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高考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要求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从性质、结构、原理等角度)素养要求中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变化与守恒思想;反应与平衡思想;分类思想;宏观和微观相互转换的思想;化学结论来自实验的思想;定性与定量的思想;量变与质变的思想。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体现:1.突出探究性,注重基本方法的考查2.突出应用性,注重基本素养的考查过去关注知识自身的考查现在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体现知识的社会价值——以实验问题的探究、理论研究、实际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融入元素、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应用2010年北京25.(14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②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实验过程:Ⅰ.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Ⅱ.用铂丝蘸取少量Ⅰ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Ⅲ.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1)Ⅰ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2)由Ⅰ、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3)Ⅲ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4)Ⅳ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4)沉淀C的化学式是。(5)若上述n(A):n(B):n(C)=1:1:3,则X的化学式是。试题呈现方式:1、以抗酸药有效成分探究为情境2、以鉴别Al3+、Na+、CO32-(HCO3-)、SiO32-等离子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为明线3、以“分类观”、“宏观和微观相转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学科思想方法为暗线4、以实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等基本方法运用为能力线。试题展示出一个经过加工和整合的探究历程:首先从探究问题入手,先根据已知的片段信息查阅相关资料缩小和圈定探究问题的范围;再以描述实验过程的方式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实施的步骤融合在一起;最后以由浅入深的问题情境为线索,逐步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得出合理结论。通过学生对探究历程的理解和剖析,对提供的资料信息的加工和运用,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和判断,对实验现象的辨析和解释,对实验结论的推导和表述,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历程和思维品质,综合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三大能力。北京2011年26.(14分)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1)溶液A的溶质是。(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是。(3)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4)电解所用的盐水需精制,去除有影响的Ca2+、Mg2+、NH4+、SO42-[c(SO42-)c(Ca2+)]。精制流程如下(淡盐水和溶液A来自电解池):①盐泥a除泥沙外,还含有的物质是。②过程I中将NH4+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是。③BaSO4的溶解度比BaCO3的小。过程II中除去的离子有。④经过程III处理,要求盐水c中剩余Na2SO3的含量小于5mg/L。若盐水b中NaClO的含量是7.45mg/L,则处理10m3盐水b,至多添加10%Na2SO3溶液kg(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试题呈现方式:1、以电解食盐水和食盐精制的过程(图示)为情景2、以Cl2、NaClO、Na2SO3(+4价S)、Mg2+的性质;电解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难溶电解质电离平衡及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背景为明线3、针对具体情景以知识融合的方式考查知识迁移、重组并运用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4、针对高端考生的能力测试的信息呈现更加隐蔽2010年北京26.(14分)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1)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2)过程Ⅱ: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①第一步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②1molNH4+(aq)全部氧化成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3)过程Ⅲ: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32gCH3OH转移6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2011年北京25.(12分)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⑴已知t2t1,HX的生成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⑵HX的电子式是。⑶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⑷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⑸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⑹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选填字母)。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b.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c.HX的还原性逐渐减弱d.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化学方程式K(t1)K(t2)F2+H22HF1.8×10361.9×1032Cl2+H22HCl9.7×10124.2×1011Br2+H22HBr5.6×1079.3×106I2+H22HI43342011年北京27.(13分)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Ⅳ.……(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5)过程Ⅲ的目的是。(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011年北京27.(15分)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和现象:⑴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⑵C中白色沉淀是,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性。⑶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⑷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⑸合并⑷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操作现象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甲大量白色沉淀乙少量白色沉淀2009年北京2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NaOH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aOH+2NO2=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装置②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出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缓慢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北京实验题特点:1、以探究(研究)的方式命题2、以课本实验为试题的生长点3、以所学知识为背景,关注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证据→结论和解释→验证”探究策略的运用,在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中,深层次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的“三种能力”。试题的具体呈现方式:以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操作及现象为信息,呈现实验的目的、原理。以由易到难的问题载体,考查“三基”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试题的设问方式:集中在实验原理的理解、物质变化的表达、实验结果及现象的解释等实验备考复习的策略1、课本实验问题化,发掘实验中内隐性知识例如: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室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从用小刀切取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开始,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1)切开金属钠,切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很快变暗呈灰白色(2)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现象有①钠浮在水面上;②很快融成小球;③四处游动,有丝丝声;(3)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后变红1、解释产生(2)中现象①和②的原因。2、实验(1)钠切面很快变暗呈灰白色现象的原因是。3、由(2)中现象③说明Na与水反应有气体产生,该气体可能是,依据是。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请用结构的知识解释钠与水剧烈的原因。幻灯片20其中蕴含的内隐性知识是:1.学会依据事实得出合理结论的内在推理的方法钠的性质:软、轻、活泼2.学会理性分析的角度和方法,即做出合理解释钠活泼本质原因——结构(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3.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钠与水反应产物的探究,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证据→结论和解释再如:高一第一章和有机苯甲酸分离所涉及的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中:食盐的精制——可溶性离子的除杂一般方法沉淀法、挥发(加热)、氧化法(拓展Fe2+、NH4+)分离方法:蒸发法(结晶)(NaCl型);蒸馏法(水型)分液法(水和CCl4型);重结晶法(降温结晶)(KNO3型)2、从研究的角度探究新问题例如:SO2与Fe(NO3)3是否反应?SO2与Fe(NO3)2是否反应?(可以呈现实验事实,进行原理解释或者实验方案的设计)某造纸厂错将槽车中的硫酸铝饱和溶液倒入盛有漂白液池中,产生氯气中毒事件。原理探究。(可以设计实验)(在酸性条件下次氯酸氧化Cl-,可以探究)2012西城一模某研究小组探究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