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当中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个案社会工作中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陈伟涛学习目的:学习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知识掌握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与技巧了解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个案过程评价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优点和不足第一节:相关背景与理论知识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由来(一)社会调查时期的个案工作(二)心理学派一统天下(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出现(一)社会调查时期的个案工作个案工作萌发于社会问题。迅速的产业革命的反功能之一便是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表现为城市贫民急剧增加、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受到挑战等等。所有这些社会问题都将直接威胁着社会体系的稳定。政府、宗教团体和有识之士都不得不对上述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慈善事业组成部分的“友善访问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访谈工作。虽然此时尚且没有系统成型的个案工作理论,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具体的工作中推论出其背后的理论假设是“社会取向”的。具体表现如下:1、关注层次:宏观层次——社会体系的稳定,而不是微观层次——心理调适2、方法领域:社会学——社会调查;统计学——统计分析;而不是心理学领域3、解决办法:社会政策、慈善事业;而不是心理咨询。(二)心理学:一统江湖数十年1.精神分析学派的横空出世20世纪20-30年代,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占据着个案工作的绝对主流。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理论维度如下:⑴“冰山理论”——意识、潜意识、无意识⑵“自我理论”——本我、自我、超我⑶“本能理论”——生的本能、死的本能⑷“梦的解析”——进入潜意识、本我、本能领域⑸“泛性理论”——性压抑和性挫折,尤其是早期的性挫折是精神问题的根源2.各种心理学派争奇斗艳1、认知心理学2、行为主义心理学3、人本主义心理学……(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出现单纯的心理疗法实践了数十年之后,人们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心理咨询的方法许多问题不能根本解决,或者只能获得暂时的解决。许多案主的现实问题是由生理因素、社会因素或者社会环境造成的。如果期望这些问题得到彻底改观,生理因素、社会因素或者社会环境将是不可回避的根本性原因。案主问题的发生,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大致有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在发生作用,并且这三方面的因素还存在着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心理状况既作为一种自变量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同时又作为因变量在接受着生理状况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生理状况和社会条件也如此。所以,案主问题的形成是生理、心理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基于此,逐渐形成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最早是由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M.C.Jarrelt)在1928年提出的,但最早使用“心理社会”这个名词的社会工作者是美国史密斯学院(SmithCollege)的夏健士(F.Hankins),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C.Hamilton)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整理,后来芝加哥大学的托尔(C.Towle)对汉密尔顿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修正,成为以心理和社会治疗为主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托尔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霍利斯(F.Hollis)出版了《个案工作——一种心理与社会治疗》一书。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核心概念“人在情境中”——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核心概念“人”:作为主体的自我,由“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因素构成。“人”:作为客体的案主,其问题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情境”:对个人的心理、生理、行为产生影响的初级群体、次级群体、社会因素、社会条件,以及个人心理、生理与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状态。“人在情境中”指的就是,个人虽然是由“心理”、“生理”两方面结合而成的,但是问题的产生却是由“心理”、“生理”和“社会”这三种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恶性互动”或者“不适应”——案主问题发生的根源“良性互动”或者“适应性”——个案工作的目标。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一)对人性的假设1、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2、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认知的,也是可以被改变的。3、人的早年生活经验会对现在或未来生活产生重要影响。4、人的行为是可以被预测的。(二)对求助者问题的假设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导致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人的当前行为会受到早年生活经验的潜在影响。2、当前社会环境的不适会引发案主的行为问题。3、人的行为出现问题是因为人的人格结构出现了内在问题。(三)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非常强调案主的人际沟通状况。认为人际沟通是打通个人与社会之间互动的桥梁。只有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的状况才有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互动。它将关系到求助者的家庭关系、社区环境和社会角色扮演,对案主的自我意识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帮助案主习得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是个案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四)对求助者价值的假设1、要尊重案主,接纳案主。2、应该承认案主的需要,并以案主为中心。3、应该承认案主自决的权利,引导案主自主成长。4、应该鼓励和协助案主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自我。5、应该尊重案主的差异性,多强调个性化治疗。