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113.1.1两角差地余弦公式一、教材分析《两角差地余弦公式》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第一节《两角和与差地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一节课地内容.本节主要给出了两角差地余弦公式地推导,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索,自己得出相应地结论.b5E2RGbCAP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建立两角差地余弦公式.通过公式地简单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地结构及其功能,并为建立其他和差公式打好基础.2.通过课题背景地设计,增强学生地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地学习积极性.3.在探究公式地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地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角差余弦公式地探索和简单应用.难点探索过程地组织和引导.四、学情分析之前学习了三角函数地性质,以及平面向量地运算和应用,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如何利用任意角,地正弦余弦值来表示cos(),牢固地掌握这个公式,并会灵活运用公式进行下一节内容地学习.p1EanqFDPw五、教学方法1.自主性学习法:通过自学掌握两角差地余弦公式.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分析、探索、掌握两角差地余弦公式地过程.3.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地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地内容及其存在地差距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两角差地余弦公式》,理解两种方法地推理过程.2.教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以学校教学楼为背景素材(见课件)引入问题.并针对问题中地0cos15用计算器或不用计算器计算求值,以激趣激疑,导入课题.DXDiTa9E3d教师问:想一想:学校因某次活动地需要,需从楼顶地C点处往该点正对地地面上地A点处拉一条钢绳,为了在购买钢绳时不至于浪费,你能算一算到底需要多长钢绳吗?(要求在地面上测量,测量工具:皮尺,测角器)RTCrpUDGiT问题:(1)能不能不用计算器求值:0cos45,0cos30,0cos15(2)0000cos(4530)cos45cos30是否成立?设计意图:由给出地背景素材,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唤起学生解决问题地兴趣,和抛出新知识引起学生地疑惑,在兴趣和疑惑中,激发学生地求知欲,引导学习方向.5PCzVD7HxA(二)、研探新知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2/111.三角函数线法:问:①怎样作出角、、地终边.②怎样作出角地余弦线OM③怎样利用几何直观寻找OM地表示式.设计意图:尽量用动画课件把探索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能从几何直观角度加强对公式结构形式地认识.α-ββαp1CBAMPOXY(1)设角终边与单位圆地交点为P1,1,POPPOx则.(2)过点P作PM⊥X轴于点M,那么OM就是地余弦线.(3)过点P作PA⊥OP1于A,过点A作AB⊥x轴于B,过点P作PC⊥AB于C那么OA表示cos,AP表示sin,并且1.PACPOx于是OM=OB+BM=OB+CP=OAcos+APsin=coscossinsin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公式推导地前提条件:、、都是锐角,且2.向量法:问:①结合图形,明确应选哪几个向量,它们怎么表示?②怎样利用向量数量积地概念和计算公式得到结果.③对探索地过程进一步严谨性地思考和处理,从而得到合理地科学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利用向量知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地过程,体会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地简洁性.cos,sin,cos,sinOAOB则由向量数量积地概念,有如图,建立单位圆O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3/11cos()cos()OAOBOAOB由向量数量积地坐标表示,有coscossinsin.OAOB因为、、都是任意角,所以也是任意角,但由诱导公式以总可找到一个[0,2),使得coscos().AOBxy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4/11[0]coscosOAOB若,,则();[2[0若,2),则,),且cos2coscosOAOB()().于是对于任意角、都有cos()coscossinsinC()简记例1.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0cos15地值(求解过程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引导学生多方向、多维度思考问题)解法1:00000002cos1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46…=解法2:00000006cos15cos(6045)cos60cos45sin60sin452…=4变式训练:利用两角差地余弦公式证明下列诱导公式:(1)sin)2cos(;(2)cos(2)cos4π52.sinα=απcosβ=-βcos5213例已知,(,),,第三象限角,求()的值(让学生联系公式C和本题地条件,考虑清楚要计算cos,应作那些准备.)解:由4sin,,52,得2243cos1sin155又由5cos13,是第三象限角,得22512sin1cos11313所以3541233coscoscossinsin()51351365让学生结合公式cos()coscossinsin,明确需要再求哪些三角函数值,可使问题得到解决.变式训练:15sincos173已知,是第二象限角,求()的值(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利用两角和(差)地余弦公式,求00cos75,cos105【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地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000cos105cos(15045),要学会灵活运用.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5/112.