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外国设计史第三章外国设计史西方现代设计史2俄国——构成主义1荷兰——风格派3德国——包豪斯一、荷兰——风格派(★)1、风格派的四点特征:(1)将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抛弃,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2)研究基本元素的组合,达到形式美的变化与统一;(3)艺术家对非对称性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运用;(4)造型上,反复运用几何结构;色彩上,重视基本原色和中性色(黑、白、灰)。第三章外国设计史1917年牛的抽象第三章外国设计史2.风格派主要成员的设计(1)杜斯伯格1917年,塞尚的《玩牌者》第三章外国设计史1918构图二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面积巨大,饱和度高。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中性色(黑、白、灰),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红、黄、蓝的构成》第三章外国设计史(2)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息。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第三章外国设计史(3)里特韦尔第三章外国设计史什罗特住宅建筑大体上是一个立方体,墙板、屋顶板和楼板伸出,形成横竖相间、错落有致、纵横穿插的造型,不透明的墙片与透明的大玻璃窗的虚实对比、明暗对比、透明与反光的交错,造成活泼新颖的建筑形象。什罗特住宅它由机制木条和层压板构成,13根木条相互垂直,形成了基本的结构空间,各个构件间用螺钉紧固搭接而不用榫接,以免破坏构件的完整性。椅的靠背为红色的,坐垫为蓝色的,木条漆成黑色。木条的端部漆成黄色,以表示木条只是连续延伸的构件中的一个片断而已。第三章外国设计史二、俄国——构成主义(★)1.构成主义的起源(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13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在俄国产生了。(2)设计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第三章外国设计史《绘画浮雕》,塔特林作,1914—1917年,木板上金属及皮革,63x53厘米。塔特林悉心实验的一个典型。这些真实的物体被安排在真实的空间里。每种材料都清晰地显示着各自的质感。它们组合在一起,彼此呼应和联系,产生节奏和意味,构成了一个与客观自然毫无瓜葛的独立的艺术世界。在此,塔特林以其全新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空间中形体的新秩序。第三章外国设计史(3)构成主义风格来源(★)①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是毕加索。立体主义艺术的中心是如何使用二维的平面展现三维的形态。②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③至上派——马列维奇,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简单的形式作画,利用最少的色彩,一般只用黑白将抽象的具有动感的几何母题置于单色背景上,造成视觉冲击力。第三章外国设计史《亚威农的少女》,毕加索作于1907年,油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在这幅画上,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被破坏得井井有条:所有的形象包括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带阴影的几何块面构成三维空间的感觉。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立体主义第三章外国设计史《白底上的黑色方块》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长久以来艺术一直支离破碎地与诸多非艺术因素交织混杂在一起,而无法获得真正的纯粹造型。他把绘画从一切多余的及完全不相干的杂质中解放出来,在画中寻找一种最朴素的元素,这一元素就是这个黑色的方块。“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方块:感情,白底:超越此感情的空间。至上主义2.构成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列捷斯基:1919年《用红色楔形打败白色》招贴第三章外国设计史(2)弗拉基米尔·塔特林:雕塑(VladimirTatlin,1885—1953)第三国际纪念碑目的:建造一座比埃菲尔铁塔高出三倍的无产阶级纪念碑。模型材料:铁丝、木片第三章外国设计史1、包豪斯的历史包豪斯(Bauhaus):Bau建筑+haus房屋=建筑之家另: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主张设计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讲求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三、德国——包豪斯(★)第三章外国设计史包豪斯经历了三个时期:魏玛时期,迪索时期,柏林时期(★)经历了三任校长:格罗佩斯,迈耶,米斯·凡德洛(★)形成三个发展阶段: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迈耶的共产主义和米斯的实用主义(★)因而,包豪斯兼具有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浪漫和乌托邦精神,共产主义政治目标,建筑设计的实用主义方向和严谨的工作方法的特征,造成了包豪斯丰富的精神内容。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所设计学院,建筑学院所没有的高度文化特征,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第三章外国设计史学校采用“工厂学徒制”的教学方式,师生以师徒相称,教师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担任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部分教学的“形式导师”,一部分是担任技术,手工艺,材料部分的“工作导师”。这种双轨制体系成功地培养出了既具备现代造型基础,又掌握机械生产,加工技术的新一代设计师。包豪斯创建了许多与设计教学相关的实习工厂,是教学实践的场所。主要有:编制工厂,陶瓷工厂,木工工厂,书籍装帧工厂等。2、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