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方剂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兽医常用中药方剂•一中兽医方剂的概念:•中兽医方剂学是研究中兽医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医方;剂:剂型。所以方剂是在辩证审因决定了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一定的配伍原则组成的用来防治疾病的制剂。•方剂是中兽医理、法、方、药的集中体现,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交点。一个好的处方,既包含有辩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法则,又反映了开方人用方遣药的精当思维和严密配伍。这样,组成方剂的各药味,才能相互协调,加强疗效,减少和缓和某些药物的毒性或烈性,消除不利作用,还能全面照顾,更好地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因此,开方被认为是中兽医诊治动物疾病的主要奥秘所在。•二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是由药味组成的,每味药在方剂中的作用是什么?或者说处在什么地位?药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都应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中药方剂的组成原则一般用:主、辅、佐、使四个字来概括,有的也称为君(主)、臣(辅)、佐、使,就是方剂中各味药物所起作用或所处地位的形象比喻。《内经·至真要大论》中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说明方剂中的药味不是随意凑合,而是以治法为依据,按一定原则和结构配合而成的。•1主(君)药:是指处方中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应按证选主药。主药是方剂中最主要、最关键、不可缺少的药物,一般要求少而精,药味一般是1—2味。•选择主药的理论依据:一是辨证立法;二是药物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掌握好理法方药的知识。•2辅(臣)药:是指辅助主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一般是根据主药选辅药,味数要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也是1—2味。•选择辅药的理论依据:•辅药的作用一定要与主药作用相似,方能帮助主药发挥作用。辅药可以选取与主药同类的药物,也可(少数)与主药不同类,但必须有相似的作用。•3佐药:一般根据兼证及主药情况选用佐药。药的味数需根据兼证及主药的情况具体决定。一般是2—3味,尽量少而精。•佐药在方剂中的作用大致有三种情况:•①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治疗兼证或绝要证候的药物;•②佐制药:制约(减弱或消除)主药的毒性或烈性,在方中起监制作用的药物。•③反佐药:在病重邪甚,出现拒药时而使用的与君臣药性味相反的药物。如在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许温热药,以消除病势拒药(“格拒不纳”的现象),即古人所说的“因病气之甚而为从治之用”的意思。如“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用黄芪益气固表为主药,白术助其益气固表为辅药,但由于表有邪宜疏散,故选用防风疏其表邪为佐药,从而做到实表能散邪、疏表能固卫的作用。•一个处方主辅药确定之后:•首先,要考虑主药是否需要监制,如果主药有毒性或烈性,就必须选入监制药物(佐制药)。即“因主药之偏而为监制之用”;•其次,要考虑主辅药是否还需要协助。如需要,可选入与主辅药作用相似的药物以协同之;若主辅药不需要协同药物,则不必选入;•第三,最常见的是治疗兼证。因为病情是复杂多变的,单靠主辅药很难解决问题,必须全面兼顾,对其兼证进行治疗。••4使药:指能引导他药直达病所,或起协调作用的药物,都叫使药。•使药的作用有二,即:•①引经作用:如牛膝可引药下行治肢蹄病;•②调和作用:常用甘草。•(1)引经作用:凡在药物的归经中注明能入病证所属脏腑经络的药物均可作为治疗该病证的引经药,引经药一般只选一味即可。•在选用引经时,首先应看主、辅、佐药中是否已有入该病证所属脏腑或经络的药物,若已有此类药物,则引经药就不必选入。如“麻黄汤”中的主药麻黄及佐药杏仁均入肺经,又因其病变恰好在肺,故麻黄汤中就不必再另选入引经药。•(2)调和作用:即调和诸药的药性。一般是在主、辅、佐药的药性过偏(如过燥、过寒、过热、过猛等)的情况下,才选入调和药。若主、辅、佐药没有过偏的药性,调和药则可免去。•临床运用最多的调和药是甘草和蜂蜜,根据病情可选入一味即可。