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一、总纲(一)工作目标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和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心理弹性韧力,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主要任务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发展性教育为主导,以心理辅导和咨询为辅助,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和减少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三)工作原则1.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2.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四)工作要求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以发展性内容为主的教育,要防止只面对少数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的单一倾向和做法。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依法施教,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隐私。—2—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谨慎使用心理测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将社会上心理咨询班的讲课内容、学术界尚在研讨且未定论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治疗方法引入学校,并直接用于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5.学校不能以承包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委托给医院,不能将出现一般性心理困扰问题(如自信、情感、学习和人际沟通出现问题)的学生一律送往医院进行药物治疗,用医疗模式代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五)主要途径心理教育活动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课进行教育。班主任工作渗透:主要通过班会课和班级日常管理进行渗透教育。学科教学渗透:主要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育。心理辅导:心理教师通过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或咨询)进行心理干预。学校与家庭同步教育:学校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一)教育内容1.发展性教育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教育为主,包括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环境适应、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开发、社会适应、升学就业等,其中个性品质、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培养、学习心理是核心内容,各个年级学生均需进行教育。2.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教育内容—3—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心理特点,侧重不同的教育内容。小学生侧重环境适应、品德心理、交往心理的教育内容;初中生侧重青春期心理、亲子教育的教育内容,高中生侧重社会适应、智力开发、升学就业的教育内容。3.学科渗透教育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的有效渠道,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和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学科类课程:个性品质修养、社会认知能力、建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情绪调节、品德与行为、珍惜生命与热爱生活、亲子关系与感恩情怀、集体精神与团队协作、社会环境适应、人生规划与生涯指导等。自然学科类课程:学习动机与学习品质、学习行为习惯、逻辑思维和扩散思维、创造力和潜力开发、崇尚科学与严谨态度等。艺术与体育类课程:情绪调节、陶冶情怀、意志力与耐挫力、合作与协助精神、团队凝聚力、人际交往等。4.补救性教育内容补救性教育主要面对少数出现情绪障碍、退缩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人格偏差等问题的学生。补救性教育内容主要有:自我意识偏差、情绪障碍、人际关系不良、异性交往与恋爱心理问题、个性偏差与人格障碍、学习困难、学习与考试焦虑、学校适应障碍、性心理障碍、问题行为(包括攻击型问题行为和退缩型问题行为)、神经症(包括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危机干预等。(二)教育方式1.发展性教育的主要方式发展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程进行;学校广大教师应全员参与、分工负责;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实现。主要方式分工负责—4—心理教育活动课(列入《课程表》)…………………………………专职、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负责心理教育班会课(列入《班会课教学计划》)……………班主任负责学科教学渗透…………………………………………各学科教师负责团体辅导……………………………………………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全校性大型教育活动………………………………全体教师分工负责专题讲座………………………………专职心理教师或外请专家负责2.补救性教育的主要方式补救性教育面向少数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教育的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主要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来实现,应由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专兼职心理教师负责。主要方式分工负责个别咨询或个别辅导………………………………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团体辅导……………………………………………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对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学生,专职心理教师应负责及时转介到专业医院进行心理治疗。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规范与要求(一)建立教育内容体系学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建立“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安排各年级教育内容。不同年级的教育内容各有所侧重,每一年级选择3-4个方面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二)落实课时发展性心理教育可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每学期的课时安排,小学不少于8课时,初中不少于6课时,高中不少于4课时。—5—(三)教学要求教学要有针对性、科学性、专业性,注重有效性;教学过程要采用多种形式,做到心理认知与活动体验相结合;备课时要把握心理知识的连贯性与辅导设计的合理性。由专职心理教师组织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集体备课,并开展教学研究。