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危机防护与危机管理王宏一、心理危机干预概述(一)心理危机的概念[案例]沙兰洪灾之痛。2005年6月10日下午2:30,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河上游山区突降暴雨,瞬间形成的洪峰引发泥石流,淹没了沙兰镇中心小学。当时有351名学生正在上课,学校立即组织躲险未能避免灾难发生,有105名学生遇难。分析:居丧危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心理危机干预概述心理危机:简称危机。指人们遭遇突然或重大生活目标挫折,运用个人常规处理问题的方法无法解决而出现的暂时心理失衡状态。(二)引发危机的原因1、重大自然性灾难或社会性灾难一、心理危机干预概述2、突发危重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的困扰3、丧失因素4、人际关系紧张一、心理危机干预概述5、环境适应问题6、矛盾冲突一、心理危机干预概述(三)危机的特征1、危机的二重性。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遇。2、危机的非医学性。危机是疾病的可能诱因,但并非病理过程。3、危机的个体性。“千人千面”。同一生活事件对不同人所诱发的危机强度不一样。4、危机的复杂性。是个体所处环境的所有方面交织成的一张网,不严格遵从因果规律。5、危机的时间性。通常持续6~8周。6、危机的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没有人能够幸免于危机。一、心理危机干预概述(四)心理干预的内涵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需要心理帮助的个体或群体心理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1、心理健康教育2、心理咨询3、心理治疗4、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干预形式一、心理危机干预概述(五)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及目标心理危机干预简称危机干预。是指应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法,对因突发性生活事件刺激导致心理危机的求助者进行心理帮助,使其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危机干预的目标:1、最低目标:使处于危机中的个体重新获得心理控制,防止自伤、他伤、自杀等恶果发生。一、心理危机干预概述2、中级目标:让受助者恢复心理平衡状态,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生理心理功能水平。3、最高目标:使受助者达到高于危机前的生理心理功能水平,促进人格的进一步完善。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国外,心理危机干预作为一种专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自上个世纪后期以来发展很快,已成为心理咨询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有的国家,心理危机干预已发展成为一门正式的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1、从民间组织的自发行为发展到由政府资助的专门职业。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美英等国最早的危机干预民间组织:“反对酒后驾车母亲组织”各种越战退伍军人组织消灭AIDS委员会……美国国家危机处理小组联邦紧急救助机构(FEMA)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危机干预与管理系统”西班牙马德里“3.11”火车爆炸案后,政府给每位遇难者家属都免费配备了心理医生……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由应对性干预模式向预防性的系统危机干预模式转变如针对自杀危机(全世界每年平均有100万人自杀。我国平均每年有28万人自杀,200万余人自杀未遂。自杀是我国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已实现从自杀救助向自杀预防的转变。在许多发达国家,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1979年,澳大利亚正式成立“生命教育中心”,现已成为一个国际性机构,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防治。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我国,心理危机干预事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第一例真正意义的危机干预案例:1994年新疆克拉马依火灾。◆第一个由政府创办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心:2004年5月在杭州成立。◆第一家设在心理专科医院的心理危机救援和研究机构:2004年12月在深圳市康宁医院挂牌。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现状:起步晚,发展快,任重道远。急待解决的问题:1、建立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心理危机干预事业。2、全社会共同关爱人民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环境质量。3、建立专业的人类服务工作者队伍。三、心理危机防护(一)心理危机防护的概念所谓心理危机防护,是指一种早期的、积极的心理危机干预,它以一般正常人和轻度心理失调者为对象,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危机预防和危机早期干预为目标,维护和促进个人与社会心理健康。三、心理危机防护(二)心理危机防护的对象心理危机防护以“一般正常人和轻度心理失调者为对象”。1、对普通人群的经常性防护面对全社会的所有成员进行心理危机防护的主要手段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危机其实是一种认识,有正确的认知,危机则会变成发展的机遇。三、心理危机防护2、对高危人群的重点性防护高危人群主要是指遭遇负性社会生活事件的个体或群体,这一人群大体上可分为3类:一是发展性危机人群: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二是境遇性危机人群:是指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所出现的危机;三是存在性危机人群: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所导致的危机。三、心理危机防护对这些高危人群,一是要通过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加以监控,二是要及早及时进行防护,以防止危机的恶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带来的危害。3、对轻危人群的选择性防护心理危机轻危人群是指那些在遭遇负性事件后心理由健康状态开始向危机状态转变的当事人,正处于心理危机的前危机期与冲击期。对心理危机轻危人群的诊断要有科学的方法,要通过观察、访谈、心理测验等手段来综合评估。三、心理危机防护(三)心理危机防护的社会支持系统1、社会支持系统的含义及构成社会支持系统(socialsupportsystem,SSS)的研究起源于对精神病患者的拯救。从社会学角度言,广义的社会支持可表述为社会总体对社会弱势群体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例如,从这一定义出发,可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定义为是一个由家庭支持、学校支持、社区支持、国家(政府)支持这4个子系统组成的综合体。三、心理危机防护从心理学角度言,社会支持是以个体(被支持者)为中心,个体及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支持者),以及个体与这些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支持性活动)所构成的系统。社会支持的内涵:其一,从功能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其二,从操作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量化表征。三、心理危机防护支持青少年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评估指标:①社会支持系统的结构特征,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即与儿童有交往关系的人的数量;与儿童有交往的社会关系的种类,如父母、同胞、同伴、亲戚、教师、邻居等;每一类社会关系由多少人组成,在网络中占有多大比例,如儿童的同伴数、教师数等,通过对比可以揭示各类社会关系在儿童社会生活中的相对地位和重要性,儿童与各支持者的交往频率和范围,儿童与支持者交往关系的持续时间,不同支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接触频率、观念或态度的一致性程度等。