•以上组成原则可用“麻黄汤”进行分析•麻黄汤(麻黄30、桂枝45、甘草20、杏仁60):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①证状:发热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关节疼痛,咳嗽气喘。•②病因:风寒外束,造成肺气不宣。•③处方分析:发表解肌,助黄解表桂枝(臣,辛温)温经止痛,治兼证•走表----发汗解表,以散风寒(病因)麻黄(君)入肺----开宣肺气,以平喘咳(主证)(辛温)杏仁(佐,苦平)宣降肺气,助黄平喘甘草:甘缓和中,润肺,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合用,共收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注意:①一个方剂中,不一定君、臣、佐、使面面俱备。例如:“独参汤”只有主药一味;②组方时,必须首先辨证明确,抓住主要矛盾,然后根据立法的要求和具体病情的需要进行选药组方,这样才能使方药少而精,配伍严密以提高疗效。•三方剂的加减变化•方剂既要坚持其组方原则,同时还必须根据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的不同,以及饲养管理、使役、气候、地区的差异,对成方进行加减使用,灵活化裁,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常见的加减变化有以下几种:•1药味增减:药味可随证加减。即根据病情的需要,将方剂中的药味适当增添或减去一些。这主要适合于“主证未变,兼证不同”的情况,此时方中主药不变,只是随着病情的变化,对其它药味随证加减。但如果主证已变,单纯药味增减不起作用,而需重新立法组方。•例如:用郁金散(郁金、黄芩、大黄、黄连、黄柏、栀子、诃子、白芍)治疗湿热泄泻。当:•当热甚时,宜去诃子,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若泻粪如水者,则宜去大黄,加茯苓、猪苓、乌梅等以利水止泻。•又如:理中汤,功效是温中散寒,治脾寒证。若寒性重可增加附子的用量。•2配伍变化:是指方中主药不变而配伍药物发生改变,有时可直接影响该方的作用和主治。•例如,麻黄汤(治风寒感冒):以麻黄为主药,配以发汗解肌、温经通阳的桂枝,可增强辛温解表、发汗散寒的作用。若去掉桂枝,改用清热降火的生石膏清热泻火,则方剂就变为麻杏甘石汤,其作用也就随之变成了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表邪化热壅遏于肺。•又如四君子汤(补气):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若把茯苓换成干姜,则变为温中健脾的理中汤。•3药量加减:是指组方的药物不变,只增加或减少某些药味的用量,方剂中药味的君臣主辅关系便发生了变化,因而整个方剂的功能和主治也随之改变。•例如: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同是由大黄、枳实、厚朴(前者:120g,3枚,60g;后者:120g,5枚,240g)三味药物组成,但由于各自的用量不同,作用和主治就不一样。如下所示:••重用药物:大黄120g•小承气汤功能:泻热通便、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重用药物:厚朴240g•厚朴三物汤主治:气滞腹胀•功能:行气除满•4方剂合并: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剂合并成一个方使用,因而可以使方剂的作用更全面或更复杂一些。例如:•①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两方合并后名八珍汤,则成气血双补之剂。•②平胃散燥湿运脾,五苓散健脾利水,两方合并后名胃苓汤,则既能健脾燥湿,又能利水止泻,用于治疗水泻之证功效更好。•5剂型变化:即改变方剂的剂型,方剂的作用也往往发生一些变化,主要反映在效力的大小和急缓上。•一般说来,汤剂作用快而力峻,适用于病情较重或较急的情况,如胃肠炎;丸剂作用慢而力缓,多用于虚损病症及病情较轻或患慢性病的动物;散剂居中。•四剂量、剂型与用法•(一)剂量:即方剂或单味药的用量,包括全方总用量和方剂中每味药的用量。•全方总用量与动物种类、体型、年龄、体质、病情及方药的性质等因素有关。由于动物种类较多,体型差异较大,故剂量大小相差非常悬殊。•给动物用药剂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药物对畜体的毒性反应。•一般来说,中草药用量的安全度比较大,但有些有毒的药物必须注意。•此外,如果药物用量的变化超越一定的范围时,还会引起功效的变化,如大黄少量时能健胃,大量时则泻下。•所以对待中草药的剂量必须持严谨的态度。•(二)确定药物用量的一般原则•1.根据药物的性能:•凡是有毒的、药性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并应从小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谨防中毒事故的发生;•对质地较轻或容易煎出的药物,可用较小的量;对质地较重或不易煎出的,可用较大的量。•此外,对于新鲜的药物,用量可大些。