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廖云东(2011年1月10日)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就2010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和今年的经济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一、2010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情况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各种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各项要求,加快发展,加速崛起,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3亿元,同比增长1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在去年突破10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净增4.7亿元,达14.7亿元,增幅高达45.6%;外贸出口完成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50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75亿元,增幅高达80.74%,较去年提高35个百分点;新建、续建项目377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项目14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二是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去年共实施城建项目98个,总投资突破80亿元,其中已竣工项目36个,实际完成投资25亿。新区建设大力推进,启动了民电路三期、洪岩北路等城市路网建设和大连路改造项目,完成了洪皓路等10余条城市道路建设,新增城市道路里程14.3公里;妇幼保健院、为民服务中心及部分行政组团、乐平五中、东方大酒店、市民公园等重点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人民医院、市幼儿园基本建成。洪塘公园、赣东北商贸城、乐平十小开工建设,东湖公园1号、东湖豪景、城市经典、中远大名城、乐府豪门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建设加速推进。2老城区改造全面启动,沿河路、市场路、长寿路、联盟路整治改造和新平路停车场的建设得到市民普遍认可。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通过成立城市综合管理领导小组,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绿地率达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城镇化率达47.37%。洪岩、众埠、涌山等重点乡镇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完成了规划修编,并且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三是工业实力大幅增强。工业园区快速发展,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亿元。乐平工业园企业总产值达150亿元,同比增长49%,主营业务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利税4.8亿元,同比增长32%;金山工业区落户企业达到22家,金盾门业竣工投产,航湾科技、绿乐蔬菜、金河谷科技加紧建设;塔前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已有五家企业落户,2户企业已建成投产。医药、化工、能源、建材、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得到巩固,五金机械、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LED照明、矿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去年新引进的30个项目中90%以上属于新兴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0亿元,同比增长46.9%;完成工业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26%,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48%,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47.8%,总量在中部百强县排62位,较2009年前移25位,在全省排第六位。四是“三农”工作成效明显。以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快,去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1万亩,总产量96万吨,总产值11.8亿元;蔬菜脱水加工项目正式投产,中远蔬菜批发大市场开工建设,乐平蔬菜在上海首次实现定点配送。粮食等农作物生产和特种养殖得到进一步发展,粮食播种面积达92万亩,总产达38.5万吨;年出栏生猪34.5万头,家禽出笼233.5万羽,水产2.1万吨,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全年完成水利投资2.8亿元,修复水毁工程340处,实施了东方红水库、大口坞水库、乐北泵站、渠系配套和续湖联圩除险加固工程;我市列入重点小农水建设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考评列全省第一。新农村3建设稳步实施,全市127个村点完成改水6634户、改厕6431户、改路209.1公里、改房10.9万平方米,“一村一品”发展101个,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37个。五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以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推进,成立了行政投拆中心,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办事流程进一步简化,办事效率、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改革不断深化,18家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商贸、粮食等七大系统改革除农垦系统外全面结束,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坚持以“三铁治三废”,通过提高技术监测、强化实时监管、加大查处力度,有效地遏制了企业强排、偷排行为,环境污染得根本治理,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实现新跨越,整合资金5000多万元,新增造林面积5.33万亩,通道绿化30公里,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在805个村点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垃圾得到集中分类处理,并新增植树10.3万株,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六是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全年财政安排民生总支出达6.7亿元,较2009年净增1亿元。就业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120人,支付养老保险金1.6亿元,发放医疗救助860万元,困难户物价补贴157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新突破,建成廉租房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万平方米、公租房452套,1047户中低收入家庭通过公开摇号实现了住房梦,春节前户居民可入住。科教文卫体事业整体推进,投入资金7030万元完成34个校建项目,学前入园率达85%,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4%,高考上线率较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投入资金2.25亿元基本完成市级医疗机构的搬迁和扩建工程,投资1300万元对17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落实“文化三下乡”资金130多万元。乐平四中选手胡建关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中荣获拳击甲组54公斤级比赛冠军,4并入选国家青年队。双拥工作再传捷报,实现省双模范城“六连冠”。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全年没有发生大的治安事件和安全事故,非法小煤窑连续四年实现“双零”目标,信访形势好转,赴京访、赴省访、集体访、非正常访大幅减少,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觖决。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看,呈现“四个高增长”和“六个新突破”的亮点。“四个高增长”:一是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总收入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9.7个百分点;四是城镇化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六个新突破:一是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个亿,达10.02亿元;二是民生工程投入突破6个亿,达到6.97亿元;三是总投资4亿元的润泉供水工程一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困扰城乡居民近30年的饮水安全问题一朝化解;四是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机械项目进资占总进资的64%,机械制造业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五是招商过亿元的大项目实现新突破,亿元以上项目创历史之最,达10个。六是城建总投资金额突破80亿元,土地出让总成交金额突破7亿元,在看到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中存在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优、骨干企业带动能力弱、消费不够强劲,土地环境瓶颈制约、拆迁难等问题。一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市委结合乐平实际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引领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前提;近几年来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工作机制,是保持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保证;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干事创业氛围,是实现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最强大的动力。二、关于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土地制约、银根紧缩、投入量缩小成为发展的重要瓶颈,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5困难逐步增大,但从全国宏观环境看,我国经济仍处于总体形势向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中期阶段,国内需求日益旺盛,发展动力比较强劲,市场空间巨大,加上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省委作出的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仍处于黄金发展时期。同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相继建成了一批工业、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可以说,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时期。为此,我们要充分把握好发展机遇,坚定发展信心,沉着应对,乘势而上,全面或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我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坚持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商贸兴市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做大总量,做强实力,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顺利实现乐平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和“十二五”规划奠好基、开好局、起好步。全市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力争18%;财政总收入增长19%,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着重抓好九项工作。(一)突出项目建设,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的突破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计划实施项目254个,总投资200亿元,年内完成投资96.21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07个,总投资71.14亿元;续建项目114个,总6投资105.94亿元;拟建项目33个,总投资22.54亿元。1、开发包装项目。要按照“动态管理”原则,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精心开发、包装一批符合乐平实际需求的重点项目。着力抓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新兴产业等方面项目的开发包装,重点抓好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LED照明、矿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建设项目。建立不低于个、规模超亿元的项目储备库,形成规划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2、积极争取项目。认真研究国家重大政策,强化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景市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政策动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抓项目、争项目,提高项目“命中率”。重点做好德昌高速连接线延伸至乐平工业园工程、乐安河治理、民生工程、校园扩建、生态工业园等项目,力争更多项目挤入中央和省部级计划盘子,争取落实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全年争取上级资金3.8亿元。3、明确重点项目。抓好7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50亿,其中年度投资60亿元,新建项目45个,续建项目28个。重点推进江西金龙化工草甘膦扩产、江西天新药业维生素系列扩产等49个重点工业项目;金大矿业采选工程、206国道改线工程、德昌高速挂线工程等7个重点能源交通项目;赣东北商贸城、中远蔬菜综合批发大市场等5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迎宾东路棚户区改造、大连路改造等8个重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城北水系工程、乐安河疏竣等4个重点农林水项目;市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荷月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14个社会事业项目。4、强力推进项目。要围绕意向项目抓跟进、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推进,继续实行四套班子每月一次例会和市政府每周一次办公会制度,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问题,完善“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个市领导、一个主抓单位、一个督查机制。破解项目环评、征地、拆迁、融资难题。按照“精力向重点项目集中、资源向重点项目配置、政策向重点项目倾斜”的原则,对重点建设项目在土地使用、信贷资金衔接等方面给予7优先安排。实行项目法人制,严把立项、设计、招标、监理四个环节,提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