依据以上这些基本的理论假设,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要求个案工作者在采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时坚持以下七项原则:个别化接纳当事人自决权不批判态度表里一致保密受控制的情绪反应。第二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与技巧按照工作关注问题的层次,可以将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划分为三个类型:一、心理层次的治疗二、沟通层次的治疗三、社会层次的治疗一、心理层次的治疗心理层次的治疗方法反思了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心理学传统。它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案主的心理问题,治疗的手法也集中在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根据工作者与案主在专业关系中的地位关系,又可以将心理层次的治疗分为反思性治疗和非反思治疗。反思性治疗也被称为反思性讨论或者反思性沟通动力技术,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人在情境中、心理模式动力、人格发展。(一)非反思性治疗1、心理支持。支持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常用方法之一,其核心是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同感和信任等削弱案主的焦虑和不安。技巧:1)非物质性技巧:表示了解、接受、同情、信任、乐意帮助的态度,专注的聆听、温情的语调、不时点头、友善的脸容、保证。2)物质性技巧:实物帮助2、直接影响。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案主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扰的消除。技巧:1)强调:工作者通过突出案主好的方面增强其改变的积极动机,用点头同意或表示重视的姿态去鼓舞当事人实践一些他本已有的念头。案主:我虽然知道不完成中三便辍学对我的前途很有影响,但我又不舍得放弃这份薪水高的工作。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工作员:你刚才说未完成中三便辍学对你的前途很有影响,似乎你仍很重视你的前途,很想继续读书。是吗?2)提议:工作者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提出某些改变的建议,由案主自主决定是否需要采纳。案主:自从我外出工作后,三个孩子成绩差了又学坏了。我丈夫经常指责我因外出工作而疏忽了对孩子的照顾。近来他对我的感情也好像淡了,看来我有点得不偿失。工作员:既然你的工作使孩子和丈夫都受到这么严重的影响,我提议你还是辞了制衣厂那份工作,取一些布料回家加工,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还可赚些零用钱。你认为如何?3)忠告工作者向案主提出某些工作者认为必须采取的行为。案主:我女儿安安虽然已经上初二了,我这个做妈妈的还是不放心,仍要每天接送上学放学。工作员:安安已经十四岁了,她平时也十分听话和谨慎,她们学校离你们家两个站。如果你想不像以前那样凡事都依靠你的话,我认为你以后最好让她自己上下学,这样她才有机会慢慢学习如何独立。4)坚持工作者直接指出案主的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指导案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案主:我不喜欢父母经常罗嗦我,我已经十五岁了,他们还当我是小孩子。我决定搬出去住,自己出去闯天下,我不相信自己会饿死。工作员:我认为你这个离开家庭的想法是十分危险的。你这个年纪根本没有人会聘用你,你又没有任何的具体计划。如果你遇到坏人,后果更不堪设想。无论你和父母的关系怎样,都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人会尽力帮助你的。5)干预工作者直接介入案主的实际生活,以避免案主生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工作员不是因过敏反应行事,他必须有充分的法律或人权理由支持其行动。对社区资源知识和行动步骤有充分的把握。进行实际干预时工作员应具有坚定和仁慈的态度,以免引起案主的恐慌。3、探索-描述-宣泄工作者通过案主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案主的问题,并为案主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疏导案主的情绪冲突。1)陪同案主探索某些不愉快的生活经验2)帮助案主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和不满3)协同案主适当减轻超我和自我对本我的压制,与案主一起进入案主的潜意识和无意识世界4)区分建设性宣泄和破坏性宣泄(二)反思性治疗1、现实情况反思——人在情境中当案主遇到内心困扰、人际关系失调或者生活困境时,通常无法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生活状况。工作者通过一些专门的治疗技巧协助案主对其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心困扰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所以,现实情况反思指的是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让案主了解自己的现状,让案主了解自己的反应。(1)外在反思——他人、健康及情境。不少案主因知觉歪曲或缺乏知识而引起错误的观念。(2)内外在反思——决定、后果及变通。工作员可运用引导技巧使案主了解其行为及决定是如何影响别人及他自己。此外,也协助案主留意一些自己忽视了的情况和衡量一些后果的好坏。工作员:李太太,当你时常在亲友面前指责国雄不中用时,不知他有什么感受?(3)内在反思——内省。工作员协助案主对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有更深入的意识。过早采用解释或阐释的方法是不适当的,这样只会带来一些否认或理由化的反应。工作员可用支持技巧来引导案主较自如地谈及一些隐藏的感受,如耻辱、愤恨、别人的批评等。工作员:有时要父母毫无怨言地照顾一个严重低能的孩子是不容易的。(4)对环境刺激的反思帮助案主认识外部环境刺激与自己错误观念之间的联系。(5)自我评估案主对自我形象的认识以及自我能力的评估,工作员可以引用外在现实来纠正案主错误的自我形象。2、心理模式动力反思案主的问题同时还涉及以前经历的影响,尤其是早年的痛苦经验。所以,心理模式动力反映是社工根据求助者早年的痛苦经验,对求助者不良行为的形成的原因进行追溯,进而协助求助者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心的反应倾向(方式)。工作者需要协助案主认识、理解自己的内心心理倾向,分析自己的内心反应方式。包括:案主的情绪反应方式、认识事情的方式、动机的模式等。工作者需要指出案主经常采用的不良反应方式(如心理防御机制等),引导案主直面自己的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3、人格发展反思人格发展反思是指工作者帮助案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早年痛苦经验,协助案主发现他的某些性格特征或行为来自于早年经验的影响,促使案主对这些影响加以适当的控制,以解决案主的困难,提高案主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调整案主的人格发展。案主早年未被满足的需要和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对其人格的发展影响很大,人格发展反思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成长中的重要影响事件、周围他人对自己的影响等。1)宣泄工作者首先需要给予案主一定的机会宣泄长期被压制的需要和情绪冲突,以便与案主共同深入探讨其早年的痛苦经历.2)分析在案主宣泄内心矛盾和冲突之后,工作者就需要与案主一起探讨其早年的不幸经历,把案主的早年感受与其现实的不良行为联系起来,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3)修正在案主了解其不良行为的根源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帮助案主重新评估以前的经历,调整案主现有的人际关系。二、沟通层次的治疗个案工作的案主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人际困扰。沟通层次的治疗就是专门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