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义乌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12〕92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义乌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列入我省省级“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七日义乌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为贯彻国家推进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全力建设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加快建设商贸特区、市场新区和国际陆港城市、金融生态城市、制造业洼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文明信用城市、幸福和谐城市等“两区六城”,制定《义乌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根据《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与《义乌市域总体规划》和《义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相衔接。《规划》是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中的专项文件,是义乌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为义乌全市,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一、发展条件(一)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积极探索对外贸易新模式,在贸易结构、市场流通规模、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市场硬件改造提升工作基本完成,新增市场经营面积242万平方米。专业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一期工程启动建设,进口商品馆、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和山海协作地区馆建设完成。市场功能不断创新突破,义乌指数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等积极展开,编制发布全国首个“市场信用指数”和《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电子商务市场迅猛发展,集聚各类网商5.5万家。市场与会展互促互融,新增3个国家级展会,新建全省最大的国际博览中心。物流集散水平不断提高。区域性物流中心基本形成,年快递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十强,义乌物流园区被列为部省共建“五大物流基地”之一,已成为浙江省主要内陆港和全国重要的零担货运配载物流枢纽之一。物流便捷程度不断提高,与宁波—舟山港间的大通关、直通关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成为省政府确定的三个“大通关”试点城市之一。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可满足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市场交易规模稳步扩大。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总面积达到500余万平方米,商位7.3万个。市场交易总额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年总成交额达到621.1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年交易额达到456.06亿元,连续20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市场出口贸易取得新突破,2010年全市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32.7%,经义乌海关监管的小商品出口达57.6万标箱。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大增强,全国20万家中小企业为义乌市场直接供货,全国许多重要中心城市兴办了以义乌市场为“母市场”的二级市场。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功能逐渐由“出口单向”向“出口、进口、转口三向”转变,市场贸易结构逐渐由“买卖全国货”向“买卖全球货”转变,贸易内容由传统的小商品贸易逐步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拓展。国际小商品贸易流通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列入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义乌国际商贸城和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列入首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2010年对外投资爆发式增长,完成境外投资2166万美元,同比增长423%。贸易对接活动日渐频繁,多次举办境外投资贸易洽谈和义博会境外展。贸易主体引进取得较大进展,全年新增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414家,入境境外客商突破42万人次,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时间由3个月延长至半年。贸易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包括:国务院批准义乌为全国首批外事审批权试点县级市,批复商务部在义乌举办国际性展会;最高人民法院在义乌试行县级市可管辖涉外民商案件、审理部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国家部委在义乌开展多项先行先试工作,商务部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义乌监管点连续五年临时开放;国家质检总局在义乌设立检验检疫机构,试行市场采购商品检验监管扶持政策;公安部授权义乌受理、审批、发放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中国贸促会批准在义乌设立签证点;中国贸仲委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处;中国银监会相继批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义乌设立二级分行;义乌海关正式设立。尽管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国际上成熟的国际贸易中心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一是市场体系和贸易支撑平台有待完善。义乌进口贸易刚刚起步,转口贸易、服务贸易尚需破题,有形市场、无形市场融合发展程度不高,金融、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建设仍待加强,物流、信息等贸易服务配套建设相对不足,与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二是贸易层次难以体现国际竞争力。从贸易主体上看,尚未形成以跨国公司为主要纽带的现代贸易主体网络,且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贸易主体网络仍处于培育阶段。从贸易内容上看,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依靠价格竞争力取胜的传统格局仍没有根本改变。从贸易渠道上看,处于商品流通链初级环节,难以形成对国际贸易中心的贸易载体支撑。三是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贸易环境自由化不足,通关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现行外贸监管政策和促进体系无法适应义乌市场商品交易规模小、种类多、更新快、交易频繁的特点。现行的行政资源仍以县级市标准配置,监管权限、人员编制与机构责任和国际贸易需求明显不相匹配。四是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能力不强。“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不具备定价功能,无法形成类似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对价格的指导作用。同时,小商品编码仍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规范、统一、高效的电子交易、展示、监测、管理平台。(二)发展背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上升为国家战略举措。