具体)建筑人物宏伟壮丽第一段是怎样以既简练又夸张的笔法,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描写的?用“六王毕”等十二个字,勾勒出秦灭六国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简练,突兀有力。“覆压”两句,写出了阿房宫占地之光,建筑之高,是一种夸张的写法。“骊山”四句,写阿房宫依山傍水的走势,非常简练。第二段宫女来历众多哀怨穷奢极欲妃嫔媵嫱明星…所之也承上段歌舞之盛比喻排比夸张缦立、望幸、不见二、写阿房宫的美女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第二段从两个方面来写阿房宫内的奢侈。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华贵生活,另一方面写对珍宝毫不吝惜。第二段是怎样写阿房宫内的奢侈的?第三段珍宝数量处置六国(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穷奢极欲贪欲挥霍灭亡一人之心秦爱纷奢千万人之心人亦念其家使……多于……(六个排比)叫、举、一炬常情积怨爆发三、写秦始皇因为骄奢淫逸而自取灭亡。来源第三段是围绕秦始皇和老百姓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秦始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老百姓辛勤劳作,怒气填胸。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卒章显志不爱民哀之,鉴之卒章显志不恤百姓以史为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重笔浓彩铺排渲染绘阿房之奢华兴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是作者向统治者敲警钟。最后一段的议论以秦为中心,上下延伸,总结历史教训。这一段的那些话是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警钟?总结全文1主题:2写作特色: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阿房宫赋》通过华美的辞藻对阿房宫的建筑和宫中的奢靡生活进行了详尽的铺叙和渲染,文末言志,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并委婉地讽喻唐敬宗,不要让“后人而复哀后人”。同时,本文和《赤壁赋》都体现了文赋的典型特征。文中句式灵活多变,骈韵相间,错落有致,气势畅达。末段全为散体,流露着一股清新质朴之风。结合课文和《赤壁赋》等文章体赋体的特征。比较阅读《六国论》与《阿房宫赋》都是论史的文章,也都是抓住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评析,总结经验教训,针砭现实。(借古讽今)《六国论》是史论,针对历史事件进行评析,所用的是逻辑推理的方法,以议论为主,中间有一些形象的描述,那是为议论服务的。《阿房宫赋》是辞赋,属于文学作品,兼具诗和散文的特点,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手法,前叙后议,结论提出的方式是顿悟,并没有一个严密的推导过程。1.想象、比喻和夸张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说清,这给写阿房宫造成困难,也给后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而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发自想象。这些想象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的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描写、铺排与议论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铺排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都用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