三、心理危机防护②社会支持的内容特征,主要有:满足自尊需要的支持,即有利于提高个体自我价值感的言语或行为;信息支持,即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指导;工具性支持,如分享、实物帮助和其他形式的亲社会性行为;陪伴和共同娱乐;情感支持,如向身处困境的人们给予情感安慰,等等。这些评估指标不仅具有文化特异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年龄适宜性,其具体内容和结构随儿童能力和需要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三、心理危机防护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一般认为至少包括3方面:①支持源,提供社会支持的关系网络成员;②支持行为或活动,网络成员给予被支持者的物质或精神的支持;③被支持者对支持活动的主观感知和评价。例如,儿童支持源为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父母、兄弟、祖父母(外祖父母)、朋友、教师。10种社会支持功能:可靠同盟、增进价值、工具性帮助(指导)、陪伴、情感支持、亲密(袒露),与他人关系的相对强度、冲突、满意度和关系的重要性。三、心理危机防护2、社会支持系统运作机制(1)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机制这不仅是国外心理危机管理发展的趋势,而且符合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①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其职能是对各种潜在危机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危机的处理提供有关策略和步骤,危机发生后,指挥中心要立即做出反应并负责指挥处理。三、心理危机防护②建立危机风险评估机制首先,评估政府可能遇到的各种危机,把握政府危机的数量、种类、性质、特点及其规律,对危机的形态进行分类,并根据危机的不同性质,对危机划分等级;其次,为每一类别或级别的危机制定具体的危机处理战略和战术;再次,监控危机的发生,注意搜集与危机有关的各种信息,监测危机发生的概率和趋势,分析危机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危机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三、心理危机防护③加强危机训练与危机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危机意识一是经常进行危机训练和演习,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树立危机观念;二是大力普及有关危机的知识,让公众掌握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明确个人在危机中的职责。④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危机事件处理中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这是政府危机处理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由政府出面构建社会民间救助组织,组建社会义务工作者队伍是政府危机预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三、心理危机防护⑤培育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首先,要建立诚信、友爱、信任、关怀的人文社会环境,建立社会的信任机制。其次,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提高公民抵抗危机的心理承受力。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危机的恐惧。三、心理危机防护(2)以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围绕“知、情、意”的教育和培养展开。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运作构建全民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增强国民的整体心理素质。其中,各级各类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单位,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机构,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心理危机防护采用生动活泼的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扎扎实实地抓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完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发展。加强和谐社会与组织建设,优化个体心理选择。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整个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从供给转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步入的信息时代,也可以说是心理选择时代。社会群体心态的优化,会对个体心理选择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三、心理危机防护坚持以防为主、防护结合的方针,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结合起来。应对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求助者及时提供心理帮助,化解消极心理;对心理危机求助者,给予真诚的关爱,及时提供心理干预,以防止重大事故、案件和重症精神病疾患的发生;对突发灾难性事件,应立即启动干预预警机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实施危机干预。三、心理危机防护三、心理危机防护(3)防、护结合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具有预测危机、防范危机和处理危机的职能。它是通过预警系统对预警对象和范围、预警指标、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发出危机警报,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以便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三、心理危机防护①建立心理卫生电子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完善集普查、教育、咨询、跟踪、干预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②确定预警对象、指标学校的预警对象,可分为群体对象和个体对象。群体对象如贫困生、复读生、优秀生、独生子女等;个体对象是指具有某些人格特征、家庭教养环境和行为表现偏常的不特定的个人。三、心理危机防护可选取4组共15个预警指标作为预警信息分析的依据:A.个体发展状态指标,包括学习动力、兴趣、成绩;就业信心;成长机遇;个体人格、气质特征;个人对挫折的应对方式;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B.社会环境指标,包括与家庭成员、父母的关系;家庭及教养环境;对学校教学、管理、生活的满意度;对社会氛围的满意度;C.人际交往指标,包括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和满意度;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看法和满意度;D.负性情绪指标,包括负性情绪类型、强烈程度、持续时间、排解方式;刺激源;躯体症状。三、心理危机防护③评定预警指标首先是危机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危机发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其次是预警信息分析。在对信息的分析方面,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任何虚假、失真的信息都会导致因预测不准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