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求士《战国策》2020/2/9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2020/2/92020/2/9一、《战国策》成书过程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刘向2020/2/9三、《战国策》文学成就1、长于说辞。“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2、善于写人。3、善于运用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赵策四·触龙说赵太后触龙,战国时期赵国的左师公,《战国策》作触詟,《史记》作触龙,马王堆帛书亦作触龙。唯以劝说赵太后令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一事而名传古今。表情变化——→太后盛气而胥之老人生活:行走饮食——→太后之色少懈后人安置:请托关爱——→太后笑曰诺,恣君之所使之!爱子之道①中心议题: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②媪之爱燕后,念悲其远,祝祷必勿使反。③赵主之子孙,诸侯之子孙,皆后继无人。④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无能承大业。⑤今爱长安君,令有功于国,使自托于赵。⑥人主之子孙,不能恃先人,而况人臣乎!燕昭王求士2020/2/9姓名:姬职别名:燕昭王国籍:燕国出生日期:前335年逝世日期:前279年职业:国君主要成就:使燕国强盛一时任命乐毅大破齐国谥号:昭襄王轶事:千金买骨、高筑黄金台基本资料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燕王哙之子,太子平之弟。简称昭王或襄王。燕昭王燕昭王为什么要求士?燕王哙当政,效法尧舜禅让让位给国相子之,三百石俸禄以上的大臣官印全部收回燕国旧贵族的强烈不满,新旧贵族为此展开激烈争斗齐国乘机发兵进攻燕王哙死于战乱,子之则被齐国活捉,由齐宣王下令处死燕昭王即位,报国恨家仇燕与齐相比,差距甚大关键在于求士为什么燕昭王把求士看的这么重要,认为它是能否报仇的关键呢?士为知己者死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士”,在西周至春秋时期,本指贵族中的低级阶层,地位在大夫之下,庶民之上。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阶级的裂变,士的含义也起了变化,战国时期,凡是有点本事的成年男子,无论贫富尊卑,几乎都可以称做士。①纵横策士:屈首受书,以取尊荣。②高行义士:排难解纷,不求回报。③刺客勇士:已诺必诚,不爱其躯。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士?1.平原君门客四千:a.毛遂:毛遂自荐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b.公孙龙:白马非马--“平原君好士,食客常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2.孟尝君门客三千冯谖买义与狡兔三窟,冯谖弹剑。3.信陵君门客三千A朱亥B侯赢---信陵君窃符救赵2人皆为敢死之士。4.春申君门客三千李园等还有唐雎、张仪、苏秦、荆轲等,蔺相如是宦官缪贤的门客。2020/2/9燕昭王如何求士?目的:欲将以报仇方法:卑身厚币燕昭王为什么求士?富国强兵报仇雪耻2020/2/9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郭隗献策如何报仇?礼贤下士、重视人才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谦虚、恭敬2020/2/9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mian)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xu)籍叱咄,则徒隶(di)之人至矣最好较好一般较坏最坏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2020/2/9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昭王求士的结果燕昭王求士给予我们的启迪是什么?•要想求得贤士,首先必须要有个谦虚恭敬的态度——“礼贤下士”。因为这关系到前来效劳的“士”的质量问题。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这里有个双向选择问题,不仅国君要选择贤士,而贤士也要选择投奔什么样的国君;而贤士选择国君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能否礼贤下士,恭敬待人。大家熟悉的诸葛亮,所以肯改变初衷,出山辅佐刘备,原因也就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态度非常谦恭。这不仅是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是我们今人求贤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燕昭王能真心诚意地求士招贤,再加上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与秦、楚、三晋联合等方法策略得当,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果然天下有才能的人都争先恐后赶到燕国来。燕昭王终于报仇雪耻。•燕昭王虚怀求教,尊敬贤者的行动,一向传为礼贤下士的佳话。即使在今天,对我们应当怎样寻求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推进改革开放,振兴中华,依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教育作用。要振兴国家就必须任用贤人,要任用贤人就必须尊重贤人、礼贤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