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案教育者:班级:时间:主题:培养健康的心理教学目标:1、解释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破除对心理问题的不正确认识;根据环境的变化,学会主动适应,自觉维护心理健康。2、说出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和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正确看待心理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2保持心理健康必须学会主动适应教学过程:(先举例引起学生对本次课的兴趣)某老太近些日子一直咳嗽不止,儿子就从药店买来止咳药给老太太服用,然而病情仍不见好转,老太太便说一定是儿子图便宜买了假药。于是她自己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医生给她看病时又详细又认真,然后给她开了止咳药。果然,老太太回家服药后不久,病就好了。她高兴地对儿子说,还是医院的医生医术高,开的药好!其实,医生给老太太开的药与她儿子买的药都是同一类型的,所含药物成分基本相同。只是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打心底产生了依赖感,加上医生和颜细语,对疾病解释得入情入理,无形之中起到了暗示作用,从而药到病除。这就是药物的心理效应。由此可见,人在任何活动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现象,吃药治病也不例外。重点讲解培养健康的心理1.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重点举例,便于学生理解)人在工作、学习、娱乐等所有活动中都有心理现象。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特征: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个性心理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议一议:(请学生回答)你能列举几种身边的心理现象吗?2.心理健康的表现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定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心理状态。它具有七个基本特征:智力正常。智商在90~110为正常,140以上为超常,70以下为智力落后。情绪稳定而愉快。意志坚定而控制力强。案例:小张从小就娇生惯养,事事由父母包办,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没有洗过自己的衣服。平时只要不满意,就大发脾气,有着任性的坏毛病。他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和同学讲话,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所以学习成绩一般。到了职业技术学校以后,他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是说话,就是开小差,或者干脆睡觉,经常受到老师批评。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改变不了。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总是大手大脚地花,缺乏合理的安排,是学校有名的“月光族”(即每月花光用光)。不仅如此,他后来又迷上了电子游戏,钱更是不够用,欠了很多债。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帮助他,但由于缺乏自制力,他还是我行我素,最终由于多门课程不及格,退学回家,至今他还后悔不已。可见,意志坚定,控制力强,是青年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心理素质。心理特征符合年龄特征。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要注意的问题:一是不能把暂时的、偶发的不健康的心理及其行为表现完全等同于心理不健康。二是要理解上述心理健康的表现只是一个相对衡量的尺度。三是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变化的。二、学会主动适应1.认清环境的变化所谓适应就是指个体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案例:小明是一位刚入校的职业技术学校新生,他在读小学、中学时,学习成绩尚可,上大学一直是他父母的愿望和自己的梦想,但中考的失利粉碎了他的理想。他想努力学习,但身边同学不像普通中学的学生那样用功,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打牌、聊天、看小说、上网吧、玩游戏上,谁要是读书认真一点,还会遭到他们的嘲笑。小明很反感他们的行为,可是身在这样的群体中,又没什么办法,他感到非常的迷惘和无奈,成天无所事事,不知该怎么办。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你能给小明出出主意吗?从普通中学到职业技术学校,从依赖父母到独立生活,从无须为生活烦心到面对就业压力,同学们面临的环境变化是较大的。第一是生活环境的改变。第二是学习环境的变化。第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想一想:(学生思考)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你觉得不适应吗?2.增强自我适应的能力面对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必须学会积极的适应。积极地适应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论满意与否,都能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使自己得到发展。消极的适应则是个人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具有的发展潜力,其结果是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改变。如何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的中各种矛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