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杜甫诗三首》检测题班级:姓名: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望岳》与《石壕吏》都写于“安史之乱”前期,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望岳》、《春望》都是五言律诗,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句。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2、下列对《望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用语奇特,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B、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泰山绝顶之后所看到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赞颂之情。C、这首诗描写了齐鲁大地群山高耸、山色青郁、飞鸟往还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D、这首诗是诗人漫游齐鲁途径泰山附近时,在山外远望泰山时写下的作品。诗中抒写了泰山高峻雄伟、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和开阔的胸襟。3、下面是《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A、“望岳”: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的感情深厚。C、首两句用设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D、中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4、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在诗中描写了自己眼里的泰山,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B.诗的前三联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一联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C.诗的尾联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因此一直激励着历代力争上游的人们。D.全诗意境开阔,格调高昂,抒发了诗人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时明暗交替的景色。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7、下列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题为“望岳”,尽管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诗中句句隐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距离由远而近,时间从朝至暮。B、诗的前四句极其生动地写出泰山的壮阔雄伟,巍然耸立的形象。C、诗的五、六两句写黄昏时云气浮现、飞鸟归巢的山景,由静而动,表明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D、诗的最后两句写作者登上泰山绝顶后,俯瞰群峰是多么矮小!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3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8、下列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在第一句中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表达的是高山仰止的感叹。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作者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1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1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1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4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15、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16、下面对杜甫诗歌《望岳》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B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特有情趣。“割”字用在这里,非常奇险传神。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体现了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D、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上泰山绝顶的感受,抒写了诗5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7、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惊叹仰慕之情。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突出山之高。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字也可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D.尾联中“会当”是“该当,应当”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8.以下对诗歌《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19、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6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20、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21、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22.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723、对《春望》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24.对首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凄凉痛楚B尽管国家灭亡,但山川河流依然存在,春天的城内依然林木葱郁,一个破字,对比强烈,令人满怀信心C国都,城池残破不堪,山河,草木一派凋零,面对现实,怀恋过去,令人无可奈何。D山河破败,草木枯萎,国不再是国,城不再是城,满眼空旷,满腹寂寞,令人毛骨悚然25、对尾联中“搔”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动作描写,表达了对国与家的殷切期待,给人以丰富的联想。B细节描写,表达了愁苦难解的心情,生动形象,给人以画面感。C动作描写,以反衬诗人由激动转而悠闲,平静的心情。D细节描写,刻画了诗人超脱现实的苦难的博大胸怀。26.对诗的结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统在题目的“望”字中,诗人视线由远而近视野由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感情有隐而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B诗的前四句写望中所见,后四句写思中之情,先写景后抒情C诗的前六句,写国与家的不幸,最后一句写自己的遭遇,感情从浓烈到趋于平静,逐层递减。D整首诗都统在“望”字中,诗人视线由远而近,视野由国、城到花、鸟再到自己。感情由弱到强,逐层推进。27.对这首诗的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8A.“城春草木深”是说国家虽残破,但山河之美依然存在。暮春时节的京城依然草木葱绿,生机盎然。花草的鲜艳与社会的破败形成对比。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环境事物与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了。C.“烽火”原指古代边境上遇到有敌情而升起的作为警报的烟火。这里喻“战争”。D.“家书抵万金”是极言战时收到家书之不易,而并非家书价值万金。28.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春望》,意为春天登高远望而有所感。B.诗的前四句寄景生情,抒写忧国情怀,战争已将一切美好的东西破坏掉了,剩下的只是山河依旧。C.后四句抒写作者的思家愁怀,用家书的不易得到,更短的白发已几乎不能用簪子插了。进一步突出主题,表现对家人的强烈思念。D.这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练,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29.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