(四)师资要求教师要通过专业培训,取得任课资格(A证、B证、C证),能胜任1-2个方面的发展性教育内容的课程,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能力水平,逐步形成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附件2:—6—广东省中小学建立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试行)一、总则1.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简称“三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工作。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2.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实行日常教育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3.“三预”工作机制既有心理学属性,也有学校管理属性,更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既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又是学校管理重要措施,更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因此是三者相结合的工作机制。4.为了有效的保护学生心灵、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中小学校可参照本《实施方案》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二、“三预”工作机制的内容(一)“预防”工作机制内容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预防”工作机制。1.发展性教育内容从学生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环境—7—适应、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开发、升学就业、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其中个性品质、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培养、学习心理等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尤为重要。2.发展性教育模式1)建立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有目的的选择教育内容,并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2)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通过心理教育活动课、班会课、团队活动课等形式,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发展性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二)“预警”工作机制内容建立“预警”工作机制,以防护为目的,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依据。建立预警预报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的监控与干预。1.学校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突出问题,及时发出警示,做到防患于未然。2.有条件的学校每年新生入学,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数据分析、界定的基础上进行预警预报。心理测量的工具使用需具科学性。(1)“预警”的级别一般预警:被列为一般预警对象的学生,心理教师、班主任要给予关注。重点预警:被列为重点预警对象的学生,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学校要给予重点关注。特别预警:被列为特别预警对象的学生(属高危人群、易发生自残行—8—为、有自杀倾向、易发生危害他人行为),学校和心理教师要给予特别防护。(2)“预警”的程序一般预警: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心理教师将预警学生情况通报班主任,协同班主任予以关注。重点预警: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心理教师将预警学生情况通报班主任、学校德育处、主管校长,共同采取措施,跟踪个案学生的发展,重点关注。特别预警:心理教师及时将预警学生情况通报班主任、学校德育处、主管校长、校长和学生家长,学校和家长共同采取有效的特别防护干预措施。(三)“干预”工作机制的内容建立“干预”工作机制,以心理学专业方法应对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1.“干预”的原则第一,危机干预强调现有危机的立刻解决,应着眼于个体心理压力的减轻或消除、恢复危机前的应有功能,而不是当事人的人格重建或潜意识原因分析。第二,危机干预以现实为导向,帮助个体澄清现实事件、自身感受,提高应付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可以提供情绪上的支持,但不是给予错误或不恰当的保证。第三,分析当事人的危机状态,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除了考虑当事人个人的心理资源和应对能力外,还要了解当事人所处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2.“干预”的方法第一,耐心倾听,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干预者要通过真诚关心的态度,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倾诉,和当事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鼓励当事—9—人主动参与干预过程。第二,鼓励当事人疏泄情绪,给予其心理支持。危机状态下,当事人通常有沮丧、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使他们的情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的正常水平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干预者要让当事人充分宣泄情绪,充分理解和尊重当事人的感觉和体验,给予其情感上的支持,不要将自身想法强加给当事人。可以利用暗示、疏导、放松技术、改变环境等方法来改善当事人的情绪状态。第三,分析并解决问题。干预者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的公式或套路,而是通过启发、引导、暗示、鼓励、提供信息等方法,和当事人共同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寻找克服困难和应付危机的策略、方法和资源。第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干预者可以利用相关的机构或家庭、社会等支持系统来提供相应的协助;要帮助当事人重新认识社会支持的力量,使他能主动借助社会支持的力量改善自身状况;必要时转介医疗机构。3.“干预”的程序干预方法主要以个别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治疗和个体危机干预等方法为主。具体可分为:1)一般预警的干预由专职心理教师作一般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一般预警的干预要求建立学生个案资料,记录和分析其辅导干预的变化情况。2)重点预警的干预由专职心理教师作重点的个别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重点预警的干预要求制定心理危机重点干预方案,采取专业性的心理干预手段进行干预,建立重点干预工作档案,做好详细判断、分析、辅导干预过程记录材料。重点预警的干预,若干预无效,且危机加重,可转为特别预警的干预。3)特别预警的干预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特别的个体危机干预。特别预警的干预要求做好详细的学生心理危机分析、归因分析和心理诊断,制定心理危机特别干预—10—方案,采取专业性的心理干预手段进行干预,建立特别干预工作档案,做好详细判断、分析、辅导干预过程记录;必要时请有心理治疗干预特长的专家进行指导或者转介医疗机构。学校要建立防护措施、监控措施,应对和防止学生的极端行为,保护学生身心安全。同时,学校要及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