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话语,要儿童生活化、口语化。2.注意语气语调,轻、重、高、低、长、短,巧用停顿,要有起伏。3、“趣”化:要求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避免“成人化”,也要避免过于“儿童化”。叠衣服: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子点点头.4、“情”化:语言应具有情感性、感染力。5、“简”化: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求简。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儿童生活化、口语化,避免使用成语及书面语。猴儿王找到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儿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的,忽然他想出一条妙计,于是把所有的猴儿都召集起来,对大家说:“……”1.进入故事情境,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征。2.根据角色的性格特征,模拟声音、体态。声音塑造形象动物叫声的拟声词小鸭子的叫声“嘎嘎”,等等。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声音。根据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个性特征和环境变化,应选择恰当的语音、语速、语调、口气等角色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如讲小白兔时,语言欢快,两手放在头两侧展示小白兔的两只大耳朵、把小白兔活泼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讲大灰狼时,语言粗暴,脸部要把大灰狼的狰狞面目表现出来。这就给孩子脑子里留下了小白兔和大灰狼一好一坏的深刻印象。再如,学老爷爷说话,声音粗、动作慢;学小朋友说话,声音脆、动作快。讲悲伤情节时,声音低、速度慢;讲高兴情节时,声音大、速度快。如:表现孙悟空说话时,可以用爽快、干脆的语调,声音尖一点,节奏快一点。让幼儿一听,噢,这就是机智勇敢的孙悟空。表现猪八戒时,可用慢一点的节奏,厚一点的声音,表现他憨实的性格。《小马过河》里的小松鼠性急热情,老牛温和老成,小马天真幼稚,老马耐心严格。讲述时,对他们的声音设计应该是小松鼠说话快而尖细,老牛慢而浑厚,小马声音稚嫩,老马老练沉稳。刻画角色要抓住角色的言行和心理活动:骄傲的说话盛气凌人,谦虚的说话平稳;奉承拍马的说话低三下四,病危的说话断断续续;强健的说话铿锵有力等等。用声音塑造形象,要求讲述人抓住角色的个性心理,尽可能符合生活真实,活灵活现地把角色形象展现出来。巧用停顿长句或者几个句子,中间就要适当的间歇,主要是根据故事内容的需要而决定的。为了突出某个词意或某种感情,需要作一个停顿。如《白雪公主》中有这么一段:王后听说白雪公主还活着,气得直咬牙齿:“哼,哼,谁比我美丽,我就得害死谁!”王后的话,应该在“我”后面作强调停顿,并插入急吸气,吐粗气,表现王后气急败坏,毒辣凶狠的形象。有时讲故事讲到关键的地方,也可以停顿下来,提个问题,启发幼儿思考。人物性格及语言特征猴王刚愎自用,不懂装懂。老猴倚老卖老,装腔作势小毛猴活泼机灵,快人快语。短尾巴猴严肃认真,有板有眼。马大哈猴不用脑子,自以为是。“有个猴儿”胆小怕事,不敢说话。大黑:憨厚粗笨小黑:稚嫩尖细看图编故事1、仔细观察,根据图画内容选定对应的故事主题(侧重趣味性、游戏性、幻想性之一)2、根据图画内容,梳理故事情节3、确定故事角色(要求角色具有区分度,适合对比塑造,三个左右)对故事进行分析加工1.名称加工。有些故事中人名、地名太多,孩子听起来容易搞乱,也记不住。在讲述时,可以把不必要的人名、地名去掉或变换一下,如讲到哥弟三人的时候,就用老大、老二、老三,这样一听就清楚。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丰富发展儿童的词汇,可以将口语和书面语两者有机结合。前面出现书面语,后边接着对它解释,将解释贯穿在故事讲述中,让小朋友体会,从中学到新词汇。2.形象化加工。把一些平铺的叙述改编成角色的活动和对话。例如:小花狗看到小青蛙,叫他一块儿出去,小青蛙不肯上岸,要到泥里去睡觉。不如改成:小花一看见小青蛙就喊:“小青蛙!小青蛙!”小青蛙把头从水里伸出来:“什么事呀?”“小青蛙,这么冷的天,别在水里游泳了,上来跟我一块儿玩去吧!”小青蛙一听,呱呱呱地笑起来:“小花狗,我不是游泳,我要到泥里睡觉,明年春天再见吧!”扩充故事角色的对白在讲述的时候进行想象,把对白扩充,角色之间你来我往多对几句,通过对白推进故事的发展,用对白替代叙述性语言(旁白),对白成份尽量多于旁白成份。设计故事角色的动作根据角色的对话及情节的发展,设计相应的动作。要求:1、在表现角色性格、心理的关键位置设计。2、动作利于演示,简单自然3、数量不宜过多体态语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