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药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药疹1、教学目标(1)掌握药疹的临床表现(固定性药疹、麻疹型药疹、TEN)、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2)熟悉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3)了解药疹的病因、发病机制。2、重点难点(1)重点:药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2)难点:药疹的临床表现4、教学内容(1)药疹的定义。(2)药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4)临床表现:11种常见类型药疹的临床表现,其中少见类型药疹如湿疹型、痤疮型、光感性药疹可自学。(5)诊断:用药史、潜伏期、皮损特点等。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诊断依据。(6)药疹的预防。(7)药疹的治疗。定义药疹(drugeruption)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病因一)药物: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导致药疹的可能,危险性不同。1.抗生素制剂2.解热镇痛药3.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4.中草药5.血清制剂、疫苗、各种生物制剂6.其它:抗痛风药、抗甲状腺功能药物等二)个体原因:体质、状态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敏感性差异较大,同一个体不同时期敏感性也不相同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过敏体质)、某些酶的缺陷、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引起二、发病机制变态反应:占绝大多数非变态反应:直接释放组胺、过量、蓄积中毒、光毒作用变态反应药物的种类可由复杂的蛋白制品到简单的低分子量化学品。多数属于后者。低分子量的药物属半抗原,必须首先与某些大分物质如蛋白质等作为载体相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结合物才能引起机体对该种药物的特异免疫反应药物本身固然可以与蛋白载体结合成完全抗原,但也有的药物是其降解产物或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与蛋白载体结合成为全抗原少数药物进入人体后,在光照的诱导下可转变为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变应性药疹称光变态反应性药疹。如: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荨麻疹型药疹):过敏性休克、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哮喘等症状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溶解型、紫癜型药疹):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及相应的皮疹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药疹):血管炎、荨麻疹(迟发)、血清病及血清病样综合征,可伴关节及肾损害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剥脱性皮炎、麻疹型、湿疹型药疹):湿疹样及麻疹样、剥脱性皮炎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1、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4-20d、已致敏数m-24h)2、只发生于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3、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4、临床表现复杂,皮损无特异性5、有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现象6、停药后可好转,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非变态反应性药疹药物直接诱导炎症介质释放过量反应蓄积作用酶缺陷或抑制光毒性反应三、临床表现复杂,皮损本身无特异性:可几乎表现为各式损害不同药物看起同种类型药疹部位:少数局限外,常泛发、对称症状:瘙痒,程度不一。固定型药疹常由解热镇痛药、磺胺、巴比妥、四环素皮损发生具有固定性,多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唇、阴茎等部位数目不定,一般不对称,典型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或鲜红色斑疹、斑片.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1.固定型药疹1.固定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由血清、青霉素、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典型皮损表现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风团,多泛发全身和对称分布药物过敏反应所致的荨麻疹,发病急剧、皮损广泛、颜色鲜红、瘙痒强烈、皮疹损害消退所用时间较长,以此与普通荨麻疹鉴别2.荨麻疹型药疹最常见,约占药疹的90%常见致敏药物:半合成青霉素类、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等一般发病急骤,皮疹类似麻疹、猩红热:皮疹呈弥漫性鲜红色斑疹或米粒大至绿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其形态极似麻疹或猩红热样外观,但皮损较多,色泽更鲜红、瘙痒更剧烈3.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可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但比传染病的麻疹或猩红热之症状轻微无明显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治疗不当,可发展为重症药疹,全身起水疱(TEN)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3.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4.湿疹型药疹较少见先局部接触致敏——接触性皮炎系统接触后引起全是泛发性湿疹样改变5.紫癜型药疹:常见药物:抗生素、巴比妥、利尿剂皮疹为全身紫癜样损害Ⅱ型超敏反应血小板减少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炎肾炎关节炎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6.多形红斑型药疹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药物引起皮疹与多形红斑相同:有靶形损害分为轻型及重型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多形红斑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虹膜现象、可伴多腔黏膜损害,高热,肝、肾功能损害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7.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TEN)易致敏药: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巴比妥类、卡马西平、别嘌呤醇、抗痨药等所有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但死亡率甚高特点起病急由多形红斑或麻疹型药疹的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阳性,似烫伤样外观,触痛明显伴多腔黏膜损害全身中毒症状重:高热、疲乏、咽痛、呕吐、昏迷等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转归:若不及时抢救,可因继发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出血而死亡7.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潜伏期较长,多在20日以上皮损呈全身红斑、肿胀,尤以面部及手足为重,2-3周后红肿消退,全身出现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手足部呈手套袜套状剥脱,重者指甲、头发均可脱落病程较长,可持续一个月以上,甚至达到2-3个月8.剥脱性皮炎型药疹8.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多为长期用药或已经发生药物疹而继续用药所致,可伴肝、肾功能损害及低蛋白血症9.痤疮型药疹长期使用典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物引起表现为毛囊性丘疹等痤疮样损害9.痤疮型药疹10.光感性药疹长期服用光敏剂引起曝光部位有皮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HS),亦称伴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系统症状的药疹为严重的药物反应类型之一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泛发性皮肤损害,伴发热、淋巴结肿大、血液学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多脏器受损,11.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主要诱发超敏反应的药物为芳香族类的抗癫痫药和磺胺类药物。该病的死亡率达10%~20%,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敏感药物代谢途径异常、疱疹病毒感染与再激活、个体遗传易感性等众多因素。重症药疹包括剥脱性皮炎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除皮肤损害外,多伴有多腔黏膜糜烂以及内脏损害,全身症状重,死亡率较高。四、诊断、鉴别诊断诊断依据:1.用药史2.一定潜伏期3.皮疹多全身泛发,分布对称(固定型药疹除外)4.瘙痒明显5.停药后好转6.需排除相关疾病但是除固定型药疹具有特征性以外,多数不易区分,需综合分析加以判断:♦骤然发生的全身性、对称的皮疹;♦仔细询问病史,注意交叉过敏和隐蔽形式的过敏;♦排除类似的内科、皮肤科、传染科疾病;♦停药后很快好转。(一)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二)加速药物排出(三)注意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四)药物治疗(内用、外用)五、治疗轻型药疹:抗组胺药、Vitc、钙剂;必要时加用中等剂量激素(强的松30~60mg/d)药物治疗重型药疹:1.早期、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好转后逐渐减量2.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3.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4.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眼部、口腔、食道、肛门、外阴5.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6.血浆置换药物治疗药疹的外用药治疗:根据皮炎的一般处理原则,一般用粉剂或振荡剂保持干燥、散热、促进炎症吸收,肿胀明显时可用湿敷及油剂,剥脱性皮炎和TEN则以暴露疗法为主。1.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规定药物做皮试。3.对药物的应用严加控制,杜绝滥用。4.注意药疹的前驱症状,如发热、瘙痒、轻度红斑等。5.已知药物过敏者应记入病历,并告知注意事项。六、预防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