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段互动式培训”之我见西乡街道教研中心王德操传统教育培训或直击课堂教学,追求教学实践的鲜活性,虽容易模仿,但往往教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照猫画虎”“只求形似而非神似”等现象就在所难免;或直陈理论,追求其由内而外的深刻变革,但往往专家的讲述与一线教师相隔甚远,于是专家的高谈阔论也就成了“隔岸观火”“隔靴搔痒”,丝毫不能使教师心动。而宝安区推行的“五段互动式培训”让教师在自己的舞台上立自家之说,上自家之课,言自家之言,评自家之法,圆自家之梦。使人看到了教育培训的“新气象”。在参加几次活动后,我对其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下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主题讲座”应根植于学校的教育科研学校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事实,揭示教育规律或遵循教育规律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是把学校教育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应用性科学和实际教育技能的过程,它常常是学校教师们最关切的问题。因此,“主题讲座”要立足于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要根据教师个人岗位不同、个性不同、起点不同、阅历不同,从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及个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环境条件的可行性出发,找到学校教师群体教学的生长点、突破点、创新点,使其真正成为教师主动发展、自我提升的法宝。二、“课例实践”不应仅仅着眼于课堂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因此,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1、基于“主题讲座”所提出的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师对“主题讲座”的认识和理解,包括教学观念的冲突,教学任务的有效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产生的困惑与疑问等。“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2、因“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自行设计教案;二是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三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3、具有一定考证意义的“课堂实践”。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要具有一定的考证意义,也就是本节课要力图解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听者要找到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2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等等。三、“辩课互动”更应看重的是理性思考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对教学重点、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辩课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使双方都明白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哪些是值得改进的,哪些是应该避免的。为此,“辩课互动”不妨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从个人的观点出发,自觉组建正反方,如果观点达成一致,则只有正方或反方,此时“辩课互动”环节可演变为课例评述。2、在辩课时,正反方的人数随个人的认知水平变化而自由调整。如:起初为正方,但随着辩论的深入,自己更支持反方的意见,可随机将角色变成“反方”。3、辩课的氛围可以是热闹喧嚣,也可以是冷静睿智。4、辩课的最终落脚点是越辩越明。因此,它的节奏一定是先快后慢,先热闹后沉寂,先纷乱后统一。四、“点评提升”要跳出过程寻智慧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师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因此,“点评提升”要关注“主题讲座”、“课堂教学”、“辩课互动”等环节不经意间产生出的奇思妙想、生发出的创新火花,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加以捕捉、重组整合,并从中寻找智慧,此环节既要为教研积累第一手素材,又要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更要为今后教学方向正确“把脉”。五、“研修反思”应可感可思可教“研修反思”最终目的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是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如进行同伙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不断地更新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过程。它的形式可以是自主研修、集中研修、团队研修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感”“思”“教”三方面进行。1、“感”即谈研修感想,可长可短,真实体验。2、“思”即思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与同行对比,找出优势与差距,改进教学行为。3、“教”即教过之后根据专家、同行的意见重新设计教学方案,进行重新试教。或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略也来试教,对比自己与“课例实践”者有何区别。3第一阶段主题讲座4专题讲座应直指精彩课堂的五大元素西乡街道教研中心刘俊祥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课堂也有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课堂在教师的预设和掌控中进行,随机生成的东西很少);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形成自己风格,自然架构课堂);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大师级人物,纵横弛骋,信马游疆,思接千里,意涌八方)。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我认为专家讲座应首先关注课堂的必需元素。下面简单谈五点。元素一:改变你的胆识,将“大语文元素”注入课堂中学特级教师赵谦翔是第一个把“东方时空”引入课堂的人。