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会成•塔吉克族民俗风情•维吾尔族民俗风情•哈萨克族民俗风情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历代史书上的“袁纥”、“韦纥”、“回纥”“回鹘”都是维吾尔族的不同音译。维吾尔族在新疆有其悠久的历史。袁纥是5世纪建立于车师西北的高车国的成员。公元9世纪40年代,住牧在蒙古高原上的回鹘部族因内乱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分三支迁徙,其中一支进入北疆地区。维吾尔族简介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馕坑抓饭烤肉新疆葡萄沟沟中绿荫蔽日,满沟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山坡高处还有许多空心土垒砌成的专门晾晒葡萄干的“晾房”。葡萄沟现有葡萄田400公顷,主要种植著名的无核白葡萄、马奶子、喀什哈尔、黑葡萄、比夹干、梭梭葡萄、紫葡萄等数十个葡萄品种。年产鲜葡萄600万千克,葡萄干300多吨。这里的无核白葡萄干鲜绿晶亮,酸甜可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做“中国绿珍珠”。设在葡萄沟与吐鲁番市间的果酒厂,引进了国内一流的葡萄酒酿造、贮存、灌装的生产流水线和葡萄、哈密瓜、桑椹罐头和浓缩汁软包装生产流水线,及一个可容纳数千吨瓜果的大型冷藏库。这里生产的吐鲁番全汁葡萄酒畅销全国。在葡萄沟深处,专为中外旅游者修建了一处占地数千平方米的葡萄游乐园,这里浓荫蔽日,铺绿叠翠,泉流溪涌,曲径通幽,甜蜜的葡萄,醉人的歌舞,令人心旷神怡。维吾尔族的婚俗维吾尔族婚姻多在本民族内缔结,一般限制与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通婚,对于妇女尤为严格。一般结婚较早,对离婚、再婚比较宽容。维吾尔族婚礼隆重、热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以歌舞庆贺,热闹非凡,婚礼第一天早晨,在女方家举行尼卡(证婚)仪式,由阿訇诵经,询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之后请新郎新娘吃用盐水浸泡过的馕,意寓为同甘共苦,永结良缘之意。仪式结束后,新郎回家做迎亲的准备。这天新郎和新娘两家同时在各自的家里设宴招待来宾。下午,穿戴一新的新郎,在亲友的簇拥下去女方家迎娶新娘,一路上迎亲的小伙子们打起手鼓、吹着唢呐、弹着热瓦甫兴高采烈地唱歌迎新娘歌,整个迎亲队伍充满着欢乐的气氛。新娘被接走前,新娘的父亲为女儿祝福,新娘与家人哭别。这时小伙子们唱着劝导歌:莫哭泣,姑娘莫哭泣,这会儿你该是大喜,你和雄鹰般的小伙子结为伉俪……维吾尔传统音乐叮咚:黎族古老的乐器,打叮咚在海南的东方、保亭、白沙和乐东一带民间已流传很久。在黎家刀耕火种的时代,山里森林密布,野兽很多,庄稼经常被野兽毁坏,特别是当山栏米成熟时节,成群结伙的野猪便来偷食,往往一夜工夫就把成片的山栏稻谷啃个精光,使即将收获的稻田变成荒地。黎家人为保卫劳动果实,在山中搭起茅草棚看护庄稼,还砍下两根5尺多长的枯木棒吊在棚前,用两个短木棍敲打,来恫吓野兽。这就是叮咚的由来。塔吉克族简介•我国的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这些县都设有塔吉克民族乡。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吉克族人口数为41028。使用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莎车等地的塔吉克族也使用维吾尔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塔吉克族人口虽少,却历史文化悠久。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服饰与饮食•长期居住在高山地区的塔吉克族,服饰以帽子最具特色,男子穿无领对襟长外套,系腰带,寒冷时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圆高筒帽,用黑绒为面,上绣数道花边,帽檐下翻时,掩住双耳和面颊,可抵御风雪。女子穿连衣裙,已婚妇女后身系围裙,戴圆顶绣花帽,花帽上系有银链和银泡作为装饰,外出时,在帽上系方形头巾,崇尚白色,新娘则喜欢用红色,小姑娘也有用黄色的。男女都着毡袜,长统野羊皮靴,用牦牛皮作靴底,轻柔坚实,适于畔援山路。男子腰间都佩带一把短刀,刀把上镶有五颜六色的假宝石,皮制的刀鞘上游精致的花纹。塔吉克族人民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制品和奶茶,并以肉食为上好食品。饮食上最佳食品为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由于宗教关系,不食猪、狗、驴、马肉以及自死动物。忌用脚踢羊和脚踏食盐,忌看羊产羔。交谈时忌脱帽。•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居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清真寺很少。教徒不封斋,不朝觐。一般群众仅在节日礼拜。宗教首领称“依禅”。各户教徒世代信从某一依禅及其世袭的继承者。民族和宗教的节日有宵贡巴哈尔节(春节)、祖吾尔节(引水节)、哈莫孜瓦斯特节(播种节)、皮里克节、古尔邦节、肉孜节等。塔吉克族的传统节日都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宵贡巴哈尔节(春节),时间在每年青草就要萌芽的公历3月。家家大搞卫生清洁工作。一清早,由小孩牵一黄牛到屋内绕行一圈。主人向牛背撒面粉,喂少许饼后牵出。接着,全家鱼贯而入,然后互相幸访祝贺。妇女们要给来宾的左肩上撒面粉,以示吉祥。“巴罗提节”在4月举行。在塔吉克族的家庭里,婴儿出世是件大事,凡是生了男孩,要鸣枪三响或大喊三声,祝愿其长大后英武有为;生了女孩则在其头上放一把扫帚,祝愿齐长大后善理家务。亲友闻讯,都要前来祝贺,在婴儿身上撒些面粉,以示吉利。