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建议将隔代教养家庭的家庭教育放在第七章哈,至于具体放在哪一节,就请您做决定吧。最近在弄课题申报书和上课,所以拖到现在,实在不好意思。您先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我再改哈。)第七章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第节隔代教养家庭的家庭教育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普及化,使得“4+2+1”家庭成为主要的家庭模式;与此同时,在城市化进程加剧、妇女劳动率提升和夫妻忙碌(就业、进修、求学、经商等)原因影响下,父母无暇照顾子女,不得不将其交由祖辈抚养。这是近年来常见的社会趋势,也逐渐演变为社会问题。如何清楚地认识隔代教养,如何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隔代教养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这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隔代教养概述(一)隔代教养的含义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者对隔代教养(教育)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其中,有人认为隔代教养是相对于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而言,即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和养育,亲子教养和隔代教养共同构成家庭教育的主体。①也有人认为隔代教养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全部责任。②我们认为,隔代教养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从现象的角度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隔代教养。隔代教养,又称隔代教育,是指年轻父母因为各种原因(就业、进修、求学、经商等)无暇照顾子女,不得不把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主要或全部责任交由祖辈的教育现象。(二)隔代教养的现状近二十年间的美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参与孙辈的生活和教育③:1.与孙辈生活在一起;2.合法监护照顾孙辈;3.常规地照看孙辈。据估①李洪曾.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东教育,2006,(11).②段飞燕,李静.近十年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04).③③KathleenMRoe,MeredithMinkler.GrandparentsRaisingGrandchildren:ChallengesandResponses[J].Generations,1999,22(4).25-32.计,在美国有5%—10%的18岁以下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调查表明,10.9%的祖辈抚养孙辈至少六个月以上。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祖辈对孙辈的教养在国外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国内,儿童家庭抚养中祖辈家长占据重要地位。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71.95%和73.45%。②《新闻周刊》2004年报道,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③: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上海市对0—6岁儿童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儿童抚养的共占84.6%。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④调查显示,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祖辈承担对孙辈的家庭教育正成为很多家庭的教育特色,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养问题异常严峻。中国是现今世界上为数不多普遍存在着隔代教育的国家,其隔代教育比例之高,当居世界前列。(三)隔代教养家庭的类型1.从家庭结构的不同来划分以隔代教养所占比例较大的核心家庭为例,可依据家庭结构来划分,如祖辈(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均在或只有其中一人在的情况;父辈均在、单亲或无父母的情况。图从家庭结构区分隔代教养家庭类型图示①刘海华.0~3岁儿童隔代教养的研究综述[J].中国家庭教育,2006,(03).②沈锄云.认知隔代教育[J].老年人,2000,(09).③李径宇:养不教谁之过[J],新闻周刊,2004(21).56.④黄祥祥.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4).⑤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2.从教养责任的轻重来划分祖辈在教养孩子过程中承担的责任有所差别,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父母均在家或一人在家,孩子由祖辈教养,祖辈承担部分教养责任;第二种,父母均不在家或没有父辈,孩子由祖辈教养,祖辈承担全部教养责任。第一种情况称为“半隔代教养”,后一种称为“完全隔代教养”。3.从教养时间的长短来划分从教养时间来看,若父辈(或无父辈)长期(1年以上)无暇照顾子女,孩子交由祖辈教养,称为“长期隔代教养”;若父辈季节性或日间性繁忙,忙时将孩子交由祖辈教养,闲时由自己教养,称为“短期隔代教养”。(四)隔代教养存在的原因分析在美国,祖父母成为孙辈日常照顾者或法定的监护人,与联邦政府和各州出台的鼓励亲属照看儿童的法律和政策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社会问题及家庭问题。Pinson-Millburn(1996)研究表明,祖父母成为代理父母的原因有“儿童的父母去世、吸毒、入狱、酗酒、离婚、家庭暴力、家庭性侵犯、爱滋病、儿童虐待、少女妈妈、以及父母的精神疾病和贫穷等因素。”①国内隔代教养的形成因素也愈趋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隔代教养是一种责任与义务。中国人自古就有老少同堂的习惯和习俗,人们普遍觉得儿孙满堂才是人丁兴旺,才是福气。“含饴弄孙”是大多数老人的心愿,他们都较愿意帮助子女照顾孩子,有的甚至把这作为自己的义务,并在照顾孙辈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由此形成了一种不断为儿女奉献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特征。老人要是不帮子女带养孩子,①Pinson-millburn,NancyM,FabianEllenS,SchlossbergNancyK,etal.GrandparentsRaisingGrandchildren[J].JournalofCounselingandevelopment,1996,74(6).548-555.(外)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祖母孙子女(外)祖父孙子女单亲无父母父母均在反倒觉得自己不近情理,没有尽到责任与义务,甚至还会招来旁人的议论。