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成为全国第10个综合改革试点和全国首个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既是国家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的有益尝试,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有力抓手,更是义乌未来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义乌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第一推力”的作用,坚定不移地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闯出一条新路子,开创一片新天地。我省着力强化陆海联动,推动山区和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强化陆海联动、山海协作,促进我省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省政府正组织编制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义乌作为浙江中西区域市场化程度最高、集聚辐射能力最强、区域合作交流最活跃的城市,是“商贸带动”模式的典型县市,更要从中抓住机遇,努力为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建设集聚优质的要素资源、开拓广阔的发展腹地。义乌深入推进“两区六城”建设。“十二五”时期,为顺应新形势、适应新变化,义乌在“国际商贸名城”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两区六城”战略。“两区六城”战略的提出,提升了“三中心两高地”的目标,赋予了“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新的内涵,体现了国际商贸名城的传承与创新,是新时期、新阶段义乌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建设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是“十二五”时期义乌全力建设“两区六城”的核心内容、关键载体、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这要求义乌在“两区六城”建设的引领下,加快推进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建设。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为总目标,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以建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为目标,着力推动市场转型升级,着力集聚高能级贸易主体,着力构建高水平空间载体,加快提升市场“走出去”能力和推动产业转型能力,加快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营造国际一流的商贸发展环境,为尽早成为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和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建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奠定基础。(二)目标定位至2015年,初步建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实现五个基本形成。——基本形成市场、物流、会展、信息、金融等互为支撑,内贸和外贸互相融合,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同步发展的总体格局。贸易总量进一步提升,地方自营进出口总额超过50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10%;进口总额达4.2亿美元,出口总额达46亿美元;义乌海关监管集装箱出口量力争达到110万标箱,年均增长14%左右;服务贸易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基本形成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程度高,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流动顺畅的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流通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与贸易相关的信息实现公开、透明;境外人员流动更加便利、安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全过程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融,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互通,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举,贸易要素集聚、贸易主体活跃、知识产权保护有力的市场结构。市场流通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经营面积达580万平方米;门店数达8.8万个;全市市场成交额突破98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电子商务成交额500亿元,年均增长约40%;市场外向度达72%以上。——基本形成全球小商品交易与定价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与跨国采购中心、国内无水口岸小商品集散中心、国内小商品市场流通中心等功能构架。服务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7%以上;“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产品开发不断深化,小商品“晴雨表”影响力不断增强;取得国际认证的注册会计师、律师、咨询机构及人员大幅增长;全球跨国采购商、跨国批零商和区域营销总部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外商年入境人次达54.8万人;建成东部沿海重要的商务会展基地。——基本形成贸易设施完备、信息化程度高、服务体系发达、社会包容性强、法制环境优良、政府廉洁高效、社会治安良好、人居环境舒适的商贸环境。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政策制度安排,贸易总量和效率达到国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小商品贸易量占全球小商品贸易总量比重不断提高,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基本建成。义乌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发展主要指标主要指标2010年实际值2015年规划值2020年预期值增长率(%)市场总体规模市场营业面积(万平方米)4005808407.7市场门店数(万个)6.68.8116市场成交额(亿元)621980157810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亿元)456740119110市场流通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9051089812电子商务成交额(亿元)90500152540贸易总量规模自营进出口总额(亿美元)31.250.28110其中:进口总额(亿美元)2.64.2710出口总额(亿美元)28.6467410集装箱出口量(万标箱)57.611021114主要指标2010年实际值2015年规划值2020年预期值增长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5456582国际化程度外商年入境人次(万人)39.154.877[7]市场外向度(%)6572797义博会外贸成交额(亿美元)11.618.63010转型升级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32.23.5[0.9]注:[]内数据为“十二五”累计数。三、重点任务(一)推动市场发展转型升级按照“拓展市场、创新市场、提升市场”的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市场体系,积极提升市场功能,探索现代贸易流通新方式,推动市场与会展联动发展,构建多产业联动、多业态融合、具有国际国内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专业市场体系。加快形成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出口市场和进口转口市场共同繁荣的局面。一是加快建设集展示、交易、仓储、信息发布、技术交易、售后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身,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联动、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互促的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努力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加快一期一阶段工程建设,确保在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