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药学院学院概览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现有教学和实验楼8幢,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分布在风景如画的钟楼和荷花池畔。其前身为华西协合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创建于1932年,系我国最早的全日制本科高等药学院系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四川医学院药学系,1985年改名为华西医科大学药学系,1987年3月在原药学系、药物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药学院,2000年10月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全院现有教职工15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5人、讲师62人。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药理学、生药学、药剂学、临床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12个教研室,4个公共学生实验室,1个分析测试中心,1个资料室,中草药标本室和药用植物种植园;设有药学专业,具有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化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物、药理学6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药物化学是省重点学科,靶向药物与新型给药系统实验室是省重点实验室。为本科生开设31门必修课、21门选修课,为硕士和博士生开设41门课程;现有在校学生800余人,每年招收本科生200名左右,博士、硕士生130余人。拥有200和400兆超导核磁共振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药物溶出度测定仪、LKB柱色谱系统等大型设备供教师和研究生工作使用。在新药研究、新剂型开发、药物分析、临床药学及药理学方面开展了系列科研工作,在抗肿瘤药、心血管疾病用药、计划生育用药、天然活性成分、靶向药物剂型、缓释控释制剂、药物稳定性、中药新剂型、化学传感器、新药质量标准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近5年来,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编写教材9部,发表科研论文近1000篇。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7项,横向课题312项。获国家部委、省市科技成果奖18项。学院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近10年来,先后有200余人次出国出境讲学、考察、进修或攻读学位,并邀请和接待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家、学者300余人次来院访问和讲学,还与日本东邦大学药学部建立了院际友好关系。研究所、中心四川华星中医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1989年5月,系华西药学院药物研究所同日本国星火产业株式会社合资经营的企业。公司主要从事中成药品(汉方药)的研究开发和出口销售等业务。现有“冠元颗粒”、“麦味参颗粒”等7个产品出口,全部投放日本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药事管理培训中心。系卫生部1985年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Ⅱ在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建立的全国药政、药检干部培训基地。详细情况请参见本书“人才培养”部分的相关内容。药物研究所。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主,下设物理药学研究室、药物分析研究室、中药制剂研究室、植物化学研究室、新药设计研究室、生药研究室、生物药剂研究室、应用化学研究室、科技开发部和《华西药学杂志》编辑部。《华西药学杂志》创刊于1986年,是由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和中国药学会四川分会联合主办的药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已出版57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年加入万方数据(Chinainfo)网络服务系统科技期刊群,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华西药学杂志》为中国科技情报研究中心优秀科技期刊源期刊;天然药物化学的10种核心杂志之一;药学领域、生物医学领域的核心杂志之一;美国化学(CA)千名表收录我国医药学7种期刊之一;国内药学文摘、医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摘录期刊。1978年和2000年两次被四川省评为省优秀科技期刊。本科专业及其培养目标药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药物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一般药物制剂研制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化学、生药学及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掌握药物结构与性质和生物活性关系,药物制剂的设计、制备原理及制备技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及技术,药物及制剂的药理筛选方法,药物的鉴别、检测及含量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技能,体内药物评价的基本方法,熟悉药政管理和药事法规的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语书刊。就业方向:到医院、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物教学科研单位、药政管理部门、海关商检等部门从事有关工作。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及其研究方向药物化学专业。研究方向:甾体药物的合成及药物化学的研究、老年病药物的合成研究、主动靶向药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药用天然活性成分研究、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及合成研究、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微波增敏剂的合成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药剂学专业。研究方向:中西药物新制剂及应用基础、药物新剂型与新制剂、靶向给药系统、药物新剂型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药物新剂型及生物等效性、药物稳定性、中西药物新剂型和新制剂研究。生药学专业。研究方向:高原药用植物的资源与开发研究,生药化学成分与质量研究。药物分析学专业。研究方向:药物代谢及药物分析、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化学传感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生物药物分析、临床药物分析、仪器及药物分析。生物制药专业。研究方向:微生物与生化制药。药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实验药理学、心血管分子药理学、新药评价、化疗药理———肿瘤免疫与感染免疫。研究生专业主干课程近代药物化学原理、波谱分析、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进展、生物有机化学及生物药物化学、高等有机化学、高等天然药物化学、有机立体化学、天然产物分离技术、现代色谱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高等波谱学、有机合成、线性代数、计算药学、生物药物分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设计、分子药理学、物理药学、化学动力学、高等物理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高级细胞生物学、核酸化学、微生物分子遗传学、蛋白质与酶、生物制药工艺学、高等药用植物学、高等生药学、现代生物技术、药品质量的控制、高等仪器分析原理与实践等。教授及其研究方向王锋鹏:博士生导师,天然药物化学。吴勇:博士生导师,主动靶向药物的合成研究。张志荣:博士生导师,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李章万:博士生导师,药物代谢与药物分析。李铜铃:博士生导师,药物药剂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陆彬:博士生导师,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研究。郑虎:博士生导师,甾体及高分子药物研究。侯世祥:博士生导师,中西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研究。钟裕国:博士生导师,主动靶向抗癌的设计及合成。徐鸣夏:博士生导师,老年病防治药物研究。翁玲玲:博士生导师,老年病药物的给药及药物化学研究。詹先成:博士生导师,药物稳定性研究。王天志:生药的化学成分与质量研究。吕太平:化学与生物传感器与药物分析。余蓉:研究员,生化药物。张浩:天然药物化学。杨培全:天然药物化学。晁若冰: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莫正纪:实验药理学研究。蒋学华:药物新剂型及其生物效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