引水节,即当春季来临之时,需要砸开冰块,引水入渠,灌溉耕地,为此而欢庆的节日叫引水节。这一节日在塔吉克族春月(公历3月22日至4月22日)间。节日当天,大家骑上马,带上工具和馕,由穆拉甫(负责水的头人)带到引水点。接着便开始热火朝天的破冰引水和整修水渠的劳动。当水引入渠道后,人们开始共食带来的节日大烤馕。食毕,大家还要坐在一起进行祈祷,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最后,大家还要举行赛马、叼羊等娱乐活动。引水节过后,第二天就开始播种节,又叫耕种节。这时要举行哈莫孜瓦斯特仪式。全村人聚集田野,都把耕畜、工具带到地头,祝贺春播开始,各家各户都带一点麦子放在一起,先由村中德高望重的人作祈祷,然后推举最有耕作经验并且子嗣众多的农民率先撒种。据说,这种人撒种,可以获得丰收,所以大家请他撒下第一粒种子,以求吉利。塔吉克族的“皮里克节”•在回历每年的8月14日到15日举行,故又叫“八月节”。这是我国塔吉克族独有的节日。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一种名叫“卡乌热”草的茎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放在羊油中浸泡制成许多羊油烛。节日的第一天,即8月14日傍晚,全家人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围坐在土炕中心的细沙盘子周围,家长按辈分、年龄逐一叫家人的名字,被叫到的人点两支羊油烛插入沙土中,最后全家共同祈祷真主赐福。天黑后每家还在自家房顶上点一支大羊油烛,以此象征光明、幸福。第二天,即8月15日中午,家长带领家里的男人们带上羊油烛和食物到家族墓地扫墓,他们给每个坟墓点上两支羊油烛,摆上祭祀品,并念经祈祷,随后在此进餐,灯节仪式才告结束。塔吉克族的太阳崇拜•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祖先开始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又称祆教或拜火教)。他们的保护神名叫阿胡拉·马兹达,是一个善神,也是太阳神和光明之神,其对立面是恶神安格拉·曼纽。前者驾一匹金耳朵的白骏马,后者骑一匹狰狞可怖的黑秃马。就像马的一白一黑,琐罗亚斯德教的基本教义是“善恶二元论”,其宗旨是崇尚光明、礼拜圣火,将太阳崇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在塔吉克人看来,火是神圣和光明的象征,能治病、驱魔、净化人的心灵。火是一种熔炼,指向一个人的新生。塔吉克婚礼•也许你知道许多少数民族的婚礼,但是你知道高原上的婚礼吗?在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我国塔吉克民族,这是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的生活富有神秘的色彩,而他们的婚礼也是别具一格的。塔吉克族的婚礼要举行三天,热闹而隆重。第一天,新郎和新娘要在自己的家里进行打扮和准备,男女两家忙忙碌碌,喜气洋洋。新郎和新娘都要挑选自己的陪伴。•另外,在衣着上也颇讲究,衣饰上除了要穿民族特色的服装外,重要的是要在新郎头上缠上红、白两色的布,这是新郎重要的标志;新娘则要戴上系有红、白两色手绢的戒指,这种装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塔吉克族民居内装饰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160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口125万(2000年)。使用哈萨克语,本民族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语,1959年设计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82年这一方案废为音标,并恢复原先的阿拉伯字母。在哈萨克斯坦,使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2010年,文字拉丁化也慢慢展开。哈萨克族简介哈萨克族舞蹈每一个哈萨克人都是很好的骑手,所以他们的舞蹈以骑马为题材的较多。如《走马舞》,这是根据名曲《黑走马》创作的舞蹈。舞蹈主要表现的是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各种骄健姿态。这个舞蹈主要流行在巴里坤县哈萨克族牧区,舞蹈乐曲简捷欢快、节奏明显、跳动幅度较大,旋律悦耳动听。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劳动等各种活动都在舞蹈艺术中得到体现。《擀毡舞》就是按民间艺人擀毡工序,把打毛、铺毛、洒水、捆绳、拴绳、晒毡等整个擀毡过程,用舞蹈体现出来的。相应的还有《挤奶舞》、《剪毛舞》等。相似的还有《劳动舞》,哈萨克语称“也翁别克比”,是一个集体舞蹈,表现出忙碌而欢快的劳动场面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饮食,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形帽,左右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帽顶有四个棱,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哈萨克族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时穿棉大衣。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与金银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前,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开始戴披巾。哈萨克族服饰哈萨克族感谢您的观赏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