“东方时空”成就了赵谦祥,也成就了他的学生。我们能否把《百家讲坛》、《国学小讲堂》、《动物世界》、《希望英语》引入课堂呢?例:学《题西林壁》解苏轼,了解立体的东坡(引《百家讲坛》之苏轼):(1)名字由来。父苏洵起名字有寓意。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可有可无,父亲让他少露锋芒,低调做人。(2)苏轼词:现存约四千首,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其中著名的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江城子》……(3)苏轼其他造诣: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善画墨竹,曾拜文同为师。(4)苏轼故事:与苏小妹故事:与小妹相互笑讽。曰: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小妹对答: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东坡与佛印:佛印答曰:“看来像一尊佛。”苏曰:“但我看你倒像一堆牛粪。”(5)苏轼文化:东坡肉、东坡茶、东坡酒、东坡砚……(6)苏轼为官:入朝、贬官、贬官、入朝……饱尝宦海沉浮之苦。一度曾被贬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惠州、儋州(今海南岛),至徽宗建宗靖国元年再次被召还京时,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7)苏轼婚姻: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苏轼与她们情真意笃。这种解读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会使孩子系统、深入、持久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元素二:增加你的厚度,将“文化元素”融入课堂5我思故我在。当你走在文本的丛林里,要看得到清流,听得到鸟鸣,闻得到花香,发现文本瑰丽景致的关键所在,徜徉言语之旅途,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例:学《咏鹅》一文可设计三个层次:诗中有鹅(骆宾王《咏鹅》);画中有鹅(丰子恺画鹅);字中有鹅(王羲之的鹅池,“之”字的21种不同写法,每种写法都是鹅的一个动作)。再例: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寻觅作家的写作动机,得出安徒生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亦写自己。一是传达对母爱的渴望。1848年,安徒生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画片写故事。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到这张画片,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1岁爸爸去世,妈妈改嫁,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都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二是传达自己对家的渴望。14岁离家闯荡,终身未婚,连奶奶和母亲去世时他也不在身边,一辈子漂泊,远离家庭,只能靠幻想和怀念来慰藉自己孤苦的心灵。孤独的幻想家,梦中的童话大师。这种孤独成就了安徒生,成就了安徒生童话。如此解构文本,就抓住了文章的“魂”,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指人物的心灵深处。元素三:善于总结智慧,将“智慧元素”贯通课堂圣人之智如日,贤人之智如月,士人之智如烛。智慧不是天公的恩赐,而是经验的结晶,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例:支玉恒《晏子使楚》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生:不紧张。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学生无人举手)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有一个学生举起手)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这一段对话,不可能是备课时设计好的,是一种“即兴”之作。元素四:创生轻松民主氛围,让“幽默元素”浸润课堂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智者多幽默,幽默与智慧原本是天然的一对。而智慧又以知识为基础,没有知识便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便没有幽默。6以支老师经典的《第一场雪》教学中的片段为例,在学习“雪后”一段时,支老师用鼓动性的语言引导:“雪景这么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广阔的雪野中去游览一番!”一名学生读得尚可,支老师以他独具特点的语言风趣地说:“读得不错,但他刚刚把大家带到雪野的边上,谁能再把大家往里边带一带?”下一个学生读得反而不如前一个,支老师又风趣地说:“刚才那位同学好不容易把我们带到雪地边儿上了,你又把我们带出来了。”同学们开怀大笑之后,又投入到更加努力之中,争先恐后地希望把老师和同学们带入雪野中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有的同学甚至超水平发挥,表现出的朗读效果令听课老师们叹服。元素五:改变一贯做法,将“创新元素”弥漫课堂语文课有深情、理趣、情趣、智慧等多种。在你的课堂中加入这些“作料”,会使课堂精彩纷呈,妙趣连连。1、灯谜:四个不字颠倒,四个八字紧相连,四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站中间。——米2、颠倒歌: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所有事物全颠倒,你说该有多好笑。3、现代元素:《另类吕布》:吕布不但帅呆了酷毙了,而且爱打架能打架会打架。多少自认为是英雄好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遇着吕布才知道什么叫真功夫,最后让吕布一路狂扁,曹操算是老大了吧?照样给吕布对付小孩儿一样敲了头。4、数字诗: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5、回文诗:《赏花》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6、歌曲:《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教师课堂的终级意义就是细读自己。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就有多远;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就有多远;你的精神倒影有多美,你对文本就有多美。因此,不是文本,而是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人生态度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