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____4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1____42《菜根谭的智慧全集》明理篇思想清醒则事理才明,事理明,办事才会更知攻守进退。“明世相之本体,负天下之重任”,人要能洞察现象的虚幻变化,看清事物本质,才能担当重命。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原文】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处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注释】昏散:迷惑散乱。昏,头脑迷惑;散,由聚集而分离。提醒:从一旁指引,促使注意。昏昏:头脑迷惑。憧憧:心意摇摆不定。【译文】头脑感到昏沉纷乱时,应该平静下来让头脑清醒;工作烦琐情绪紧张时,要懂得把工作暂停一下,以便使情绪恢复镇定轻松。否则恐怕刚从昏昏沉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又马上处在思绪摇摆不定的困扰中。【智慧点评】一个人努力工作创造事业固然很重要,但不可过分劳累紧张,否则把弦绷得太紧,就会有突然断裂的危险,否则虽然每日劳碌辛苦,但成效却不见得明显,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在您的座下,我觉得没人比我更用功了,但为什么就开悟不了呢?”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去,让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学僧照办去了,没多久就跑回来说道:“葫芦口太小,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看来我还是没有开悟。”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学僧更奇怪地问道:“难道不用功就可以开悟吗?”“修行如同弹琴,弦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声音。”禅师继续开导道,“中道平常之心,才是悟道之本。”学僧于是大悟。适度的紧张和必要的休息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工作要讲方法、有效率,不能认为整天忙忙碌碌就是有成绩,工作紧张而又条理清楚,收效显著才称得上有效率。所以一个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劳逸结合。2.快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原文】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注释]拂心:不顺心。【译文】当一个人受到恩宠的时候,灾难往往伴随而来,因此在志得意满之际应该见好就收,及早回头;而遭遇失败挫折或许有助于成功,所以在不顺心的时候不可以轻言放弃。【智慧点评】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在达到极致之时,每每峰回路转,形势逆转。急流勇退的道理人人皆知,但能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少之又少,而这一念之差所导致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在杀戮开国功臣的汉代,张良选择功成身退所以幸免于难,而韩信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官位所以招致杀身之祸就是最佳例证。为什么不能做到功成身退呢?个人不论是处在现代生产与管理系统中的那个职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境遇中,他都应该把握自己,珍惜现时,在自己的岗位中,毫无怨言地尽职尽力,随遇而安。这样,他就会因此而获得很多的智慧与经验,从而有助于他在日后负担起更重要的工作。如一个银行总经理在开始参加银行工作的头八年中,所担任的都是会计、存款员、复核员之类的普通工作,而与他同时进入银行参加工作者,都早得到了升迁,担负起责任更重大的工作。虽然如此,他依然是默默地工作、学习,并得益于此,对银行的工作与系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正是促成他在日后成为一个成功的银行总经理的基础之一。所以,随缘顺事与安于现状,乍看十分相似,实质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缘顺事是积极的、主动的,而安于现状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处世观,它意味着人只能浑浑庸庸地混日子。因为人们总是贪恋名位,不愿舍弃所拥有的一切,结果往拄招致灾祸。此外,俗谚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挫折可以激励人向上,让人从中学习经验,累积成功的条件,孙中山历经多次革命推翻封建王朝清政府就是最好的证明。3.污泥不染,知巧不用【原文】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注释]势利:指权势和利欲。洁:清洁,这里指高尚的意思。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译文】那些令人眼花纷乱的权势利益,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是高尚的,接近了而不受其污染那就更为高尚;对于用心计谋权术的伎俩,不去了解这些算是高明的,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了。【智慧点评】为了保持人格的高尚,不应为个人利益去争逐,但现实中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贪一点便宜;而在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都是怀着一个“贪”字有求而来。智械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炼而来,假如为了自身利益就去施展权谋术数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械机巧憨厚的人高尚。尤其是有机会把握权力,掌握金钱,却依然保持高洁,不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是非常可贵的。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曾任三闾大夫,心性清高,后因小人陷害而被流放。传说屈原走到江边时,一个退隐江湖靠打鱼为生的渔夫见到屈原,问道:“您是三闾大夫吗?怎么成现在这样了?”屈原愤怒地回答:“在混浊的世上只有我是清白的,大家都醉酒后,只有我保持着清醒,因此,我就落得了被流放的遭遇。”渔夫说:“聪明人在世间生存,要顺应天时地利,不能使自己孤立于世,如果大家都喝酒的话,为什么你就不能和他们同醉呢,难道非要坚守你的清高吗?”屈原回答:“我怎么能以我的清白身受那些污物所玷污呢?我宁愿跳到江中,葬身鱼腹,也要保持我的清白。”渔父只好微笑着摇头而去。屈原在得知祖国即将亡国之际,自投汨罗而死。所谓“富贵不能淫”。