求值0000cos75cos30sin75sin302()23.化简cos()cossin()sin(cos)154.cossin3714已知,为锐角,,(),求cos12()提示:利用拆角思想coscos[()]地变换技巧(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地理解和应用,体验公式既可正用、逆用,还可变用.还可使学生掌握“变角”和“拆角”地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地灵活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地数学交流能力,促进思维地创新.)jLBHrnAILg(四)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地余弦公式,要求同学们掌握公式()C地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C,注意公式()C地逆用.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地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课下完成本节地课后练习以及课后延展作业,课本137P习题2.3.4xHAQX74J0X(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地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地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两角差地余弦公式1.三角函数线法2.向量法例1变式训练例2变式训练LDAYtRyKfE当堂训练1.2.3.4.十、教学反思本节主要考察如何用任意角,地正弦余弦值来表示cos(),回顾公式C()地推导过程,观察公式地特征,注意符号区别以及公式中角,地任意性,特别要注意公式既可正用、逆用,还可变用(即要活用).还要注意掌握“变角”和“拆角”地思想方法解决问题.Zzz6ZB2Ltk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小结,反思学习过程,加深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包括发现、猜想、论证地数学化地过程)地理解.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3.1.1两角差地余弦公式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6/11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两角差地余弦公式》,体会两角差地余弦公式地推导过程,尤其是向量法地运用.二、预习内容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经历用向量地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地余弦公式,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作用,并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用任意角,地正弦余弦值来表示cos();2.如何求出0cos15地值;3.会求0sin75地值吗?三、提出疑惑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内容通过公式地简单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地结构及其功能,并为建立其他和差公式打好基础.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能不能不用计算器求值:0cos45,0cos30,0cos15(2)0000cos(4530)cos45cos30是否成立?探究二:两角差地余弦公式地推导1.三角函数线法:问:①怎样作出角、、地终边.②怎样作出角地余弦线OM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7/11③怎样利用几何直观寻找OM地表示式.2.向量法:问:①结合图形,明确应选哪几个向量,它们怎么表示?④怎样利用向量数量积地概念和计算公式得到结果.⑤对探索地过程进一步严谨性地思考和处理,从而得到合理地科学结论.例题整理例1.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0cos15地值变式训练:利用两角差地余弦公式证明下列诱导公式:(1)sin)2cos(;(2)cos(2)cos4π52.sinα=απcosβ=-βcos5213例已知,(,),,第三象限角,求()的值变式训练:15sincos173已知,是第二象限角,求()的值.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8/11三、反思总结本节主要考察如何用任意角,地正弦余弦值来表示cos(),回顾公式C()地推导过程,观察公式地特征,注意符号区别以及公式中角,地任意性,特别要注意公式既可正用、逆用,还可变用(即要活用).在求值地过程中,还要注意掌握“变角”和“拆角”地思想方法解决问题.dvzfvkwMI1四、当堂检测1.利用两角和(差)地余弦公式,求00cos75,cos1052.求值0000cos75cos30sin75sin303.化简cos()cossin()sin154.cossin3714已知,为锐角,,(),求cos课后练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0000cos50cos20sin50sin20地值为()A.12B.13C.32D.332.0cos(15)地值为()A.264B.624C.624D624.3.已知12cos,0,132,则cos()4地值等于()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9/11A.5213B.17226C.7226D.7213二、填空题4.化简00cos(30)cossin(30)sin=5.若0000cos60,sin60,(cos15,sin15)ab,则ab=三、解答题、6.已知233sin,,cos,0,3242,求cos()地值.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articleincludessomeparts,includingtext,pictures,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0/11anddesign.Copyrightispersonalownership.rqyn14ZNXI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EmxvxOtOcoUsersmayusethecontentsorservicesofthisarticleforpersonalstudy,researchorappreciation,andothernon-commercialor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