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征:政治方面:国家统一、稳定发展。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完善(((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较为开明:中央政府在边疆设行政机构,任命对外关系:政策较为开明,对外交通发达的对外交往不仅促进唐朝经思想文化: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全面繁荣、世界领先、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圈形成)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政治经济文化①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②但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削弱。③采用科举制的封建选官制度。①曲辕犁发明、筒车出现、均田制一度盛行,使农业经济繁荣;②江南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缂丝技术推动了丝织业发展;③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必备生活用品并远销欧洲。④商业繁荣,交通便利,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市”;⑤海上丝绸之路发达;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①“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领域;②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和以僧一行为代表的天文成就,使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③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狂放不羁的草书、注重法度的楷书;绘画艺术:以吴道子为代表创制法度,展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④唐诗进入黄金时期;⑤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一、隋唐时期的政治:朝代时间建立者都城隋581年-618年文帝(杨坚)大兴(西安)唐618年-907年高祖(李渊)长安(西安)五代十国907年-960年(一)政权的更替:隋的建立和统一•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定都长安。•统一: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杨广率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隋朝的建设•1.兴建两都:长安和洛阳•2.广设仓库•3.开通大运河:隋炀帝5、中央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但未明确划分三省职权)6、选官制度:创立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唐的开国和治世与动乱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天宝危机开元盛世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黄巢起义朱温废帝安史之乱1、贞观之治形成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隋的奠基;政治统一和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唐太宗的政绩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力倡节俭。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民族关系: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四方来效(“天可汗”)对外关系: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学习,水陆通达)表现: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2、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采取的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荐”求官制度、首倡武举和殿试。•结果她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3、开元盛世•指唐玄宗前期的统治。•主要政绩1、选贤任能,改革吏治;2、大力发展生产;3、限制佛教;4、实行募兵制;5、大兴文治,发展科举。•评价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4、安史之乱:755——763年,唐朝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在回纥兵的帮助下平叛。唐朝由盛到衰。5、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增加,节度使辖区名义上是唐朝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藩镇特点是政治上有自主权,经济上有财权,军事上拥有武装。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二)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革新:•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2、选官制度:科举制的确立及其演变•3、军事管理制度府兵制与募兵制•4、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与两税法•5、地方官职:藩镇与节度使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1).隋朝时形成和确立隋文帝综合魏晋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2).唐朝发展完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3).宋元的演变发展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宰相办事机构“中书门下”,其长官为宰相,掌行政权;设枢密院掌管军政;设三司掌财政。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省门下省皇帝中书省州(郡)县地方中央(起草政令)(管理政务)(审核政令)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政事堂草拟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作用: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独尊,集体决策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1)含义: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2、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2)科举制开创的原因:①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②阶级关系上: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③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依据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3)沿革:1)隋代创立2)唐代完善隋文帝——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建立进士科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增加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高官主考,提高地位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4)特点:1)不再以家世名望为选官标准,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2)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士族地主手中收归中央;(加强皇权)(5)评价:积极作用A、打击了门阀制度,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顺应了历史趋势,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使庶族有了上升渠道,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扩大官吏来源和统治的社会基础)。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普及;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D、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E、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2)消极作用:A、科举制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于他国的因素之一;B、它禁锢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致力于四书五经,脱离了实际;C、严重禁锢、箝制了思想,最严重的是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放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1.隋文帝改革府兵制①改革内容: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兵农合一,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②特点:③影响:A、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B、扩大了兵源,壮大军事实力C、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沿革:唐太宗调整府兵制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军队叛乱。3.府兵制的崩溃①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根本原因)②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③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武则天时衰落,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1)原因(2)过程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1)目的:增强军事力量(2)内容: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①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消耗;(3)影响②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容易形成军阀,是以后藩镇割据的根源。积极:消极:府兵制与募兵制比较表:区别府兵制募兵制士兵性质兵农合一职业士兵器粮来源士兵自备国家供给兵将关系兵将分离隶属关系影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形成将拥兵自重局面四、租庸调制1、含义: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庸: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纳绢或布代役。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2、实行的背景:(1)原因:隋唐都经历了战乱,建立初期,社会生产需要恢复,农民也迫切需要土地和劳动时间(2)条件:封建国家掌握了大量无主荒地。1).隋朝赋役制度的改革(沿用北魏租调制)2).唐朝的租庸调制①原则:轻徭薄赋②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唐经济衰败,财政困难3、沿革:②增加了政府收入;4.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①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垦田数量增加;2、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时间和人物: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3、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五、两税法1.历史背景唐中期以来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减少。4.两税法的意义①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③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④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5、两税法的弊端:•(1)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2)大地主隐瞒财产,向农民转嫁负担•(3)政府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严重隋唐是我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乡举里选制科举考试制赋役制度:人丁为主田亩、资产为主兵役制度:普及兵役制自由兵役制隋唐制度与隋唐兴衰的关系:前期后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加强皇权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生产发展生活安定科举制募兵制均田制破坏两税法朋党之争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繁荣衰落隋唐:中华文明的高峰总特征: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时期原因:A.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B.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C.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D.国内各少数民族交往密切,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表现:唐代农业的发展①农具的改进曲辕犁(又名江东犁)——长江下游一带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②灌溉的发展---出现筒车一.隋唐时期的经济曲辕犁模型筒车模型筒车应用古代灌溉工具2.手工业A.制瓷:①隋唐时期,陶瓷工业臻于成熟,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②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远达欧、非,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陶瓷之路。B.丝织业:丝织技术高,以轻盈著称,并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C.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相当大;民间手工业也发达,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来自农夫织妇之手。唐三彩唐秘色瓷八棱瓶唐五瓣葵口秘色瓷茶碗唐五瓣葵口秘色瓷盘唐代越窑秘色釉葵花式瓷碗瓷法门寺出土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⑴商业贸易蓬勃发展:①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民族间和对外交往的频繁。②表现:城市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商业繁荣;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的集市贸易发展起来—“草市”商业服务机构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柜坊—银行的雏形)对外贸易: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使。隋唐运河的繁忙景象⑵城市的发展:①宋朝以前的城市—唐代长安※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居民区严格分开。长安城内有东、西二市,坊市分开。※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市场的交易有时间限制。②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扬州、成都等城市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大都会。③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过的交通要地兴起了一座座繁盛的城镇。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唐长安城西市2、唐代科技:(1)四大发明:(1)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2)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2)天文学:僧一行的贡献:创制黄道游仪和水运浑象仪首次发现恒星的变动实测子午线的长度1、思想: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三教合一”(3)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三、隋唐时期的文化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作坊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成为凸版。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雕刻木板它于1900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