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主编:冯美宇主审:甘翔云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功能分析分析是进行任何设计的第一步,针对建筑设计而言,就是指在熟悉建筑内部各类房间使用特点的基础上,对建筑内部各使用空间的功能关系进行分析、整合研究,最终4.1.1概述4.1.1.1功能分析的概念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1)各使用空间的使用要求指单一使用空间在朝向、采光、通风、防震、隔声、私密性和联系等方面的(2)各使用空间的功能关系包括两部分含义,从小的方面讲,是指两个或多个单一空间之间存在的先后关系、主次关系、分隔与联系、闹与静关系等;从大的方面讲,是指三种建筑空间(主要使用空间、辅助使用空间和交通枢纽空间)之间的先后关系、主次关系、分隔与联4.1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3)功能分析的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功能分析的过程需要通过图示语言的方式来表达,其最终成果也要通过图示语言的方式表达。图示语言是指用图形符号(点、线、图形等)而不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建筑各使用空间的功能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见图4.14.1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1矩阵图分析法又称表格分析法,是指将各使用空间的名称、功能要求等分别列入图表的纵列与横列中画出纵横交叉的网格,再用某种符号(如小圆圈)标出相关性,使每个使用空间的组合要求都一目了然。图4.2所示矩阵分析图法对于研究建筑组成空间的一般功能要求及内外、主次、闹静等关系相当有效,表达也方便,但却难以表达空间的使用顺序。4.1功能分析4.1.1.2建筑功能分析的表达方法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2)框图分析法框图分析法是将建筑的各使用空间名称用圆框或方框圈定,再用不同的线型、线宽加上箭头联系起来,表示出各个使用空间联系的性质、频繁程度和方向。此外,还可在框图内加上图例和色彩,表示出闹静、内外、分隔等要简单的功能分析框线图又称为气泡图,即采用圆形气泡这个抽象符号表示房间,用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功能分析图一是将概念转化成图示语言,有利于设计者用视觉语言进行思维,二是初步表明了房间之间的关系网络。如图4.3所示4.1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功能分析框图在气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各功能房间的相互位置,使关系流线更简洁清楚,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标明各房间的大小及其相互关系的强度和方向,以进一步搞清诸房间之间关系紧密程度与秩序排列。它比气泡图在功能分析上更接近建筑设计的表达方式。强度(重要的流线或次要的流线)可以通过线的粗细表达,粗线表示房间关系密切,细线表示房间关系薄弱,而箭头表示房间的序列关系。如图4.4所示4.1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简单的功能分析框线图-气泡图Back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对于使用空间很多、功能复杂的建筑,其功能分析应由大到小、由粗到细逐步进行。首先,可将一幢建筑的所有使用空间划分为几个大的功能组团(每个功能组团由若干个有密切联系、为同一功能服务的使用空间组成,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然后再分析这几个区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按照功能分析的方法,对各个功能组团内部的房间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如图4.5所示4.1功能分析4.1.2功能分区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对功能复杂的建筑采用功能分区的方法具有两个优点:一是无论怎么分析此区的房间都不会分析到彼区去;二是各区域房间千变万化的排列不会影响功能大分区的协调关(1)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2)根据实际需求(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4.1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3)空间组合划分时以主要使用空间为核心,次要(4)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空(5)空间的联系与分隔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4.1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平面功能分析实质上是分析人在空间中行为活动的规律,以此作为确定房间布置的合理准则。4.1功能分析4.1.3建筑功能分析的方法4.1.3.1平面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1单元是组成建筑物的基本单位,一幢建筑可以由若干个相同或不同的单元组成,各个单元之间没有任何功能联系,如住宅建筑、幼儿园中的幼儿生活区等,这一类建筑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应侧重单元内各使用空间的分析研究。4.1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2展览建筑、交通建筑、生产性建筑对人流流线和生产流线的要求较高,使用空间应按一定顺序排列,人流、货流、车流要分清,避免交叉,做到短捷通畅,所以功能分析应侧重流线安排。