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报告题目:把自己藏起来,有时是为了被寻找报告作者:专业班级:社会工作学号:201507340327联系方式:***********************管理学院个案社会工作报告个案社会工作报告一、案主来源:南充一中新区二、案主基本资料性别:男年龄:18户口:农村■城市□婚姻状况:是■否□教育程度:高中家庭成员:3人三、案例背景案主陈某,今年18岁,农村人,是南充一中高三的一名学生,性格比较内敛,喜欢上网。平时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整个高中阶段和身边的同学乃至家人都有着强烈的疏远感。从来不玩游戏的他,到了高二接触到了英雄联盟,现在整天都沉溺于游戏世界中。父母在案主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就到上海务工挣钱,让她记住在姑爷家中。现在因为案主在城里读书,每学期要支付一大笔学费,父亲不得不常年在外干工地,忙于工作的他有时过年都没时间回来和家人团聚,所以能见到案主的机会也不多,更谈不上关心,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打电话。但是父亲对案主的要求一直都很高,他给孩子定的目标是考上上海交通大学。每次通话时他并不关心案主的身体和情感状况,而是关心他的考试如何,当案主考试失利时,就用“真没出息”“养你何用”等语言训斥案主。上高中时,案主母亲放弃了工作回家陪读,因为此事,母亲还和父亲大吵了一架,导致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太融洽。为了能让案主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没让案主住校,而是在学校外面给案主租了一间套房,每天为做案主做饭,每天生活费还给不少。就这样案主的成绩都还不错,有好几次考到年级前几名,但是成绩并不稳定。到高二时,案主在班上和一名男生发生了矛盾,生闷气,晚上很晚才回家,母亲以为孩子是在学校上自习上到很晚才回来,就没太在意。后来案主每天晚上都很晚才回家,周末说去图书馆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但是月考成绩却一次比一次差,这让母亲感到疑惑。直到有一天母亲接到案主案主班主任的电话说案主上课经常打瞌睡,每次到体育课就逃课,才引起了她的重视。她去了学校,从同学的口中得知案主到高二后很喜欢学校外面的网吧上网玩游戏,在班上也不爱和人说话,常常望着书发呆。母亲找案主谈了好几次,但是案主每次都和她吼,说他不想学习,不想读大学,让母亲别逼她。我参加了今年南充一中美术联考的工作,在校门口遇到了案主的母亲,她得知我是西华师范大学的学生,于是就向我透露案主的情况。我刚好是学社工的,就以实习的名义,无偿给予她帮助。四、问题评估在上述情况中,我认为案主陈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性格从陈某的家庭中可以看出,案主可能从小就很少受到家人的关爱,感情上一直都是处在封闭状态。父亲对案主的高要求以及母亲的后知后觉让案主就算遇到了感情问题也无处倾诉;从农村到到城市生活让他难以适应,并且伴随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让他不愿意或者不敢向身边的同学深处橄榄枝,这些都加重案主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久而久之,案主就开始在游戏中寻找精神的寄托。(2)外在压力压力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压垮一个人。在我看来,案主父亲替他制定了一个目标,对一个独生子并且从小就很少受到关爱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案主本身成绩就不是特别拔尖,而父亲对他的高期望却让他踹不过气。在他考试不理想时就说出一些令他心碎的话,让他自己再次遭到打击,最后选择在网络中释放自己的压力。(3)人际沟通案主从小就远离父母,缺乏与父母、家人有效沟通的机会,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较为淡漠;高中后,案主在校外住,每天除了上课和同学在一起之外,其他时间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这令案主的内心长久的受到压抑,各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宣泄;而长久的“与世隔绝”又加剧她内心的不安与焦虑,特别是她对外界的疑虑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使她害怕与人交往,以逃避现实的态度来摆脱心理的困扰和阴影,这些因素造成了案主人际沟通的障碍。(4)家庭因素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其成长的一大因素,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很大作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和睦,而且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和睦的家庭、和谐的亲子关系,不仅利于和孩子进行沟通,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从而更能促进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实现自身的理想而奋斗、进取。而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希望家长能够成为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制家长的身份。因此,融洽、民主的家庭可以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决心,同时,还可以使孩子的思维及潜力得到尽情的发挥。相反,如果一个家庭中,整天对孩子进行指责、批评,那么,会让孩子对家庭产生恐惧心理,使孩子内心出现焦虑、叛逆情绪,不服从父母的管教,对父母产生很大的不满,在这样的家庭中,由于孩子得不到温暖,就会产生不安全感,造成了强大的思想负担,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五、理论基础1.据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人的心理结构由无意识、意识、潜意识三个系统构成,而与之对应形成的个体人格又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本我,相应于无意识层次,是人格的基础部分,其惟一目标是追求本能的满足,如食欲、性欲等,它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相对于经验的、理性的意识系统,包括如记忆、知觉、情绪、动作、思考等,其作用是向本我提供外界消息,帮助本我从外部世界获得本能的满足,同时避免由于盲动而遭致危险,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包括良心、道德、理想宗教感、社会感情等人性中的高级本性,在人格中是社会力量的代表,是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在个体人格中的反应,是“理想的自我”。它们三者之间只有保持相互作用的平衡,才能使个体的人格健康发展。其中,自我既要作本我的忠仆,又要为严厉的超我所监视,同时还受外界的挫折。而一旦它们之间的作用彼此失衡,就会导致个体人格失常,引发各种诸如焦虑、人际障碍等症状。案主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从小情感就没能在家庭中得到满足,使得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作用失衡。2.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期望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有巨大的影响。期望就如同一把双刃剑,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只有当人们正确的去确立目标是才能有好的效应,这就要求人们拥有好的学识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实验可以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与老师的关注度成正比的。