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四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经典研读入门四问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首先,从本体特征来看,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同时,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者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其次,在存在形态上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它诉诸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公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理性与感性、以及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再次,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试做简要分析。2005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挂牌授课,11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乾元国学教室”开办国学班。随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也先后开设“国学班”,学员定位在民营企业的老板阶层,收费高昂。05年苏州第一个“现代私塾”----菊斋私塾挂起孔子像开馆。2006年,武汉出现首家蒙学馆。随后全国各地的“现代私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今日各大媒体报导“成都一小学发明全国首套“国学操”,边“做操”边朗诵。”国外:2004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提出“在海外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目前已成全面开花之势。•何谓“国学”?•“国学”这个概念产生于上个世纪初“西学东渐”之时,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典著作?•1.在西方国家旅馆房间的床头,常摆放着一部《圣经》。美国历史学家余英时曾经就此提出过一个很实际的建议:中国旅馆的每个房间都应该放一部“四书”,就像日本人放佛经,西方人放圣经一样。他在接受某次采访时说:“摆一本四书总有人会翻两句,得一句有一句的好处。”2.1907年章太炎先生在《国学讲习会序》中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亡,是不亦视前世为尤岌岌乎?”章太炎先生刻意强调国学为立国之本,甚至提出可以没有国家但不可没有国学,提出如果没有国学,国家便没有存在的实际意义。•3.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4.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死,中国只能被称为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5.方文山说我们做“有质感的民族”,没有质感的民众就是豆腐渣,而没有质感的民族就像一个豆腐渣工程,金玉其表,败絮其里,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我想“国学热”的风气能够持续下去,就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渐渐地内化成每个中国人内心的规范,那我们的社会风气便会大有好转。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单元教学内容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典籍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中国文化典籍的现实意义介绍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整体感知“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主要思考:“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经史子集经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朱熹史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正史“野史笔记”等等“二十四史”“二十五史”“前四史”《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体例“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三通”指的是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著作《通典》(唐代杜佑)《通志》(宋代郑樵)《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子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三教九流”“三教”:儒家、道教、释(佛教)。“九流”: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明文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哪部书?别集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长庆是中唐唐肃宗的年号。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明文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经部:指儒家的经典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四书五经十三经二十四史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等等小结我们学习什么?第三页到第五页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特点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西周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开始瓦解,群雄争霸,征战频繁。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第二单元儒道互补哲学一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春秋战国至两汉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在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尚书》《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等三单元春秋笔法史学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西汉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史典籍中具有重要地位。《礼记》(西汉戴圣)四单元修齐治平哲学二两汉至隋唐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百喻经》《坛经》五单元佛理禅趣哲学与宗教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唐代至清代与历史著作的发达相关,史学研究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著作,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史学传统,对研究其他相关学术,也有启发意义。《史通》《文史通义》三单元春秋笔法史学唐代唐代社会空前繁荣,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时期又是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贞观政要》六单元家国天下政治学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化上看,中唐以后禅宗的盛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学的兴起,形成了文化的新动向。《朱子语类》朱熹七单元天理人欲哲学三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潮。《焚书》李贽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先秦至明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自成体系,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也产生了一些伟大的科技类著作。明代科学家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写出了一批集大成的科技著作。《水经注》《齐民要术》《九章算术》《伤寒论》《营造法式》《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八单元科技之光科技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明清之际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使了早期启蒙思潮向纵深发展,一是出现对封建专制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一是提倡“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明夷待访录》六单元家国天下政治学《日知录》《文史通义》九单元经世致用学术思想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近代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在文化领域,比较突出的现象是西方理论的引进,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来,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摩罗诗力说》《人境庐诗草》第十单元人文心声文学思想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教育人们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有很强的现实性加强民本思想提倡和谐,包容合作,促进全球化不同文明和谐共存亲和自然,保护环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道德,提倡科学规律,创造审美和科学精神。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要点相关论述现代意义现实性“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重要原因。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为主,君为客。”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要点相关论述现代意义包容性“礼之用,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而不同。”“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个“和”包括和谐、和善、合作等多方面的意义。古人认为,只有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开放趋势也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要点相关论述现代意义对自然的亲和态度“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其他……对道德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怎样学习本书?全书按照两条线索进行编排1.从经典的性质横向展开。2-9单元依次是关于儒家,道家,历史,道德,佛教,政治,理学,科学,学术,文学。2.大体依照时间的顺序纵向展开。春秋战国——汉唐——宋明——清代态度与方法1.与先哲对话2.与师友对话3.与自己对话阅读文献:《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