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强化法纪观念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节走近法纪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人与人在社会中生存所产生的公共规则。法律具有强制性。它是人与人之间平等权利的体现平台。法律知识为我们踏入社会提供了生存指南。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法律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依法行事,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无论是在家庭、学校生活中,还是在社会活动中,法律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民法通则》是我们民事活动的依据;《刑法》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应该如何处罚……法律是我们行为的准绳和依据。正因为法律的普遍性,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都要与法律打交道。中职学生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合格的公民。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基本知识,用法律规范作为行动的指南。二、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一)法律与道德道德是生活于一定物质条件的人们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标准来评价人们的言行,并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学理论的一个永恒话题。二者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概念。法律与道德的相同之处是:①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②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规定在法律里。例如,我国宪法第24条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在宪法的其他条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规定或隐含了道德的要求。③二者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经济基础基本不变而经济体制有了变化、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的情况下,法律和道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宪法作了修改,法律、法规正在进行大量的立、改、废,道德要求也发生了变化。④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追求的都是社会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幸福。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①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②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③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严谨的结构体系。④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维护,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⑤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二)法律与政策政策有党的政策、国家政策之分,有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之别。党的政策是执政党在政治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作出的政治决策。这里主要讲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区别:①意志属性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党的政策是党的意志的体现。②规范形式不同。法律具有规范的明确性,政策则常常只规定行为的方向而不规定具体的行为规则。③实施的方式不同。法律和政策都要靠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和自觉执行。但在执行中遇到障碍时,法律有民事、行政、刑事制裁手段;违反政策则由党的纪律来处理。④稳定程度不同。法律有较高的稳定性,党的总政策和基本政策也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党的政策的连续性“当然包括独立自主、民主法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等内外政策,这些政策我们是不会改变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6页)但具体政策,就必须随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随时加以调整。在这一点上,同时体现了政策与法律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现代国家,没有法律不行,没有政策也不行。目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因此,处理好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1.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以指导国家的活动;而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制定和执行各项法律,以实现国家职能。所以,制定和实施法律就必须以党的政策为指导,这也是在国家活动中坚持党的领导的体现。法律的制定体现着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其他有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或者说是经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政策条文化、具体化。2.政策和法律的实施相互促进政策上升为法律之后,就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而得到有力地推行;法律以政策为指导,就能从政策对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对广大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中获得力量,从而使法律得到人民衷心的拥护。3.政策和法律互相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页)的指示,逐步改变了过去主要靠政策办事的作法;确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提出了“党领导国家事务的基本方式是: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把重大决策与立法结合起来”;党中央和全国人大都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认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因此,党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党领导国家事务的活动,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之内进行。第二节法纪与你同行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句俗语,它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将无法成功。它来自木工术语,“规”指的是圆规,“矩”是指直尺,规、矩即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也应该有“规矩”,否则是不行的。学校有学校的秩序,工厂有工厂的规章,部队乃至国家都有各自的纪律和法规。如果没有“规矩”,学校怎么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工厂怎么能维持正常的生产?部队怎么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挥自如?国家又怎么能安定团结、繁荣富强?古老的汉谟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法律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统一江山;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奠定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军纪严明的岳家军,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靠的就是军纪严明。一次岳云违抗军令,私自带兵出战,差点导致岳家军全军覆没。岳飞不顾父子之情,要杀岳云,经众将劝解,才免除死罪,但还是打了一百杀威棍。三国时候,曹操之所以强大,也是靠军纪严明。他定了不能骚扰民居、不能让战马踏入良田的规矩,违者死罪论处。一次他带兵出征,不料坐骑受了惊吓,踩倒了一片麦苗,为严明军纪,他立刻拔出佩剑,准备自裁,最后仍以割发代替死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和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法制意识不强和执法力度不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都直接破坏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带给人们错误的信息,助长了人们不择手段实现个人目的的风气。规则形同虚设,社会必定混乱无序。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府和每一个公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规矩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它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为我们造就了一个难得的发展平台,使我们更加成熟、完美和成功。当然,光有规矩不认真执行也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规矩,争做遵守规矩的模范。二、法制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制功能渗透面的扩展,以及人们对它的迫切需要,使其具有了全新的含义。它不仅是强制人们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状态的最有力的保障。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一套律法。譬如,周公制定的“周礼”,商鞅制定的“变法”,刘邦的约法三章,诸葛亮入蜀后制定的许多法令。我们在21世纪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引下,已踏上一条法制健全的道路。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迫切需要。如今,法制观念渐渐深入人心,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大小案例越来越多。电视剧《任长霞》中就有一桩真实的案子:一流氓团伙在某地区欺压百姓、为所欲为,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怕引来更大的报复。另外,以前当地的执法部门对黑势力团伙打击不力,对老百姓的宣传不够,也是该流氓团伙得以横行数年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宣传法制观念和树立法制观念同样重要。打击违法犯罪只是执法部门的一种手段,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才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灵魂就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法制保障。所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与世界接轨进程的加快,树立法制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真正具有了法制观念,才能保证在工作和生活中懂得处处学法、用法,才能维护好社会秩序,给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最有力的法制保障。第三节遵纪守法一、提高法律意识,做守法公民(一)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我国所倡导的法律意识是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包括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以及契约观念等。在我们的社会里,必须大力倡导“法律至上”的观念。每一位中职学生都应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二)注重调适,用健康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则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重则会造成犯罪。因此,我们应该做到:①正确认识社会,确立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②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修养,学习上高标准、严要求,生活上低标准、不攀比;③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品位;④学会感恩,多为辛苦的家长和亲人着想,尽可能多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⑤学会约束、控制自己,遇事三思而后行。(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职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课堂规范、考场纪律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多一些刻苦,少一点虚华;多一些关爱,少一点浮躁;多一些诚信,少一点虚假;多一些文明,少一点轻狂。为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风格和培养自己优秀的人格品质而不懈努力。二、遵守企业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个人与组织行为的各种约束和规则,起着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制度的基本作用是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行为,通过约束人们的行为促使个人与组织向同一个目标前进。企业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成为优秀的企业员工,就必须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一)加强企业制度的学习企业制度出台后,所有员工首先要明晰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和本职工作的关系,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了解制度规定的办事原则和程序,树立服从制度的观念,增强按制度、按程序、按原则办事的思想意识,坚决纠正重权轻制度、以权压制度的思想和行为。(二)自觉维护企业规章制度的尊严企业的规章制度是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部门、任何员工都没有超越企业制度的特权。(三)必须严格遵守企业制度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任何违纪违章的现象,都要按照制度严肃处理。任何制度都必须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才能保障企业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