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情•心理学并不是个沉重的学科,心理问题更不是个沉重的话题。现代社会70%的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而存在心理疾病的人在中国大陆更是高达一亿多人口。关注心理学,掌握心理常识将会越来越成为主流。让心理学知识来帮助我们更快乐的生活。过度理由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亲朋好友帮助我们,我们不觉得奇怪,因为“他是我的亲戚”、“他是我的朋友”,理所当然他们会帮助我们;但是如果一个陌生人向我们伸出援手,我们却会认为“这个人乐于助人”。同样,在家庭生活中,妻子和丈夫常常无视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这是责任”、“这是义务”,而不是因为“爱”和“关心”;一旦外人对自己做出类似行为,则会认为这是“关心”,是“爱的表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就是由于心理学上所说的“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公司老板如果希望自己的职员努力工作,就不要给予职员太多的物质奖励,而要让职员认为他自己勤奋、上进,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家公司;希望孩子努力学习的家长,也不能用太多的金钱和奖品去奖励孩子的好成绩,而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喜欢学习,学习是有趣的事。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结果】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应用】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有效利用•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朋友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分析:“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反例•小刚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单位工作,刚一进单位,他决心好好地积极表现一番,以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于是,他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要求加班,领导布置的任务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难,也硬着头皮一概承揽下来。•本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积极表现一下自我是无可厚议的。但问题是小刚的此时表现与其真正的思想觉悟、为人处世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模式相差甚远,夹杂着“过分表演”的成分。因而就难以有长久的坚持性。没过多久,小刚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拖了,还经常迟到,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更是挑肥拣瘦。结果,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印象由好转坏,甚至比那些刚开始来的时候表现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还不好。因为大家对他已有了一个“高期待、高标准”,另外,大家认为他刚开始的积极表现是“装假”,而“诚实”是我们社会评定一个人所运用的“核心品质”。不要对自己说“我是大学生”••这点包涵了很多信息。•1.不要认为自己有多清高•2.不要仍然以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3.不要感觉低人一等•4.不要等待别人的关怀•5.不要把这个作为犯错误自我安慰的借口•6.不要忘记搞清楚,公司究竟给自己的待遇是多少,老练些,这不是在做志愿者。••品格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确保人际关系质量的关键。除此之外,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尤为重要的。有些人做好事会让人感激一辈子,而有些人帮了别人却可能费力不讨好,不但得不到感激和回报,还让人心存嫉恨。将同样的产品以相同的价格推销给同一个客户,有些业务员可能被粗暴地赶出门,有些业务员却可能签到大单,甚至被客户奉为上宾。“我的心里只有你!”“我不知道”!!•【墨菲定律】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当你想念一个人时,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互惠关系定律】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实用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节心理学发展简史•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派别幽默游戏这个游戏要求你和一些朋友一同做,而且要求你偏离你一贯的社会行为。游戏的内容是要你学动物园里动物的叫声。下面一表决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动物名称A--F狮子G--L海豹M--R猩猩S--Z热带鸟现在选择一个伙伴(最好在这些朋友中挑一位不太熟悉的人作为伙伴)。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至少10秒钟。对象和方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个体心里,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与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是研究脑的功能,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于了解、预测、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方法1.观察法2.测验法3.实验法4.访谈法心理学的功能•认识内外世界•调控行为•预测未来•提升生活质量第二节心理学发展简史•一、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二、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一、中国心理学发展三阶段杨国枢观点•一奢侈品---少数人专利•二调味品---进入大众视野•三必需品---生活离不开的东西二、西方心理学发展人们心中的疑问(走进内心世界)前科学心理学:荣誉归于希腊古希腊的三个哲学问题:一、灵魂问题二、认识论问题三、人性与伦理问题猜想者—苏格拉底(希腊三贤之一)•道德的接生婆人类动机: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美德有助于获得幸福苏格拉底具有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容貌,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和神圣的思想。