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副主编,教授教学课件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不了解管理的昨天,也就不了解管理的今天。阶段的划分:•古典管理理论权变理论学派现代管理理论梅奥20世纪初-30年代30-50年代管理科学学派二战后泰罗法约尔系统管理学派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家韦伯当代管理新视野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理论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一、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简介•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1、泰罗简介1856年出生于美国费城律师家庭;19岁哈弗大学法学院因眼疾辍学学徒;费城恩特普利斯水压厂4年22岁书记员、技工——工长——总技师;(米德维尔钢铁公司,1878-1890)1883年获得史蒂文斯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位28岁总工程师。1890年顾问;从事管理的研究;1901年后主要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科学管理思想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1911)。《计件工资制》(1895)、《车间管理》(1903)[美]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WinslowTaylor)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基本观点•两大管理制度A.三个基本观点:•(1)要求劳资双方实行重大“精神变革”。◇要把注意力从盈余分配转向增加盈余的数量上来。劳资双方关注:一天合理的工作量一天合理的报酬是多少◇工人和厂方都要改变态度,树立责任感和履行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要互相协作,共同努力。经济大饼原理落后的管理导致工人磨洋工和生产效率低下——工人为什么会磨洋工•把产出限制划分为“本性磨洋工”(一个自然的本能和人们倾向于松懈的趋势——不能做“一流工人”)和“系统磨洋工”(更加复杂的二次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权衡“。系统磨洋工原因:•工人认为快速工作会使大量工人失业。当时实施的管理体系存在缺陷,迫使工人放慢工作速度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工人假定工作量是有限的,管理者预设了一个工资总额的最大值,工人报酬过多时,雇主会降低单件价格)•工人们一直沿用的单凭经验的方法代代相传——责任在管理者A.三个基本观点:•(2)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工作效率。•(3)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代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方法。1天合理的定额是多少?B.两大管理制度——泰罗制•(1)生产和作业管理•◇制定科学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动作与时间研究);•◇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一流工人);•◇进行标准操作培训;•◇提供标准的工作条件;•◇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搬运生铁实验•实验背景原来每个工人每天搬运量:12T实验后每个工人每天搬运量:47.5T原来每个工人每天工资:$1.15实验后每个工人每天工资:$1.85铁锹实验•实验前:干不同的活拿同样的锹•铲不同的东西每锹重量不一样•应当有一个效率最高的重量•铲不同的东西拿不同的锹•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经济人”假设“大棒加胡萝卜”胡萝卜+大棒(2)组织管理——职能化组织理论•一是管理职能与执行、作业职能分离;•二是管理职能再分割,实行职能制。材料科技术科设备科厂长车间生产科职能制:3.对泰勒科学管理的评价•(1)贡献–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科学管理的创始人,“科学管理之父”。3、对泰罗科学管理论的评价?•(2)局限性–对工人的看法局限于“经济人”。–仅重视物质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研究范围局限于工厂、车间的管理。•“泰罗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管理的一般原则》(1908)《国家管理理论》(1923);《公共精神的觉醒》(1927)其贡献:从理论上总结出一般管理的原理、要素和原则,建立起管理学的理论框架。管理过程之父、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一般管理论的主要内容:•1、界定管理概念和管理的职能法约尔将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六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的经营职能企业活动内容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3.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的利用资本4.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5.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管理要素含义1.计划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2.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3.指挥使企业人员发挥作用。4.协调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5.控制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2、提出14条管理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集权14条管理原则•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保持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ABCDEFGHI跳板原则3.对法约尔管理理论的评价贡献:◆以整个企业为研究对象,并超出企业组织,使管理理论在其他领域也产生重大影响;◆区分了经营与管理◆提出了管理理论构架;◆总结的管理原则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不足:◆他的管理原则缺乏弹性。(三)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3•德国著名管理学家•社会学家•“组织理论之父”•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贡献: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1、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1)等级、权威和行政机制是一切组织的基础作为组织基础的权力(权威)组织需要某种权力作为基础。权力有三种: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系;效率低下,不宜作为组织的权力基础。•超凡权力:崇拜与追随;有感情色彩,非理性,也不宜作为组织权力基础。•法定权力:法律规定,慎重公正,适宜作为权力基础。•他认为,应当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作为组织的基础,而不是以世袭的权力或个人的权力为基础。(2)理想的行政组织具有以下特征:•1)明确的分工,权责分明。•2)所有人遵循共同的法规制度。•3)组织成员之间的非人格化关系。•4)人员任用标准严格。