首先、期望要合情合理。期望效应合理就是要符合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需要,符合时代的潮流,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期望要具有可行性。这里的可行性是指符合行为主体的主客观条件,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从客观上讲是合理的,而主体行为上是不可能的,那么这种期望还是不能转化为主体需要,更不能内化为主体动力。第三、期望要具有挑战性。只有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超出于原有水平,但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期望,才有吸引力,才有激励性。可望而不可即的或随手可得的期望都是不可取的,俗话说:跳一跳可摘到的桃子最甜。第四、期望要内隐。教育者的期待不应当是赤裸裸的“现金交易”,而应当是温情脉脉的感化;不应当是口头上的说教,而应当是满怀期望,含而不露地潜入学生的心灵。大喊大叫只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第五、期望要持久。期望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即使一时看不出明显的效果,也不要灰心丧气。须知学生领会,接受师长的期望,需要一个过程,在活动中作出成绩,也需要时间,任何急躁情绪,都将适得其反。第六、不要把期望变成负担。显而易见,在上述案例中,父亲对案主的高期望在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让孩子产生了“你让我那样,我偏不那样”的逆反心理,最终导致案主厌学。3.据“人在情境中”理论看来,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其中,案主所受的困扰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①儿童期未能满足的欲望与需求一直带进了成年期,从而导致在情境中的不合理的要求;②来自环境的压力;③自我和超我受到损害。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困扰都会使案主面临压力,如果压力达不到及时的释放和缓解,那么个体人格的发展就会随之受损。在该案例中,案主陈某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亲在其未成年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忙于各自的事情而忽视了对她的各种心理需求,特别是亲子情感的交流,这造成了案主养成了自闭、不愿与人交往的内向性格。4.根据家庭心理学中的家庭气氛类型分析,家庭情绪气氛可以划分为融洽与对抗两种类型。家庭中的情绪气氛是由家庭中全体成员所造成的,但主要由夫妻关系所造成。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庭悲剧将要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在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案主出现问题之前的家庭气氛是属于对抗型的。这种气氛对孩子对于案主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在这种气氛下案主的心理受到了扭曲,也是造成孩子误入歧途的主要原因之一。六、服务目标1.总目标提高案主的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缓解案主的家庭压力和学习压力,走向更好的生活;帮案主重拾对学习的兴趣,戒除网瘾。2.具体目标(1)帮助案主增强表达自己的能力,教授案主如何推销自己和解释新朋友的知识,让他逐渐融入社会当中。(2)帮助案主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而不是消极的去面对。可以告诉他一些健康的娱乐方式,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让他了解到现实世界的美好,不再想着虚拟的世界的东西。(3)促进与案主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巩固和加强案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逐步转变父母对为案主的“刻板印象”,尽量为案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服务计划与过程1.和案主及案主母亲母亲面谈探讨现状。了解案主的家庭情况和案主现在的状态,给问题的解决做难易评在决定要不要立案。在面谈中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另一方面要向案主母亲坦诚自己的身份、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服务对象的疑虑和敏感度。2.学习理性情绪治疗法,改变非理性信念。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学习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让服务对象明白非理性信念对人的影响,并从自己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并讨论如何消除非理性信念;3.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资料。与服务对象讨论对家庭的理解,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增强沟通交流能力,消除沟通障碍;4.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我和现状。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分析其现状,为自己确立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迎接中考的到来;5.鼓励和赞赏服务对象。社工要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6)实施具体治疗计划(一)第一阶段目标:同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收集服务对象学习和家庭方面的资料。主要内容: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为了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接纳,社工从服务对象的兴趣着手,从服务对象喜欢的网络游戏谈起,并运用同感、尊重和接纳等技巧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谈话中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如对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等几个方面。通过第一阶段的会谈,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服务对象很乐意接受社工的帮助,并和社工一起探讨制定了服务目标,并很高兴答应社工约定的下次见面的时间。(二)第二阶段目标:消除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增强家庭沟通,理解父亲的期望。主要内容:让案主试着换位思考,想想在外面辛苦工作的父亲和为自己读书放弃工作的母亲,让他产生移情。同时给予其发泄的机会,使其情绪得以疏导。另外和案主共同学习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寻找服务对象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并提出消除非理性信念的办法。社工和服务对象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更好的增强家庭沟通,从而从家庭系统中获取更多的支持。通过第二阶段的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