苏格拉底自己呢,他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认识你自己!”柏拉图—(希腊三贤之二)理想主义者灵魂:理性、义气,欲望统治者、武士,平民头部、胸部,腹部横膈膜与脐部之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亚里士多德(希腊三贤之三)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逍遥学派始祖: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于是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因此后人把亚里斯多德学派称作“逍遥学派”。名言:我们为了争取闲暇而工作古希腊的人性思想一、伊壁鸠鲁幸福哲学二、犬儒主义三、怀疑论追求私人生活和家庭快乐•缺少浪漫的罗马人统治了古希腊人。于是他们的兴趣从公众生活转向了私生活和家庭快乐,从而出现了一系列人性的思想。•伊壁鸠鲁:幸福哲学说。古希腊治疗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主张从纷乱的世界中撤退,以便过一种宁静的生活。幸福可以通过回避一切激情中的大起大落来找到。简单地生活,避免依赖别人和世界等就是幸福。最有争议的倾向•犬儒主义:•创始人:安提西尼•最有名的犬儒注意者:第欧根尼•成员大多是古希腊的嬉皮士,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不属于这个世界。认为尽可能活得自然,拒绝一切习俗,并对他人所报的成见持蔑视态度。怀疑论—皮浪比前两种幸福哲学更哲学化的观点。•不相信感官知觉,认为经验为基础得出的任何一种结论都是不可靠的。因此,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神宁静,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安于不知。斯多噶主义—芝诺•斯多亚学派,又译斯多噶学派、斯多葛学派,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约於西元前305年左右创立的哲学流派。这个学派的名字斯多噶(Stoa)这个词汇来源于Stoapoikile(屋顶的柱廊),据说当时他们常在此种建筑下讲学聚会。••绝对决定论:万物的发生都是事先注定的。•根除情绪论:法律是神和人的一切行为的统治者。影响•斯多噶主义在三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里成了雅典最大的、也是最受尊重的学派,并且斯多噶主义有了它在它的全部历史中保有的系统形式。得以给斯多噶哲学以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在古代使它成为“具有政治、道德和宗教信念的人们的精神支柱”。它为世界国家的思想提供了一种积极的道德上的意义,它还提供了一种普遍的法律。斯多噶主义的伦理目的和后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哲学的目的有相似之处,即造成自足和个人的幸福。斯多噶学派的智慧•塞内加说:“一个动物,如果它和套索较劲,只会让套索越勒越紧……如果它拉着轭套走路,而不是与之厮斗,那么,没有哪一件轭套会紧到足以造成伤害的地步。战胜不幸的最好慰藉,便是保持坚忍,并承认必然性。”••塞内加要求人们将自己视为拴在马车上的一条狗,而驾车的是一位意图难测的驭手。拴系我们的那条皮带的长度,足以给我们一定的回旋余地,但又不足以让我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作为一条狗,自然希望随心所欲地四处游逛。但正如塞内加的比喻所示,如果它做不到这一点,最好还是顺从地跟在马车后面,而不是被拖着拽着,以至于被皮带勒死。•启示•从斯多噶学派哲人的智慧,我们或许能找到一种有益的方法,从而调节我们的种种期望,并减轻灾难和流血带来的震惊。当然,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哲学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塞内加的哲学思考恰好是在庞贝城地震后,对那些尚处在痛苦与惶惑中的人们的心灵慰藉。名言•“何必为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哭泣呢?全部的生命才值得流泪。”(--塞内加被学生罗马皇帝尼禄赐死时留下的一句话)观念大碰撞(中世纪与文艺复兴)•1、基督教哲学:上帝与神学•2、中世纪大众心理学观念:爱情与个性•3、文艺复兴:再度关注人类本性和需要冲击•17世纪的科学、数学和机械观猛烈的冲击着中世纪以来思想家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东西,它是由人和上帝组成,每个事物都有其特殊含义”这一观点。•这些机械研究最终扩展到了人类研究。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一哥白尼假设二牛顿定律三笛卡尔:唯理论四洛克:经验论五贝克莱:世界是否存在?六休谟:世界不可知七拉美特利:人是机器八爱尔维修:完全的环境论另一种声音•反理性与科学的霸权主义•1、反启蒙运动的初始者—意大利哲学家:维科。认为使人类是独一无二的是文化,历史是最大的科学,真理的标准存在与实践中。•2、浪漫主义信仰者---哲学家赫德尔:口号(心灵、激情、热血、人性、生活)•3、《国富论》社会科学经济学缔造者--亚当.斯密。把自然规律的思想特别是自我利益的思想引申到人的经济性上。科学心理学产生—19世纪的历史(四个阶段)1浪漫主义功利主义联想主义2新启蒙运动麦斯麦术唯灵论4科学的边缘西方的古典浪漫•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政治上反封建专制,艺术上与古典主义对立,对法国革命的后果和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王国失望的一种反映。浪漫•从法国的“罗曼司”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而来。1654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致是“传奇的、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包含了贬义的否定的内涵。•到18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化为肯定性的褒义词,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浪漫主义的反抗•18世纪晚期,十九世纪前半期盛行于法国,是全欧洲性的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直到20世纪还余韵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