•5)所用权和经营权分离——效率、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优于其他组织形式(四)古典管理理论的共同特点和缺点•1、共同特点•(1)都是对传统的管理的突破,致力于管理的科学化;•(2)都比较注重组织机构、正式的权力关系、规章程序和经济利益等“物”的因素;•(3)都主张一种理性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4)以“经济人”为人性假设。2、共同的缺点:•一是都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都是“见物不见人”。•二是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封闭式”管理的时代。二、行为管理理论•人群关系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论产生于50年代,两者一脉相承,同属一个学派。管理的中心转移“人”“物”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从管理角度看,行为科学侧重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对组织活动的影响。(一)梅奥人群关系论•1、霍桑实验(1924——1932)•实验的最初目的是想弄清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失败。1927年由梅奥主持继续实验,有新的意外发现。•乔治·埃尔顿·梅奥(EltonMayo,1880-194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行为科学家•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隐含的目的如何持续提高生产效率霍桑研究1927~1932年,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的试验(HawthorneExperiment)第1阶段:变换车间照明条件试验第2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3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第4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A、变换照明条件试验(1924—1927)•照明强度增加或减少,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量都增加。只有当光线降到月光水平时,试验组的产量才降低。•结论:(1)工场的照明是影响效率微不足道的因素(2)工作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照明不是问题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试验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如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时等,在工作时可自由交谈。产量上升。–取消这些条件后,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结论:督导方法的改变使工人的态度有所变化,因而产量增加。C、大规模访问与调查(1928—1931)•两年多,进行了两万多人次的普查与访问•结论:–员工的工作绩效,受到他人的影响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14名男工组成小组(实验对象是小组而非个人)定额是7312个接点,但仅完成6000-6600个接点•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怕标准再度提高、怕失业、•保护速度慢的同伴•成员中存在着小派系(非正式组织)•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物质、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心态十分重要霍桑研究结论:•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1932年梅奥总结该实验的成果,出版《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创立了人群关系学说。2、梅奥人群关系论的主要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决定生产效率的首要因素是职工的“士气”或“积极性”(工作态度、和周围人的关系),而不是物质条件;•(3)企业(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3、评价•贡献:开辟了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领域。工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产积极性影响很大。•局限性:•过多强调情感、精神的作用而过分否定经济报酬、物质条件的作用。•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而忽视对正式组织的研究。(二)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管理思想的深化1949年,将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正式命名为“行为科学”,60年代以后,将行为科学在企业中的应用称为“组织行为学”。强调调节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以提高生产效率。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A、员工个体行为研究(人性假设,需求、动机、激励、行为的关系);P275B、员工群体行为研究(如群体压力、沟通等);C、组织行为的研究(以人为中心的领导理论等)。(二)行为科学学派•1、主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论•亚当斯的公平论等2、行为科学学派的特点•1)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认为管理关键是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2)否定“经济人”的观点,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3)重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主张民主的参与式的管理,主张从工作本身满足人的需要。•4)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可以一致(古典理论认为是分离的,所以强调制度、控制)作业•试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群体行为学派的主要观点、贡献与不足管理过程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三、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丛林•(1)管理过程学派•(2)人际关系学派•(3)群体行为学派•(4)经验(或案例)学派•(5)社会协作系统学派•(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孔茨在1980年出版的《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将现代管理理论分为11个学派。(7)系统学派(8)决策理论学派(9)数学学派或“管理科学”学派(10)权变理论学派(11)经理角色学派管理理论的丛林丛林形成的原因:•语义混乱•对管理/管理学的定义/范围意见分歧•摒弃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曲解前人的管理原则•学者之间不能/不愿相互了解管理理论的丛林•孔茨认为:1.在分歧扩大的同时,也存在各学派相互接近的趋向。2.过程学派的方法能够将各种管理理论综合成统一的理论。集体行为社会学或社会心理学管理理论社会技术系统协作社会系统人际行为心理学管理经验提炼管理科学合理选择应用系统理论决策理论数学方法实践经验系统理论管理过程/经营管理学派•1、该学派的由来•该学派最早起源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