•2根据配伍与剂型:•复方制剂中每一味药的用量,应当以兽医中药学或兽药典(中药部)中所载的剂量为基础,并根据病情需要、药物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及方剂中药味的多少来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复方配伍时比应用单味药用量要轻些;方中药味越多,则每味药的用量相对要小,反之亦然;另外,君药或主药的用量一般较大,佐使药用量较小。•(三)剂型(现状、趋势)•1散剂:是一味或多味中药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是动物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分为:•①内服散剂:如平胃散、郁金散、清肺散。•②外用散剂:如桃花散、生肌散、雄黄散。•2汤剂:又称煎剂。一味或多味药物的饮片加水煎煮后,去渣所得的液体制剂。又分为:•①内服汤剂:如白虎汤、通肠芍药汤、补中益气汤等。•②外用汤剂:用于洗治疮疡,洗敷肿痛等,如防风汤等•3丸剂:中药粉末或其提取物,加适量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多种。•①蜜丸:以蜂蜜为辅料。•②水丸:以水或黄酒为辅料。•③糊丸:以米糊或面糊为辅料。•④浓缩丸:以中药提取物加适当辅料制成。•注:因动物不能主动吞咽丸药,故给药时需用投丸器,或水化灌服。•4片剂:一味或多味中药,经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成的一种圆片状制剂,与丸剂近似。制成片后,更便于运输、贮藏和应用。•5丹剂:古代多指含有水银、硫黄等中药,经过加热升炼而成的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类制剂,如升丹、降丹等,大多有剧毒,一般只作外用。•但今人有时将某些贵重或功效特殊的方剂也称为丹,如紫雪丹、无失丹、活络丹等。•所以丹剂没有固定的制剂形态,大多为细末状散剂,也有制成丸剂的。•6膏剂:为中药(或中药粉末)加水、油或其它辅料,调制或煎熬而成的制剂。•膏剂分为以下几种:•内服膏剂:•流浸膏:用溶媒浸出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后除去部分溶媒而制成的流体制剂。•浸膏:浸出中药材有效成分后,除去所有溶媒而制成的半固体或固体制剂。•煎膏:中药材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蜂蜜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外用膏药:•软膏药:用适宜的基质与药物均匀混合调制成的一种半固体制剂,多用于局部涂布。•硬膏药:以铅肥皂为基质,混入或溶入药料,然后涂布于布、纸、狗皮等裱褙材料上制成制剂,也称薄贴。•7冲剂:中药煎液或浸提液,浓缩干燥或与适当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制剂。其特点是体积小,作用迅速,使用方便,容易贮藏。所以目前兽医临床上正向这方面努力。•8注射剂:中药经提取、配制、灌封、灭菌等步骤制成的液体或粉末状制剂,供直接或加注射用水溶解后注射用。如双黄连注射液(粉末状)、黄连素(液体)。•此外,还有锭剂、曲剂、饼剂、酒剂、气雾剂、熏烟剂、灸剂等。(四)用法:目前中草药在兽医临床上仍以汤、散剂灌服为主。汤、散剂的一般用法如下:(1)灌药的时间它与药物的疗效有一定关系。除急病、重病需尽快用药外,一般来说,空腹或草前灌服则药物吸收较快,而且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肠,这对于急病、脾胃病或虫积时,比较适宜;而在饱腹或草后灌药,则药的吸收较慢,所以对于慢性病或灌服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以及补养药比较适合。(2)服药的次数一般是每天灌服1—2次,但在急症时可灌服多次。(3)药液的温度一般治热性病的清热药宜凉服,而治寒性病的热性药宜温服。此外,在冬季可稍温,夏季宜稍凉。(4)煎药器具以阳城罐(砂、瓦罐)或搪瓷器为好。第二节重要方剂•概念:凡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用以解除表证的一类方剂,称为解表方。它是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在八法中属于汗法。《素问》中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是这类方剂的立法原则。1.辛温解表代表方——麻黄汤出自《伤寒论》[组成]麻黄30g、桂枝45g、杏仁60g、炙甘草20g。[功效]发汗散寒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看是否有汗,无汗为“实”)。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苔薄白,脉浮紧。•[方解](处方分析)本方是辛温解表的代表方,为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主要方剂。外感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