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亲子依恋关系动物的依恋:印刻现象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洛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印刻现象:在动物个体生命的一个特定时期,由于遇到某一特定刺激而建立的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哈洛的恒河猴实验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人类的依恋•二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避免儿童遭受空袭的威胁,而将他们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当时有些父母不愿与孩子分开,将孩子留在自己身边,一同躲避空袭。•战后研究发现,离开父母被送到安全地区的孩子,其表现的行为问题较之当时留在父母身边的孩子要多。依恋的界定•依恋,一般是指个体的人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着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弗洛伊德说婴儿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作为最早,也最稳固的爱的对象,以及今后所有爱的关系的模式,母亲关系一旦建立,就一生不变”。•我们平时所说的恋爱关系、亲戚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在本质上都根植于依恋这种情感。依恋的时期•前依恋期(0~2个月)•依恋关系建立期(2~7个月)•依恋关系明确期(7~24个月)•在孩子两岁以后,孩子与特定个体逐渐形成“内部工作模型”。这种内部工作模型是孩子人际交往的基础。儿童的分离焦虑•当孩子6、7个月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开始害怕陌生人,而且当他们与妈妈或其他亲人分开时,还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担心。•这个时期的幼儿开始记亲人熟悉的脸,要把握这一时期,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依恋关系理论•依恋关系理论认为,儿童期的依恋关系对日后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早期母婴关系的品质也决定了人一生的幸福感。依恋的类型•1.安全型依恋•2.回避型依恋•3.抗拒型依恋两种极端的依恋关系类型爱因斯沃斯的陌生情景实验陌生情境大体包含8个片段•1.母亲、婴儿和实验者30秒实验者向母亲和婴儿作简单介绍•2.母亲、婴儿3分钟进入房间•3.母亲、婴儿、生人3分钟生人进入房间•4.婴儿、生人3分钟以下母亲离去•5.母亲、婴儿3分钟以上母亲回来、生人离去•6.婴儿3分钟以下母亲再离去•7.婴儿、生人3分钟以下母亲回来、生人离去•8.母亲、婴儿3分钟母亲回来、生人离去具体如下:——陌生人——母亲观察的行为•实验者可以观察儿童对玩具的摆弄行为、儿童的表情和其他情绪反应(如啼哭等),以及儿童与陌生人交往的倾向,以此判断母子依恋关系的性质。小测试A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B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C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结果•第一种情况描述的是安全依恋类型的成人,第二种是回避型的成人,第三种是焦虑-矛盾型成人。•尽管样本不一定具有科学性,但是结果却具有启发性。•答题者中56%属于安全型,25%属于回避型,19%属于焦虑-矛盾型。研究人员就这三个问题调查了大学生,也发现了同样的百分比。安全型儿童•母亲在场时,通常把母亲作为探索外在世界的基点(安全基地),主动去探究;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容易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的安慰更有效。母亲返回时,以积极的情感表达依恋并主动寻求安慰,即使在忧伤时,婴儿也能通过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然后继续探究和游戏。•他们通常比较合作,对陌生人很友善。•安全型儿童也更快乐和自信。回避型儿童•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泣,母亲返回时,他们不太高兴,并试图回避母亲。在忧伤时,陌生人的安慰效果与母亲差不多,不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他们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经常有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抗拒型儿童•在母亲离开前就开始焦虑,紧张地关注母亲的活动,生怕母亲离开,因此无法进行游戏。母亲离开后更加不安,但重逢时又难以安慰。实际上,这些儿童抗拒母亲的安慰和接触。他们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愤怒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又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又以尖叫踢打来拒绝。•他们很少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探索,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妈妈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依恋类型是否可以改变?•当进入一个安全的长期的成人人际关系时,想要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也是可能的。•依恋类型并不是在儿童早期形成固定后一生都不能改变,如果你已经察觉到自己的依恋关系是不正常的,依恋类型是偏回避型或抗拒型的,那么,趁早改变自己,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向安全型的依恋类型转换。祝每个人都有安全的快乐的自信的依恋关系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