这么一来,无论天南地北,也无论贫穷富贵,都把“隔代教育”视为理所当然,就不足为奇了。2.受社会竞争的影响,隔代教养是一种必需和无奈。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年轻一代父母为满足生计和获得更多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年轻人结婚生育后,面对的生活压力更大,对带养孩子更是觉得困难重重。其中,有的因为工作繁忙,有的是收入低,有的是下岗失业,有的是夫妻两地分居,有的是要出国深造,也有的是因为闹离婚或离婚后怕带着孩子影响再婚,还有的是图享受、怕麻烦等等。①老人愿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愿意或不得不带养小孩,以为年轻一辈更好地打拼提供支持。3.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隔代教养成为一种自然趋势。长期的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已经造成了大量的独生子女父母。独生子女政策的普及化加快了隔代教育的兴盛。被视为“抱大的一代”的他们,虽然与非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并无太大差异,但在养儿育女上更加不知所措,则是严峻的现实。②这时,祖辈基于对自己血脉延续的注重、对传宗接代者的期盼、对“独”气未尽的子女的担忧,因而强烈而主动地负起隔代教育之责。4.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农村隔代教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日益壮大的农村留守部落,对隔代教育的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城市中日渐普遍的因子女长大离家而形成的“空巢”家庭不同,农村家庭的“空心化”主要表现为年轻父母外出打工而留下老人、孩子成为留守部落。正缘于此,在广大农村,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这些留守儿童的抚养、监护状况令人担忧,有的是留守的父或母一方养育,有的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些隔代监护人来抚养,也有的是由亲戚来监护。但留守儿童中绝大部分是由隔代监护人来抚养。依巴东县官渡口镇红花岭村为例:全村有六个组,居民户301户,村民1112人,有留守儿童113人,其中87人由隔代监护人照管,占总体的76.9%。③①黄祥祥.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4).②桑标.当独生子女开始养育子女[J].家庭教育,2003,(02).③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及对策[EB/OL].=wznkck&id=23260,2013年9月23日浏览.二、隔代教养与儿童发展(一)隔代教养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1.祖辈耐心宽容,容易建立情感联系祖辈就像个“老小孩儿”,有“返璞归真”的倾向,与孩子一样具有喜欢玩耍的天性,加上他们打心眼里喜欢和孙子女呆在一起,大多数又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正好弥补了核心家庭中人际交往少、年轻父母繁忙而焦躁,无暇与孩子多谈心和玩耍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对亲情的需求,为孩子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2.祖辈生活经验丰富,利于孩子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正所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距”,祖辈往往有着数十年的生活经验、长期的工作历程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其社会阅历、人生感悟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可以有意无意地引导孙辈观察、求知和探索,在耳濡目染中参与劳动、学习,发展智慧。比如,祖辈有的熟悉农谚、气象;有的善于饲养和种植;有的擅长琴棋书画;有的爱好运动;有的痴迷戏剧歌舞;有的心灵手巧,会剪纸、刺绣、自制玩具等等。另外,他们对孩子成长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如孙辈头疼脑热,发生意外等。除此之外,孩子可以从祖辈身上学习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品质,有利于孩子基本的社会常识、道德规范和社会角色等的社会化。①刘女士(28岁):我和丈夫工作都很忙,孩子出生后请过几个保姆,不是文化程度特别低就是为人不可靠,很多事情我们只能亲力亲为,经济状况又不允许我做“全职妈妈”,真有点焦头烂额的感觉。刚好我母亲从小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我就请她来带孩子。有了她的帮助我安心很多,她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都很丰富,孩子爱卫生、讲礼貌之类的好习惯都是她教的。她不仅照顾着孩子的起居饮食,还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辅导功课、诵读经典。《弟子规》、《百家姓》孩子早就会背了,还能把其中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按照书上的内容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女儿真是越来越乖。我深刻体会到“家中有老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的意思了。张爷爷(62岁):儿子和儿媳都是独生子女,本身的生活能力比较差,下班后经常下馆子,家务也是请钟点工做。孙子东东出生以后,他们一方面没有经验,另一方面也不够勤快,有些手忙脚乱,所以弄得东东常挨饿,还动不动生病。我和老伴看到这种情况,就主动请缨①谢一帆.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看隔代教育[J].教书育人,2008,(30).把东东接回来了。儿子儿媳下班后和周末也过来,跟着我们学带孩子。现在东东在我们这里一年多了,身体很好,个头也长了不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亲。①(二)隔代教养对儿童发展的阻碍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教授辛淘认为,“大比例的隔代教养是中国特有的国情。事实证明,隔代教养虽然对于孩子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是从整体上看,其负面影响是大于正面影响的。”②一般说来,隔代教养的负面效果及其对儿童心理行为等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溺爱孩子,阻碍孩子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两位妈妈在一起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刚上幼儿园的涛涛妈妈无奈地说:“说句实话,如果有办法我真不想让老人带孩子。”“孩子特挑食,就爱吃肉,蔬菜水果一样都不想吃,周末我休息,特意给他包了顿野菜馅儿饺子。我跟他讲好,只要吃五个饺子就算完成任务。可他却跟我耍滑头,端着碗,趴在奶奶耳边说了几句话,奶奶居然帮他吃了两个饺子。婆婆明知道我和儿子的约定,还这样做,这叫我以后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