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重点内容:1、掌握当代贵州的人口发展与人口构成2、掌握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3、掌握贵州民族区域自治现状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节人口发展与多民族共同繁荣•一、历史上多次人口迁徙活动与多民族社会环境的形成•贵州是中国古代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是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另一方面是外地人口的迁入。明代贵州大约有65万人,到1949年,人口增长到1416.4万人。解放后,贵州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2005年全省总人口达到3931.12万人,比解放时增长了2.77倍。人口密度由80人/平方千米,增加到223人/平方千米。•二、当代人口发展与民族构成•1949--1959年,解放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较快,加上全国各地的人口进入贵州、支援建设,使人口从1416.4万人增加到1743.96万人。•1960--1961年,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生活物资急剧短缺,贵州人口发展出现负增长,由1743.96万人减少为1623.53万人。•1962--1975年,经济复苏,1964年7月1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恢复到1714.05万人。•后来,由于没有控制人口出生,又加上“三线”建设人口的大量迁入,到75年增加为2530.95万人,每年平均递增3.28%,成为贵州人口增长的高峰时期。•贵州的人口构成在性别构成方面:在历次人口普查中,贵州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并呈上升趋势。1953年男女性别比是102.06:100,2006年变为107.2:100,2008年变为52.0:48.0。•虽然还不构成比例失调问题,但已应该引起重视。•在年龄构成方面: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25.22%;15-64岁人口占66.21%;65岁及以上人口占8.57%。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3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国际上一般将65岁及以上的人口称为老龄人口。•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成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贵州人口的发展趋势,很快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由此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应当做好准备。•在民族构成方面:•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登记的总人口有3524.77万人,共有56个民族成分。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62.16%,少数民族占37.84%。•有18个世居民族。•世居名族除汉族外,有17种少数民族,其中四种少数民族人口超过百万。苗族:人口有430万人,占贵州总人口的12%。•布依族:•人口有279.82万人,占总人口的7.94%•侗族:•人口有162.86万人,占总人口的4.62%•土家族:•人口有143.03万人,占总人口的4.06%•在其他世居民族中:•彝族:•人口有84.36万人,占总人口的2.39%•仡佬族:•人口有55.9万人,占总人口的1.59%•水族:•人口有36.97万人,占总人口的1.05%•白族:•人口有18.74万人,占总人口的0.53%•回族:•人口有17.87万人,占总人口的0.48%•壮族:•人口有5.21万人,占总人口的0.15%•其他人口更少的民族:•蒙古族:•人口有4.75万人;•畲族:•人口有4.49万人;瑶族:人口有4.44万人;•毛南族:•人口有3.12万人;仫佬族:人口有2.84万人;•满族:•人口有2.19万人;羌族:人口有0.14万人;第二节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一、贵州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贵州民族分布上具有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特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夏族系、氐羌族系、苗瑶族系和百越族系的各个民族,以及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贵州,逐渐形成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汉族分布于全省各地,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等地较为集中。•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来看:•苗族主要集中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的各县,以及毕节、铜仁地区各县、六盘水市和贵阳市郊区;•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各县,以及安顺市、贵阳市郊区和六盘水市;•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自治州各县,铜仁地区的玉屏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和万山特区;•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自治州的镇远县、岑巩县,遵义市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彝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各县和六盘水市各县;•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遵义市的务川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的平坝县、普定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地区的石阡县和毕节地区的黔西县;•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和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县;•贵州民族的这种交错杂居而又相对成片聚居的特点,使各种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二、贵州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贵州少数民族的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分属不同的语族和语支。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白族、水族、壮族、瑶族、畲族、毛南族和仫佬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通晓汉语,而且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彝族、水族、布依族、侗族有用在经文和祭文上的“土俗字”。彝文彝文彝文水文三、贵州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情况(一)民族文化贵州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一方民族风情。•苗族:在贵州人口最多,占全国苗族人口的60%,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集中的地区。•苗族喜欢以寨为单位聚族而居,形成大小不同的村寨。苗寨多依山而建,住房以木结构为主,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苗族服饰差异较大,一般男子蓄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腿服装,扎腰带。•妇女束发簪,包头巾,戴手镯、耳环和项圈,多穿百褶裙,长短不一,颜色以青、蓝为主,束花带腰。•苗族蜡染、刺绣作为苗家人的衣着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记载。还有“五色衣服”的说法,因为它们是以五彩线和彩蜡制作而成,是苗族人民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工艺。•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苗年、姊妹节、四月八、芦笙节、端午节、龙船节等。•布依族:是贵州仅次于苗族的主要民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的村寨。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就是吊脚楼)、平房和石板方。•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它“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特点是冬暖夏凉,隔热驱湿,不怕火灾。•布衣男子喜欢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石衽大襟衣、长裤或褶子裙,戴银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农家自己纺织的布衣土布久负盛名,其蜡染工艺历史悠久,花纹图案多为太阳、波浪、鱼虾、花鸟、牛羊和古字印章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精致典雅,深受人们的喜爱。•布依族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有些地方还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都喜欢借助节庆和集会时机,通过对歌,寻找终身伴侣。•布依族热情好客,多用枫香叶等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加上好酒招待客人。•布依族的节日除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外,还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侗族:是贵州的第三大少数民族。侗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房屋用杉木建造,山坡上的与苗族、布依族一样建成吊脚楼。•侗族人民大都喜欢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以青、紫、白、蓝色为主。•一般男子多穿对襟短衣或右衽无领短衣,大管裤,包大头巾。•女子上穿大襟无领无扣上衣,衬胸布,下穿百褶裙或长裤,束腰带,裹绑腿,挽发簪或包头帕,戴银饰。服饰上刺绣出各种图案花纹,色彩绚丽。•侗族以大米为主食,还喜欢吃酸味,有“侗不离酸”的俗语。•喝油茶是普遍嗜好,也是待客佳品。•侗族的传统节日有侗年、吃新节、祭牛神节等。侗族文化,常有谚语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二)宗教信仰•贵州少数民族信奉多种宗教。•苗族、瑶族、水族、仡佬族、侗族、彝族和畲族等有崇拜原始宗教的情况。•土家族、布依族、侗族、苗族、仡佬族和毛南族等又受到汉族道教的影响。•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一些苗族、彝族和布依族还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贵州三大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苗族:主要崇拜多神、祖先和图腾。认为世界万物有灵,对一些巨大而奇特的自然物,如巨石、悬崖、大树等都加以供奉,希望它们保佑平安。•苗族对自己的祖先极为崇拜,一是本民族的始祖蚩尤,二是本家族的祖先,平时和节日都要进行祭祖活动。还对龙神、枫木、鸟类等图腾崇拜,在一些图画、歌舞等文艺作品中都有表现。•布依族:主要崇拜祖宗、自然神和天主教。认为祖宗神灵至高无上,人的吉凶祸福都与祖宗神灵有关。家家户户都设有祭祖龛供奉,还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型祭祖活动。•同时也认为世间万物有灵,根据不同季节和需要,举行各种神灵的祭祀活动。•外国传教士先后到贵州许多布依族地区进行传教,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布依族信奉天主教。•侗族:最重要的是萨崇拜。就是被称为萨岁(或萨玛)的始祖母,认为是最高保护神,能主宰人间一切,影响风雨雷电,镇宅驱鬼,保民平安。在侗寨都建有萨坛或萨玛祠,用于开展祭祀活动。•这实际上是一种祖先崇拜所形成的萨文化,在侗族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侗族也信仰多神,有自然崇拜、灵魂崇拜以及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加速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水平取得大幅度提升。•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少数民族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贵州“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