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传染病学重点(绝对物超所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名解【Dane颗粒】乙型肝炎病人或携带者血清中的一种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分包膜与核心两部分。包膜: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肪;核心:含环状双股DNA、DNAP、HBcAg和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艾滋病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病原携带状态】发生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原体未被机体排除,仍在体内继续存在,不断向体外排菌,称为带菌状态。【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已稳定退热一段时期,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如伤寒、菌痢等。【隔离】将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妥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针对不同疾病隔离方式不一。【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分为传染病与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肝性脑病】是由于急、慢性肝病或各种原因的门-体分流所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临床表现可以是仅仅用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方法才能检测到的轻微异常,也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高危人群】①性乱者(男同性恋、娼妓与嫖客);②静脉药瘾者;③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④HIV(+)的性配偶及婴儿。【霍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甲类传染病。典型病例临床表现:起病急骤,传播快,剧烈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定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它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损伤。如大肠杆菌进入泌尿道或呼吸道。【急性肾功能不全】又称肝肾综合征、功能性肾衰竭,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时,由于内毒素血症、肾血管收缩、肾缺血、前列腺素E2减少、有效血容量下降等因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降低,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多见于冬春季,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头痛、呕吐、瘀点瘀斑和脑膜刺激症,严重者可有休克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人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感染禽类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致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致人死亡(H5N1、H9N2、H7N7、H7N2、H7N3)。【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典型病例病程呈五期经过。【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为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消毒】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血清转换】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血清转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亦可受到感染。【再燃】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症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症再度出现的情形。选择【乙类传染病纳入甲类传染病管理】SARS、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源有哪几个方面】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填空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③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④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类,甲类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乙类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但值得注意的是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控制措施。⑤甲型和戊型肝炎多呈急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粪-口等胃肠外途径传播。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判断①【肝性脑病轻度早期的临床表现】起病可急可缓,性格改变,行为失常、睡眠习惯改变、肝臭出现、扑翼样震颤、视力障碍、智能障碍、意识障碍。②【重复感染、重叠感染的概念区别】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③传染病的发病机制④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仍处于常年水平时称为散发性发病。⑤肾综合征出血热中,原发性休克的原因是血容量减少。错误。问答【遇到发热待查的患者】①了解热度、热程、伴发症状:地热、中热、高热、超高热;发热患者是先发热还是后发热,先发热往往是感染性疾病;后发热可能是中枢神经疾病;②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从发热的热程、热度、伴发症状等等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注意是否有皮疹、淋巴结肿大、胸水、腹水;③完善辅助检查:怀疑某种病,进行辅助检查;④诊断性治疗;⑤综合分析。【发热的类型】急性发热: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的发热,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①病毒是主要病原体;②上呼吸道感染〉一些传染性病毒感染性疾病;③非感染者仅占少数;术后的短程发热,在不超过38。C的情况下,多被认为是局部吸收所致。此外,部分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的疾病也可表现为短热程。长期低热(慢性微热):体温37.5~38.4℃,持续4周以上。①非功能性疾病:感染:结核、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病灶性感染(牙周脓肿、鼻窦炎、胆道感染、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等)、慢性病毒性肝炎、CMV感染、梅毒等;非感染:甲亢、结缔组织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原因未明的肠炎、血液病、恶性肿瘤;②功能性疾病: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夏季微热、神经功能性微热、感染后低热等。长期低热者如伴有血沉明显增快,一般不能用功能性疾病解释,而应考虑结核、肿瘤或结缔组织病等可能。【霍乱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三管(水源、粪便、食物)一灭(灭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人群免疫力。【艾滋病的诊断原则】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经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诊断HIV/AIDS必须是经确认试验证实HIV抗体阳性,HIVRNA和P24抗原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的HIV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综合疗法为主、早期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对症治疗、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和出血。①发热期: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预防DIC;1)控制感染:发病4天内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2)减轻外渗:早期卧床休息;降低血管通透性:路丁、VC;补充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甘露醇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外渗和组织水肿;3)改善中毒症状:高热:物理降温,防止大汗;中毒症状严重:地塞米松;呕吐:止吐药;4)预防DIC:降低血液粘滞性: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检查凝血时间,及时给与小剂量肝素抗凝;②低血压休克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③少尿期: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放血疗法、透析疗法;④多尿期;⑤恢复期:治疗原则:补充营养、恢复工作、定期复查。【潜伏期及其临床意义】概念: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临床意义:潜伏期的长短一般与病原体的感染量成反比,是检疫工作、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乙肝的血清标志物及临床意义】①HBsAg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②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③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④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⑤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⑥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HBc-IgG:凡“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伤寒的概念、特征、表现、并发症】概念: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特征: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表现:潜伏期:7~23天,平均10~14天;典型临床分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典型病程:第1周、第2~3周、第3~4周、第5周;临床分型:典型伤寒与非典型伤寒;复发与再燃。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流脑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疾病名称/流行病史/临床特征/压力/外观/WBC/蛋白质/糖/氯化物/病原体;流脑:冬春季/皮肤瘀点/↑↑↑/脓样/数千/↑↑/↓↓/↓/脑膜炎双球菌;其他化脑:无季节/原发病灶/↑↑↑/脓样/似流脑/↑↑/↓↓/↓/其他化脓细菌;结脑:无季节结核病史/缓起,有结核中毒症状/↑↑/微混,有薄膜/数十或数百/↑↑/↓/↓↓↓/结核杆菌;乙脑:夏秋季/脑实质损害为主/↑/清亮或微混/似结脑/↑/正常/正常/特异性IgM(+)。病例分析[病例摘要]男性,15岁,因发热、食欲减退、恶心2周,皮肤黄染1周来诊。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达38℃,无发冷和寒战,不咳嗽,但感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部不适,偶尔呕吐,曾按上感和胃病治疗无好转。1周前皮肤出现黄染,尿色较黄,无皮肤搔痒,大便正常,睡眠稍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肝炎和胆石症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无疫区接触史。查体:T37.5℃,P80次/分,R20次/分,Bp120/75mmHg,皮肤略黄,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末触及,巩膜黄染,咽(-),心肺(-),腹平软,肝肋下2cm,质软,轻压痛和叩击痛,脾侧位刚及,腹水征(-),下肢不肿。化验:血Hb126g/L,WBC5.2×109/L,N65%,L30%,M5%,plt200×109/L,网织红细胞1.0%,尿蛋白(-),尿胆红素(+),尿胆原(+),大便颜色加深,隐血(-)。[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一)诊断:黄疸原因待查:急性黄疸型肝炎可能性大;(二)诊断依据:①发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右上腹不适等黄疸前期表现,1周后出现黄疸;②查体发现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③验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均阳性。二、鉴别诊断:①鉴别黄疸型肝炎的类型;②溶血性黄疸;③肝外阻塞性黄疸;三、进一步检查:①肝功能(包括血胆红素);②肝炎病毒学指标;③腹部B超;四、治疗原则:①一般治疗:休息、多种维生素、严禁饮酒等;②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拉咪夫定等;③护肝药物;④中医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