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资质考试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2.雷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电火花。3.雷击点:雷击接触大地、建筑物或防雷装置的那一点。4.雷电防护区:根据被保护设备所在位置,所能耐受的电磁强度及要求相应采取的防护措施而划分的防护区域。5.雷电电磁脉冲:是一种干扰源。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说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击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6.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7.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答: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的地区,以及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8.电磁兼容:设备或系统具有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9.保护接地:将电气装置正常时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按系统的接地型式接保护线(PE线)或保护中性线(PEN线)10.浪涌保护器:具有非线性特点的、用以限制线路中传导瞬态过电压和引起电涌电流、且具有非线性特点的一种器件。11.残压:在放电电流流过SPD期间或放电电流通过后的瞬间端子间出现的电压峰值。12.信息系统: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装置等的统称。13.滚球法: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位就得到了接闪器的保护。14.接地基准点:一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连接点。15.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一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16.等电位连接导体:将分开的装置诸部分互相连接以便它们之间电位相等的导体。17.直击雷: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18.回波损耗:由于浪涌保护器中包含了一些容性及感性的元件,如果只考虑防浪涌的作用,而忽略了网络的特性阻抗,则传输的数据通过保护器时,其链路的特性阻抗会表现出不连续性,从而使一些传输量反射回发送端,到达不了接收端,表现出网速变慢。19.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20.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等于40天的日数。21.共用接地系统: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22.工作接地:将电气装置导电部分任何一点(通常是电源的中性点)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23.磁感应强度:是描述介质中磁场大小和方向的一个物理量。B=F/IL(特斯拉)24.磁场强度:不考虑介质影响时磁场强度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25.磁通量:磁感应强度及与之相垂直面积的积叫做该面积的磁通。用Φ=BS表示(韦伯)26.磁通密度:因为磁感应强度就是单位面积上的磁通,所以磁感应强度又称磁通密度,其大小B=Φ/S27.LPZOA区:本区内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电磁场没有衰减。28.电磁骚扰定义:任何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及无生命及无性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29.IECLEMP定义:作为干扰源的闪电电流和闪电电磁场。30.接地体:埋入土壤或混凝土基础中作为散流用的导体。31.短时雷击:脉冲电流的半值时间,T2短于2mS的雷击。32.接地基准点: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惟一的那一连接点上。33.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直接接受雷击的部分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34.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35.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36.过电压保护:用来限制存在于某两物体之间的冲击电压的一种设备,如放电间隙、避雷器、压敏电阻或半导体器具等。37.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流散作用,降低对地电压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38.弱电线路:指电报、电话、有线广播、线路闭塞装置与保护信号等线路。39.直配电机:不经过变压器而与架空线连接的电机。40.中性线:(符号N)与系统中性点相连接并能起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41.接触电压:绝缘损坏后能同时绝缘损坏后能同时触及的部分之间出现的电压42.预期接触电压:在电气装置中发生阻抗可忽略的故障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接触电压。43.保护线(PE):某些电击保护措施所要求的用来将以下任何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外露可导电部分、装置外导电部分、接地极、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44.PEN线:起中性线和保护线两种作用的接地的导体45.接地线:从总接地端子或总接地母线接至接地极的一段保护线46.总等电位联结:在建筑物电源线路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总水管、采暖和空调立管以及建筑物金属构件等相互作电气联结。47.辅助等电位联结:在某一局部范围内的等电位联结48.过电压保护:用来限制存在于某两物体之间的冲击电压的一种设备,如放电间隙、避雷器、压敏电阻或半导体、器具等。49.等电位联结线:用作等电位联结的保护线50.直接接触保护:是防止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时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这时人接触的电压是电源系统电压。51.间接接触保护:是在电气设备绝缘遭到破坏使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的情况下,用来防止触及这些部位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52.通流容量:避雷器的通流容量是指避雷器允许通过雷电波最大峰值电流量。53.漏电流:将合适的避雷器接到电源上,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没有电流通过的,但是,实际上除空气间隙外,各种避雷器接到规定等级的。电网上总有微安数量级的电流通过,这电流称为漏电流。54.响应时间:所谓响应时间是指避雷器两端加上的电压等于压敏电压时,由于阀片内的齐纳效应和雪崩效应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后,阀片才能完全导通,这段延长的时间叫做响应时间或时间响应。55.放电管工频耐受电流:放电管通过工频电流5次,使管子的直流放电电压和极间绝缘电阻无明显变化的最大电流称为工频耐受电流。56.