例如,在汽车客运站设计中,应将旅客流线、车辆流线、行李流线分开,旅客流线中又将进站4.1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3影剧院、体育场馆之类的建筑,主要部分、主要使用空间很明显,空间组合时也以此为中心,所以功能分析应4.1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4医院一类建筑,可以将所有使用空间较明显地划分为几组或几类,它们的内部由若干功能关系密切的使用空间组成,而组、类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功能联系,这类建筑可4.1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大多数建筑物不是按一层建造的,因此许多建筑在进行平面功能分析之前,应当先着手进行竖向功能分析,即按各层要求进行合理的分区。例如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先要思考哪些读者空间应放在一层,哪些读者空间应放在二层或三层,书库是否要在每层设置等,即确定层级关系中的楼层优先权。只有先把众多的项目内容合理分成几个平面层次,才能进一步对各层面进行各自的平面功能分析。4.1功能分析4.1.3.2竖向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竖向功能分析在一些商业综合体中经常应用,由于这类建筑容纳了若干不同功能的使用项目,且相互之间有可能各自为政,又由于综合楼一般为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因此,这种类型的建筑功能分析往往竖向功能分析更具有优先权,即按各使用项目的要求,在竖向上先进行合理的分层布局。通常把对公众开放的项目如商场、饮食、娱乐等放置在下面几层,而把写字间、居住部分布置在上面几层,这样在功能使用上可以各得其所,互不干扰。如图4.6所示4.1功能分析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1走道式组合主要是通过走道来联系各个房间,其最大特点是使用空间与交通联系空间明确分开,这样就可以保证各使用房间的安静和不受干扰。当一幢建筑包含的使用空间具有数量多、房间相似和重复的特点时就可以采用这种组合方式,如宿舍、办公楼、学校教学楼、医院等建筑。由于使用要求、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走道式建筑又4.2.1建筑空间平面组合基本方式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内廊式是沿走道两边均安排使用房间,这种组合方式的优点是走道使用率高,交通面积省,保温节能好,比较经济;其缺点是部分房间的朝向差,通风、采光条件相对单外廊是沿走道一侧安排使用房间,这种组合方式的优点是大部分房间可以取得好的朝向,房间的采光通风条件也较好。其缺点是走廊使用率低,交通面积所占比例大,建筑热稳定性差,不利于保温节能,经济性差。4.2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双外廊是沿房间两侧均设置外走廊,这种方式常出现在南方低纬度地区,在这些地区通风、隔热、遮阳是建筑走道式组合见图4.74.2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2以楼梯来联系各个使用房间,形成各基本单元,再由相同或不同的基本单元相接形成一幢建筑,各个单元之间既可以联系也可以完全隔离。这种组合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空间集中、紧凑,易于保持安静和不受干扰,因而最适合于住宅建筑,在幼儿园、公寓式办公建筑中也经常使用。单元式组合见图4.84.2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3广厅式指通过广厅(一种交通枢纽空间)形成空间的核心来联系各个房间。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是广厅成为大量人流的集散中心,通过它既可以把人流分散到各主要使用空间,又可以把各主要使用空间的人流汇集到这个中心,从而使广厅成为整个建筑的交通联系中枢。一幢建筑视其规模大小可以有一个或几个中枢。这种组合方式适合于有大量人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如博物馆、火车站、图书馆、航空站等。见图4.94.2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4在建筑中需要先穿过一个使用空间才能进入另一个使用空间的现象称为穿套。穿套式组合把各个使用空间直接衔接在一起而形成整体,从而省略了专供联系用的交通空穿套式组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①串联式组合各使用空间按一定的顺序一个接着一个互相串通,首尾相连,从而连接成整体。这种空间组合形式的各个使用空间直接相通,不仅关系紧密并且具有明确的先后继承性和连续性,较适合于陈列馆一类的建筑。串联式组合见图4.104.2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②自由式空间(流动空间)不同空间由许多不完全界面分隔开来,由于界面不完整,各种空间互相穿插、贯通,相互渗透,因而也失去各自的独立性。这种空间形式是西方近现代建筑的产物,以密斯·凡德罗所作的巴塞罗那展览馆最为著名,这种空间组合方式适合于近代博览会建筑、庭院建筑等。自由式空间组合见图4.114.2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③沿柱网分割空间这种空间的原型简单,即由排列整齐的柱网构成的大空间通过室内的二次分隔限定后形成若干部分。其特点是被分隔的空间直接相连,关系密切,界面分隔灵活,可以是墙体,也可以是家具,有利于组织交通。这种空间组合方式适合于商场、超市、西式厨房、工业车间等建筑。沿柱网分割空间见图4.124.2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5某些类型的建筑如影剧院或体育馆,虽然由很多个空间组成,但其中有一个空间-观众厅或比赛厅不仅是建筑物的主要功能所在,而且体量十分庞大,从而自然形成建筑物的主体与核心,其他各部分空间都环绕着这个中心来布置,这就形成了以大空间为主体的空间组合形式。其特点是主体空间十分突出,主从关系异常明确,另外由于辅助空间都直接依附于主体空间,因而与主体空间的关系极为紧密。以大空间为主,四周环绕小空间组合见图4.13。4.2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6以室外庭院或室内中庭为中心,周边布置使用空间,这种组合方式称为庭园式。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组织空间与轴线转换的特点,在建筑中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