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2010082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咏物诗鉴赏•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咏物诗歌大体的类型及其特点:•1、描摹情态类•只对物象进行生动直接的情态描摹,从而抒发对所咏之物的喜爱之情,没有其他别的寓意。•【唐朝】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朝】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简析】作者只是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春天里杨柳阿娜多姿的形态,为我们带来春的气息与美的享受。•2、托物言志类•运用象征手法,以物来喻自己的志向与抱负。•【明朝】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简析】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明朝】高岱《灯蛾》•物性固有癖,附炎岂我情。•宁投明处死,不向暗中生。•【简析】这首诗是作者模拟灯蛾的口气写成的一首咏物诗,表现了作者对灯蛾宁死不屈的精神的赞美。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诗人吟咏灯蛾的本性、精神和品格,目的在于抒发诗人对光辉峻洁的人格和勇于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南朝】刘孝绰《咏素蝶诗》•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简析】此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丛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蝴蝶飞舞的姿态。全诗主旨“嘉树欲相依”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诗人托物言志,借素蝶的清高喻指自己品行高洁。“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实际是诗人宦场沉浮的写照,诗人志向高远堪比旭日,映日争起,渴望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但有时宦途不顺,因为恃才傲物,不愿屈服,只好归去。•3、咏物抒怀类•这类咏物诗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所咏之物的具体环境和作者本身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唐朝】钱起《石井》•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红。•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简析】这首诗是写石井的,由桃花映人井中,而激起诗人的情感与联想:井下桃红艳艳,是不是与武陵桃花源相通?从中暗抒了诗人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之情。•【北宋】王安石《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简析】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唐朝】唐彦谦《垂柳》•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简析】第一句从动态中写其活泼调皮的性格和婀娜多姿的情韵;第二句垂柳暗以赵飞燕自喻,自夸体态苗条纤柔飘逸之美;第三四句诗人借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地抒发了托物寄兴愤世嫉俗的情怀:晚唐朝政腐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唐朝】陆龟蒙《白莲》•素葩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简析】这首诗用“月晓风清”背景侧面烘托出白莲超凡脱俗凌波独立不求人知又寂寞开放的气质神韵。借以表达自己身处唐末动乱年代,虽退隐山林仍心怀天下,出污泥而不染的淡雅高洁的情怀。•4.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的对象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人相似,不单单指作者自己。•【唐朝】李白《白鹭鸶》•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旁。•【简析】这首诗写白鹭鸶孤飞独立,不仅写了它的色泽、姿态、神态与境遇,而且托鹭喻人,象征了诗人自己孤寂、彷徨的心境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可以说诗中所咏的白鹭鸶,就是诗人李白的自我写照。•【唐朝】李贺《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简析】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北宋】李纲《病牛》•耕田千亩实千箱,筋疲力歇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简析】运用牛的形象来抒写像病牛一样无怨无悔为国为民甘愿贡献自己生命的忠臣良将,无所索取与回报。•【南宋】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简析】此诗名为画菊,实为作者本人人格的自画像。诗人借颂赞斗霜凌寒、于百花凋零后傲然独开的菊花,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绝不向元朝当局低头的志向和操守。•5、托物言理类•此类咏物诗是通过具体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这是指通过写物来议论说理,或借物议政,或以物喻理,或由物咏史。•【北宋】苏轼《琴诗》•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简析】琴、手指是弹奏出动听音乐的客、主观条件,两者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唐朝】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秋藉风。•【简析】后两句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唐朝】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简析】由物论史。诗人由焚书坑想到了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发表了自己的评论,从三方面论说了其大错特错:焚书坑儒毁掉了立国的基础,使帝王的基业由此虚弱;焚书坑儒使天下民心相背,雄关大河也救不了秦国的覆亡:焚书坑儒毫无作用,最后灭秦的刘邦、项羽原本就不是读书人!短短四句,言简意赅,不亚于一篇史论。•【北宋】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简析】以物喻理。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唐朝】刘禹锡《聚蚊谣》•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欺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花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简析】借物议政。诗人借蚊虫来揭露斥责攻击王叔文革新派志士的政敌们暗使阴谋诡计的卑鄙恶毒,并警告他们必不会有好下场。•【南宋】刘克庄《葵》•生长古墙阴,园荒草树深。•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唐朝】蒋贻恭《咏金刚》•扬眉斗目恶精神,捏合将来恰似真。•刚被时流借拳势,不知自身是泥人。•【元朝】马祖常《诮燕》•风雨池塘斗颉颃,春来秋去一生忙。•世间多少宽闲境,辛苦营巢傍屋梁。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