放电管冲击耐受电流:将放电管通过规定波形和规定次数的脉冲电流,使其直流放电电压和极间绝缘电阻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最大电流峰值称为管子的冲击耐受电流。制造厂商通常给出8/20μs波形下通流300次的冲击耐受电流。57.压敏电阻损坏形式:当压敏电阻在抑制暂态过电压过程中吸收的能量超过其额定容限值时,压敏电阻将会因过热而损坏。当承受超过其额定运行电压时,也会造成过热损坏,表现为短路。解决方法:加熔断器或加保护屏法,使周围元件不要靠近压敏电阻,防止压敏电阻本体爆炸时伤害周围元件。二.填空1、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时,其滚球半径,一类建筑物为30m;二类建筑物为45m;三类建筑物为60m。一类建筑物避雷网格5x5m或6x4m;二类建筑物避雷网格10x10m或12x8m;三类建筑物避雷网格20x20m或24x16m。2、所谓信息系统是指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装备等的统称。3、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4、对SPD的基本要求:能承受预期通过的电流、通过电流时的最大箝压和有能力熄灭在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5、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6、信息系统接至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是:①s型等电位连接网;②m型等电位连接网。7、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禁止使用未经任可的防雷产品。8、《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安装的雷电灾害防御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9、国家鼓励和支持雷电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10、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实行等级管理制度,资质等级分为丙,乙,甲三级。11、外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12、内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由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和安装SPD组成。13、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原则上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为主。14、防雷区界面处的最大电涌电压,即SPD的最大箝压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为使最大电涌电压足够低,其两端的引线应做到最。宜为0.5m。15、屏蔽层仅一端做等电位联结,另一端悬浮时,它只能防静电感应,防不了磁场强度变化所感应的电压。16、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减少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其它金属导体之间的电位差。17、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击雷电流幅值分别为200KA、150KA、100KA。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20KA/μs、15KA/μs、10KA/μs。后续雷击雷电流幅值分别为50KA、37.5KA、25KA。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200KA/μs、150KA/μs、100KA/μs。18、GB50057-1994规范(2000版)第六章6.3.4条上规定,要子各防雷区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19、环行接地体和内部环行导体应连接到钢筋或金属立面等其它屏蔽构件上,宜每隔5m连接一次。20、利用混凝土柱内二根对角线主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毫米。21、内部防雷的主要手段是等电位连接、屏蔽和安装SPD。22、电子计算机房应采用下列四种接地方式: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23、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体的金属导体;接地装置是引下线和接地体的总合。24、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采取防雷措施,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采用地下电缆进线。当不得不采用架空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电力变压器低压配电母线处应装设低压避雷器。25、中国气象局3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单位承担。26、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及其布置。27、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雷网的各支架处应至少设1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捆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28、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器设备的装置,应在进出处与防雷装置连接。29、计算机房的安全分为A类、B类、C类三个基本类别。30、采用多根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接地的连接状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的1.8米处设置断接卡卡。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上的1.8米至地下0.5米的一段接地线(引下线)加保护措施。31、雷击在输电线路上感应出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能够沿线路进入建筑物,危及建筑物内的信息系统和电气设备。为了保证信息系统与电气设备的安全,需要在在输电线路上装设过电压的拟制设备,这类设备就是避雷器。32、防雷建筑物的分类是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33、接地按作用分为两类: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又分为如下四种:即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和放电蚀接地,功能性接地也可为四种即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屏蔽接地和信号接地。34、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所涉及的11种自然灾害之一。35、我国最早见诸文字记载,对雷电作科学观察的学者是东汉哲学家王充,其描述雷电的著作是《论衡》。36、在雷雨天进行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了雷击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并建立了雷电学说,发明避雷针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37、现代防雷工程技术的保护对象有三方面:建筑(或构筑物)、设备和人。38、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