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巴金《家》电影改编中电影性与文学性的表达探讨作者:吾斯曼江•托合提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5期【摘要】:巴金的小说《家》被多次改编成话剧和电影,其中在改编为电影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原小说的写作水平很高,所以要改编成电影需要制片人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从巴金的小说《家》到1956年电影《家》的改编过程来看,每一次改编都是文学与影视的碰撞,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读者面对同一本《家》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心得,这也就导致在电影中演绎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却各有千秋。巴金《家》电影改编中容纳了电影性和文学性,也只有将电影性和文学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够演绎出精彩的影视作品。【关键词】:巴金《家》电影改编电影性文学性表达探讨一、前言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出版以后受到广发读者的追捧,名震一时。《家》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五四运动时期,从觉慧等青年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个时代、这个世界,记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情世故,反映了当时受到封建专制制度迫害的新青年的悲惨命运,也体现了五四青年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抗与斗争。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手法,以高超的写作水平造就了《家》的创世伟作,生动地刻画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有面目可憎的高老太爷,他在小说中是作为一种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而存在的,虽然他反对新事物、暴力、独裁,但是由于人物形象的复杂性,高老太爷的性格中又带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觉慧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五四新青年,他爱丫鬟鸣凤,敢于向封建专制制度发出挑战,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在巴金笔下的三位女性最后都以悲剧收尾,可见当时的封建制度仍然在残害人民,必须要打破封建专制制度才能够真正获得自由和解放。巴金的小说《家》在当时一度引起轰动,这说明小说的造诣之高、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故事情节的精彩设计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开始了对《家》的电影制作之路,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家》在人物塑造和环境展示方面越来越完善,逐渐弥补电影的缺点,采用新的科技形式展示《家》的不同的感觉。二、电影改编中电影性的表达在对小说《家》进行改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完善电影的制作,由于小说本身具备较高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在改编成为电影以后很难超越原著小说的水平,因此在改编过程中需要更加巧妙的借助电影的特点开展开故事情节。龙源期刊网(一)叙事角度原著小说以觉慧的角度进行故事的记述,在小说中很多情节中以觉慧的第一人称表达了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通过觉慧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时代的人和事,感受五四青年学生在当时社会中的无奈和反抗,借助第一人称有利于更好地表达人物感情,有利于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但是由于第一人称视角的局限性,有很多事情是看不到本质的。因此,在对小说进行电影改编的过程中,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客观叙事手法,这样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博览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更加公正的表现故事情节和展示人物形象。在这种电影表现手法中虽然弥补了人物感情的主观性,但是却缺少了第一人称感情的丰富性,导致部分观影者认为电影在人物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不够深入。(二)叙事语言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时候运用了很多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阅读小说中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引发读者的思考,产生同感。但是,这使得电影改编过程中的难度增大,要想进一步展示人物形象,需要演员具备极高的演技,但是由于当时电影技术的限制,很多音乐背景、心理活动的情景都无法完美的融入到电影中去,这使得电影改编在反应人物形象方面缺乏力度。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拍摄过程中,巧妙的借助特写镜头可以展示当时的人物心理,这对于引发观影者的共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电影中可以反應出当时的人物形象和特点,展示了那个年代电影艺术的激情,这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电影艺术具有很大的价值与意义。三、电影改编中文学性的表达巴金的《家》是一篇长篇小说,它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性,由于电影的时间比较短,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原著内容完全缩放在一部影片中,因此有很多的故事情节会被删减,这就导致故事情节具有跳跃性,不利于观影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随着影片的故事情节相应减少了,但是这不代表电影的质量就会下降,电影改编过程中将在最大限度内保证电影的艺术性和文学性的表达。从影片中的觉慧为例,在典型的改编过程中尽最大可能保持人物形象的还原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之上,融入编剧对小说的感悟,从而创新小说的故事内容,提高电影的艺术性。但是,从《家》的改编效果来看,电影中的觉慧作为封建社会制度的反对者,对高老太爷的行为极为不满,在后来鸣凤投湖后觉慧特别后悔难过,他当时对封建社会口诛笔伐,表现出一种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假象,好像假如鸣凤没有死,他会跟高老太爷斗争到底,为他们的幸福拼出一条道路。但是实际上觉慧的性格中有五四青年固有的局限性和弱点,电影将觉慧的形象简单化了,不能更加丰富的反应觉慧的形象,也没有更加形象的展现出当时封建社会的复杂性。四、结语龙源期刊网从《家》电影的改编过程来看,电影一直在努力完善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电影技术,但是由于长篇小说包含的故事情节太过丰富,一部电影并不能更好地展示人物形象,但是在改编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改编技术和文学性正在不断提高。在阅读原著的理解之前,再加上电影技术的不断提高,借鉴前人的改编经验,融入自身的阅读感悟,一定可以再次推动《家》的电影改编迸发出不一张的色彩。【参考文献】:【1】王嘉慧.巴金《家》电影改编中电影性与文学性的表达[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1):34-37.【2】宋剑华.旧事重提:也谈《家》的早期接受与传播[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5):94-108.作者姓名:吾斯曼江·托合提1990-7男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籍贯:新疆库车县乌恰镇天山路东244号,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