权势名利是现实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有人格、有原则的人才可能出污泥而不染;也正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才耻于机巧权谋的运用,而视权势如浮云。4.无事昏冥,有事奔逸【原文】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注释]昏冥:昏昧不明事理。冥,愚昧。惺惺:聪明,机警。寂寂:沉静落寂。[译文]平日闲居无事时,心智容易陷入迷乱,这时应用冷静的心情来清醒地处理问题;有事忙碌时,感情容易陷入冲动,这时应用理智、冷静的头脑加以控制。【智慧点评】一个人生活中太清闲易于懒散,就容易松懈斗志丧失警惕,可一个人太忙又容易冲动,处理事情难免欠妥。因此,人人都应当学会控制自己,多用脑子想而不是只凭一时的兴致去盲目蛮干,不能由于一时的冲动而毁了平生的追求。5.不为法缠,不为空缠【原文】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注释]竞逐:竞争追踪,这里指对功名利禄的竞争与追求。恬淡:恬静与淡泊。【译文】那些人喜欢争名夺利随他们的便,但不要因此讨厌疏远他们,保持淡泊的心性完全是自己喜欢,但不要因此夸耀自己的清高,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不为事理所羁绊,不为虚幻所束缚,以进入身心自由的境界。【智慧点评】做人不可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但也不能因此过于清高。有人暂时为名利所累,得不到解脱,但如果他们得到顿悟,就有可能由愚人变为智者,因此,君子应以宽广的胸怀来看待,不能自持清高,看不起他们。6.闲时吃紧,忙里悠闲【原文】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一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则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注释]贞明:正而明。贞,正。《易·系辞》下:‘日月之道,贞明春也。”【译文】天地的运行看似寂然不动,其实万物都在变化,未曾停止过活动。像日月从东升到西沉,始终不停地奔驰,它们的光辉是永恒不变的。所以,聪明睿智的君子应当效法自然,在空闲的时候也要有所打算,以便应对意想不到的变故,而在繁忙之中也要忙里偷闲,保持一份悠闲的情趣。【智慧点评】有句话说“危机即是转机”,但这句话应该只适用于懂得居安思危的人。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只知耽于享乐,而不知在闲散之时也要存有应变之心的人,一旦遭逢变故肯定不知所措。只有未雨绸缪的人才能泰然面对危机,甚至化危机为转机,将可能带来的损害减至最低。此外,无论再忙,都要保有一份悠闲的情趣,才能让自己思路清晰,做起事来有条不紊。7.德在人先,利居人后【原文】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注释]宠利:荣誉、金钱和财富。德业:德行,事业。修为:品德修养。修,涵养学习。分:这里指范围。【译文】追逐功名利禄不要抢在他人之先.修养品德不要落在他人之后,享受物质生活不要超过允许的范围,修养品德要达到自己分内所应达到的标准。【智慧点评】人的品质修省是从实际的利益中体现和磨炼出来的。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乐的结果是苦,苦的结果是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都不能成功,苦尽才能甘来。名利地位固然能鼓励人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地重视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的苦恼。从道德修养来看,在名利享受上不争先,不分外;在德业修为上时时提高,是个人走向品德高尚的具体表现,含有一种精神的充实和追求的愉悦。8.骄矜无功,忏悔灭罪【原文】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注释】矜:自负、骄傲。忏悔:本是佛家语,有自我认错,请人饶恕之意。弥天:满天、滔天之意。【译文】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因恃功自傲而引起的反效果的抵销;而即使犯下滔天大罪,只要能忏悔改过,就能赎回以前的过错。【智慧点评】历史上拥有盖世奇功却晚景凄凉的人何其多!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不思进取,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例如为汉高祖立下汗马功劳,但恃功自骄以致死于非命的韩信就是“骄者必败”的最佳明证。做人处事必须清楚自己的分际,千万不可逾越了本分,以免招致祸端。要知道任何丰功伟绩都是众人齐心努力的成果,绝非一人之力就能完成,“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做人岂能独占其功、恃功自傲呢?个人的行善与作恶有时在于一念之间,念要行善成善,一念要作恶成恶,所以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因一念之差而将功勋据为己有的人往往不得善终。反之,曾经犯下滔天大罪的人,只要真心悔过,就能重新做人,此即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9.量弘识高,功德日进【原文】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注解]德:道德,品德。量:气量,气度。识:知识,经验。弘:宽宏,扩大。【译文】人的品德会随着气度的宽大而增进,而气度会由于人生经验的丰富而更为宽宏。因此想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就要宽宏自己的气度,就增长自己的生活历练,丰富人生知识。【智慧点评】一位高僧在晚上诵经时,有一强盗手持利器撞入,威胁高僧说:“快把钱拿出来,否则就杀了你!”高僧头也不回,镇定地说:“钱在那边的箱子里,拿去吧。”强盗将高僧的物品席卷而走,正要出门,高僧说:“不要全部拿走,给我留些香火钱明日供佛。”强盔觉得也有道理,便留了几文钱,抬腿要走时,高僧又说:“拿了人家的钱,要说声谢谢再走。”强盗也照做了。后来,强盗因为其他的案子被捕,衙门派人请高僧指认,高僧却说:“他没抢我的钱,他从我这里拿走的钱,是我送给他的,因为他已经道过谢了。”强盗听后非常感动,释放之后,改邪归正,再不做以前的行径。品德跟气量是互为因果的,只有品德高尚才会度量宽宏,而心胸宽宏大量的人在社会上也会受到人们尊敬,取得应有地位。而要有高尚的品德就必须先有高深的学问,有了高深的学问待人接物才会有远大眼光,眼光远大做事就不易发生谬误,处世也少有过与不及的缺撼,无往而不利。学问又分作书本知识和人生经验两大类,一个是死的,注重思考探求;一个是活的,要求实践总结。二者的目的都在于增强观察力和判断力,分辨是非曲直,分出善恶邪正。能知善恶邪正,才可行善去恶从正僻邪。增加学问是德、量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增量进德的一个有效方式,而量弘德进又是做学问做人的基础。10.形影皆去,心境皆空【原文】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注释]理:本性,理性。遣事:排解、排除、放弃事物。蚋:一种蚊类的害虫。【译文】思想清醒则事理才明,处理事务只偏执于理论,就好像想把影子赶走而留下形体那样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