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做好我市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合肥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2016年,受厄尔尼诺异常气候影响,汛期我市持续遭受特大强降雨,多地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在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指导下,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连续14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目标。全年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12起,较2015年增加6起。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3级预警8次,2级预警4次,提示性短信16366条/人次。累计转移受灾群众439户1235人。二、2017年度地质灾害趋势分析和重点防范期依据我市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结合气象部门汛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预测。2017年度我市引发突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为强降水和连续降水,主要因素为人类工程建设活动。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可能发生重点区域为沿山及河湖、干渠岸坡;缓变性地质灾害可能发生区域涉及全区。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22017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9月。其他月份防范强降水和冰雪融冻天气。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一)河湖岸坡崩塌和滑坡河湖岸坡崩塌和滑坡主要发生在河流河岸、水库库岸、干渠渠岸、巢湖湖岸等地带。地质灾害结构类型仍以粘土质岸坡为主,易造成湖盆淤积、岸线演变和河道淤塞。重点防范区:巢湖沿岸、水库库岸、河流河岸、干渠渠岸未护坡地段。防范重点是对横跨干渠桥梁两侧和渠道拐弯段。(二)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与土体、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土体和岩体存在软弱面有关。特别是变质岩区由于变质强烈,构造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力学强度降低,其构造断面和土、岩体接触面易成为滑坡、崩塌的控制结构面。在人类工程活动下,极易形成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调查表明,全市80%以上的地质灾害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尤以采矿、公路切坡、工程建筑切坡、切坡建房最为突出。重点防范区:巢湖市东南部低山丘陵区,涉及乡镇为夏阁镇、银屏镇、散兵镇、苏湾镇、槐林镇;庐江县东南部及西部低山丘陵山区,涉及乡镇为:矾山镇、龙桥镇、汤池镇、万山镇;肥东县东南部丘陵区,涉及店埠镇、包公镇;肥西县西部丘陵区,涉及紫蓬山管委会、铭传乡;合巢经济开发区低山丘陵区;市辖区西部、北部,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3区、蜀山区、庐阳区;旅游风景区为三国城、大蜀山、紫蓬山、刘铭传墓园、冶父山森林公园。(三)泥石流泥石流1处位于散兵镇白云庵村,形成原因为废弃矿山原采矿弃渣无序堆积,形成高度约为50米,坡度约为45°斜坡,在强降雨下引发泥石流,威胁道路交通、房屋,输电线路、农田等。(四)膨胀土变形膨胀土变形灾害属渐变性灾害,主要分布于波状平原区。其独特物理力学特征(胀缩特征)对低层房屋(开裂变形)、公路及路堤(滑塌及路面开裂)、铁路(路基涨鼓)、干渠(滑坡)等工程设施产生一定危害。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加强领导,逐级压实防治责任合肥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地质灾害的组织、领导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建立“政府领导,行业监管”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共同防灾责任机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逐级建立责任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要将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并予以公告。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督促工程建设单位负责做好监测、预防和应急工作。国土、4建设、教育、交通、水利、安监、地震等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做好本行业、本部门地质灾害监测及防治工作,加强沟通和交流,形成工作合力。(二)全面预防,扎实做好防治工作1.加强汛前调查,科学制定年度防治方案各地要组织专业技术队伍,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在汛前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按照地质灾害数据库填报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灾责任,纳入群测群防网络。在汛前调查基础上,制定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2.强化预警预报,进一步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气象部门加强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和群测群防预警体系;健全完善地质应急灾害专家队伍,构建分工明晰、责任到人、快速反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网络。3.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值班、灾险情速报、灾险情巡查等制度。在主汛期到来之前,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到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单位、监测人和受威胁的群众手中;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警示标志,明确避险路线和避险方式。强降雨和冰雪5融冻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重点防治区域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巡查密度,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定点监测、动态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发生灾(险)情时,应第一时间向上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4.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合肥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本地区、本部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专项应急预案。制定科学、严密、高效的应急工作流程和操作手册,健全群专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灾专业设备,落实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储备,确保发生险情或灾情时,能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加强监管力度,源头控制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执行《安徽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注重预防丘陵地区城镇建设、农村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三)突出重点,推进治理工作各地各部门应按照《合肥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0年)》等要求,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对6危险性、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尽快组织治理,对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实施搬迁避让。加快实施巢湖市凤凰山街道皖维西区田埠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四)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群测群防人员补助和农村居民建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应急调查和治理等工作正常开展。因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五)开展宣传培训和演练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介,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灾基本知识,重点培训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和群测群防人员。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防灾责任人的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群众的防灾的意识和避险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合肥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一览表序号行政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灾害类型可能威胁对象范围防治建议防治责任单位备注1庐江县白山镇白山中学不稳定边坡不稳定斜坡学生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庐江县人民政府2龙桥镇邢疃小学不稳定边坡不稳定斜坡学生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庐江县人民政府3龙桥镇凌安村10处滑坡滑坡村民、房屋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庐江县人民政府4龙桥镇安定村2处崩塌崩塌村民、房屋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庐江县人民政府5矾山镇东明村关庙崩塌崩塌村民、房屋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庐江县人民政府6矾山镇砖桥村洪瓦崩塌崩塌村民、房屋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庐江县人民政府7汤池镇三冲村滑坡、崩塌滑坡、崩塌村民、房屋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庐江县人民政府8汤池镇果树村芭洼崩塌崩塌村民、房屋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庐江县人民政府9巢湖市凤凰山皖维西区田埠滑坡、灯塔社区小山村不稳定斜坡滑坡、不稳定斜坡村民、房屋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巢湖市人民政府10苏湾镇包坊村山里许滑坡滑坡行人、车辆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巢湖市人民政府11夏阁镇圆通庵滑坡滑坡村民、房屋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巢湖市人民政府812巢湖市苏湾镇包坊村崩塌崩塌村民、房屋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巢湖市人民政府13合巢经开区半汤力寺庙不稳定斜坡不稳定斜坡村民、房屋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合巢经开区管委会14高新区大蜀山滑坡滑坡行人、车辆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市林业和园林局15野生动物园滑坡滑坡游客、行人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16庐阳区三国城滑坡滑坡游客、车辆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庐阳区人民政府17庐阳区四里河桥滑坡滑坡行人、车辆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庐阳区人民政府18蜀山区十里店村樊洼路滑坡滑坡行人、车辆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蜀山区人民政府19肥东县肥东包公镇阚集雷达站崩塌行人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肥东县人民政府20肥西县紫蓬山崩塌崩塌游客、车辆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肥西县人民政府21刘壮肃公墓园崩塌崩塌游客加强巡查监测,落实群测群防,工程治理肥西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