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复习)剖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刘义庆,南朝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笔记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主要记录晋朝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隽永,片言数语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因此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咏雪》通过记叙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次家庭聚会,赞颂了谢道蕴的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写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据理力争的故事,表现了陈纪的聪敏和深明为人之理的形象特征。主题:理解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不久,一会儿高兴地大体相比不如,不及寒冷下雪的日子……的样子像开怀大笑就是什么因,趁,“乘”急讲解[内集][儿女][俄而][讲论文义][欣然][似][差()][拟][未若][因]《咏雪》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内,指家人。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相似,像。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不上。依靠,凭借,“乘”chà理解字词句,翻译课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讲解诗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儿女”则专指子女。“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①“柳絮”一喻好: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好的比喻句是形似与神似的完美统一。“柳絮”一喻好,好在有意象,它既达到形似,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②认为“撒盐”一喻好: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撒盐”一喻,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所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请欣赏:你能背几句关于雪的古诗名句吗?古代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古诗句有很多,同学们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韩愈《春雪》•“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所《雪》•“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李白——杜甫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有力地暗示谢道韫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修养,作者很赞赏道韫的才气。《咏雪》通过记叙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次家庭聚会,赞颂了谢道蕴的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写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据理力争的故事,表现了陈纪的聪敏和深明为人之理的形象特征。主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约定中午,正午时分不再等候就走了才年龄尊称,您的父亲通“否”,在问句尾表询问。等待嬉戏当时尊称对方,“您”和,跟到离开,离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感叹语气词,“啊”丢下,舍弃离开谦词,我父亲信用拉回头看不是就生气,愤怒感到惭愧就[期][日中][舍去][乃][不][委][引][顾][尊君][家君]约定。正午时分。不再等候就走了。才。通“否”。丢下、舍弃。拉。回头看。对他人父亲的尊称,您的父亲。谦词,我父亲。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称呼,找出来,说说他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文中的“君”、“家君”、“尊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君”指友人,“家君”指陈太丘,”尊君”指对元方父亲陈太丘的尊称。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你怎样全面评价这位友人?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3.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又怎样评价元方的父亲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无信无礼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你怎样全面评价这位友人?——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无信”“无礼”3、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聪颖机智(聪敏过人);懂得为人道理(懂礼识义,知书达理);性格直率,他正直不阿。3、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观点(1):不算无礼。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正好表现他性格率直、好恶情感分明,符合七岁小朋友性格特点,对于一个七岁小朋友,不应责备求全。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观点(2):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也可以说是无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你认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中的少年,分别体现了哪些聪颖机智之处?谢道韫——思维活跃,诗文出众,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元方——有礼有节,言语机智、得当。做人应该讲诚信,不能言而无信。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起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告诉我们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借鉴。从友人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教训?你能说出一则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吗?你能创作出一则关于诚信的警句吗?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言必信,行必果。(墨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小信诚则大信立也。(韩非子)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也。(《礼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老农说:诚信是春天播下的种子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实,是汁水滋润禾苗结出的盈穗在风中奏出的交响曲;教师说:诚信是推倒了墙变成了桥,是师生间真切的情感纽带;工人说:诚信是我们辛勤劳作下生产的质高价优的产品;学生说:诚信是祖国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是我们担起历史大任对祖国母亲自信的一笑。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是商人的自信;清正严明、奉公执法是公仆的诚信;诚信使人彼此共渡过难关,使全人类紧紧团结在一起。——与初一一班学生共勉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稍公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如果你是那位年轻人,你会丢掉哪一个呢?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正直,明理有节,善于说话,否则会丧失朋友的。有自我检讨的意识。假如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该如何接待?谈谈你的具体做法。续写:发挥你的想象,描写在“远方入门不顾”之后友人的动作、表情及心理活动。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