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完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到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这一变化的意义何在?在经济学中,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可以说,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何为资源?为什么要对资源进行配置?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采用计划配置方式配置资源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计划配置资源的主体是政府。采用市场配置方式配置资源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是企业。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为基础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经济:按照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调节的方式。计划经济年代人们持票排队购物市场经济年代人们持币自由购物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开展,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讨论:为什么我们曾经会选择计划经济体制?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1)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2)受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体制)3)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优点:(1)能集中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2)在宏观上统筹规划经济总量,合理布局经济结构;(3)防止两极分化。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政企不分忽视价值规律所有制单一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缺乏活力粮票的故事-中国38年之久的“票证经济”1950年,新成立的中国政府面对战乱之后几近崩溃的经济,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5年,全国第一套粮票正式流通,拉开了中国长达38年之久的“票证经济”的帷幕。为适应人民生活基本的需求,我国印发了各种票证,有计划地分配到单位或城镇居民手中。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煤票等。票证当时基本上都是按户口本发的,粮票按年龄发:6岁以下的儿童每月7公斤,6至10岁的小学生每月9公斤,成年人每月17.5公斤。每月每人发半斤肉票、半斤油票、半斤豆腐票。此外,有些福利好的单位还发鸡蛋票、盐票、火柴票、肥皂票等。我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等也印发了各种粮票,种类繁多。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这三大类。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票等,真是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历史回眸无所不包的“票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回顾和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和确立过程,对于我们深化相关理论问题的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第一阶段是1979—1982年,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原则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明确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原则。总的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还是传统计划经济的派生物。直接的指令性计划仍被看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整个经济运行的基础,市场调节只是从属的、次要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板块”式拼凑关系。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第二阶段是1983—1986年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按照这一基本原则,进一步勾画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轮廓,即“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但“有计划商品经济’实际上没有跳出”计划经济“的旧框架,“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第三阶段是1987—1992年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问题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第四阶段是1992年以后,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88年9月,针对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按照“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进行治理整顿。在此期间改革有所停滞。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行政控制,直接计划调节的作用有所突出。在此形势下,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针对社会上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潮以及“双轨制’格局下”计划经济体制“因素的重新抬头,做了大量的理论阐发。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第四阶段是1992年以后,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基本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素市场为基础性配置资源的手段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法治对经济运行起基本的保障作用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基本特征1所有制结构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制度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宏观调控方面:能够把人民的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新进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表述不仅明确了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所在,更对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是市场与政府关系认识上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新进程(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必须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垄断。中国35年走过的改革之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打破垄断,弘扬竞争的过程。但是,时至今日,中国仍然算不上是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大部分改革只走到了半途,仍然存在着各种有形无形的制度壁垒,妨碍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在某些层面上,一些政府部门甚至通过不断扩权,严重压抑了市场成长空间。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管制,以及垄断企业的隐性补贴,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对市场的替代,导致信号失真、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要想在经济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必须进一步消除各种垄断和壁垒。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新进程(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忽视更不是取消而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1、市场配置资源方面有其固有的缺陷,市场无法解决公共产品的生产问题;2、市场本身无力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和产业结构合理的问题;3、市场调节的分配功能在于促进提高效率,但完全由市场自发地进行分配又会造成收入高低悬殊,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新进程(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解决以往存在的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第一,政府要弱化微观方面的管理职能,进一步放权给市场,积极提升市场的效率,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第二,政府要强化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监管,规范中介组织的发展,完善行政执法、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贩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第三,政府要加大社会管理和服务;第四,政府提高宏观管理的效率,必须减少行政层级,精简办事机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新进程总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重要作用,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强二者的有机协调和配合。既要防止出现否定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倾向,又要防止只讲市场化、忽视政府作用的倾向。经济发展既不是静态上的资源配置,也不是完全按预先规定的计划行事,既要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新进程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到的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其目的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要解决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过多,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第二个就要解决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问题;第三个就是要解决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很好平等待遇的问题。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