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问题调查与策略研究嵊州市育英小学金瀚妮[摘要]隔代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形式,城市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和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的留守儿童在家大都接受的是隔代教育,不少隔代教育子女在成长中出现了道德品质和性格心理方面的问题,有的甚至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些个案引起了我们对隔代教育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关注。本文首先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我校家庭教育的总体情况,然后聚焦于隔代教育子女,通过统计校园违纪现象揭示了隔代教育子女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存在较大的问题,通过双休日作业质量、考试成绩两方面反映出隔代教育对孩子学业的不利影响,又通过学科老师对孩子性格的总体评价阐述了隔代教育对孩子性格和心理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接着,本文依次深入分析了隔代教育对孩子造成这些不良影响的原因,并立足于学校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具体措施。[关键词]隔代教育问题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年轻的父母已经没有充实的时间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由祖父母这一代代替父母亲对第三代子孙进行教育的现象便不断增多,即为我们口中所说的“隔代教育”。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在上海,目前0至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调查说,孩子的年龄越小,绍兴市家庭教育调研成果推荐材料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另一项资料显示,中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老人育孙不当有关,有些犯罪少年就是在隔代老人“护”着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隔代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校是一所小班化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嵊州各大乡镇,现有学生672人,其中留守儿童有112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17%。这些儿童的父母,绝大多数是在外地做生意,经济条件良好,自己常年在外,将子女留在家里,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为主,而这些祖父母、外祖父母大部分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不高,不仅学习上无法对孩子起到督促或帮助的作用,对孩子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也造成了一些错误引导,使得我校一半多的留守儿童存在着性格或心理上的问题,或脾气暴躁,易发怒,情绪不稳定;或任性、自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或胆小,缺乏自信,与人沟通少。这些因素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性格形成和人际交流,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一、调查搜索——隔代教育下学生的不良心理及行为表现隔代教育是一种不得已的教育方式,每一对年轻夫妻都不愿意接受骨肉分离的事实。尽管隔代教育也有不少可取的地方,但是,隔代教育不能算是值得推崇的教育模式,其负效应还是显而易见的。调查一: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良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问题表现出来,如打架、小偷小摸、说谎等,而行为习惯则可以通过是否遵守学校制定的一日常规细则得以反映,我校的值周值日制度对各班每周的违纪情况都有比较详细记录,笔者将通过统计打架、小偷小摸、违反一日常规扣分情况这三项的数据,分析得出隔代教育对孩子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影响。表一2009学年第二学期我校隔代教育子女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情况统计打架小偷小摸违反一日常规扣分总人次134119隔代教育子女人次7347比例53.8%75%39.5%从表一可以看出,在各种违纪情况中,隔代教育子女所占比例较大,因而,隔代教育在孩子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是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的。调查二:学业方面通过统计学生的双休日作业完成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两个方面可以反映出隔代教育在学业方面对孩子的影响。笔者随机抽取了一周学生们的双休日作业进行调查,考试成绩的调查则随机抽取了我校四年级的学生。表二双休日作业完成情况统计优良未完成非隔代教育子女80%18%2%隔代教育子女61%24%15%表三200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期中期末考试平均成绩统计期中考试平均分期末考试平均分非隔代教育子女90.593.4隔代教育子女82.389.1根据表二,隔代教育子女的双休日作业质量明显低于非隔代教育子女的双休日作业,期中,15%的隔代教育子女双休日作业未能完成。由表三,隔代教育子女的考试平均分低于非隔代教育子女。可见,隔代教育在学生的学业方面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调查三:性格和心理方面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许多老师发现,性格有缺陷、心理存在问题的孩子大多都有隔代教育的影子。因此,笔者通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对隔代教育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的总体评价来调查隔代教育子女的性格和心理。表四隔代教育子女个性、心理特征统计(调查总人数112人)个性、心理特征活泼大方胆小内向任性娇纵自私冷漠脾气暴躁其它人数38112619162比例34%10%23%17%14%2%如表四,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中,66%的学生个性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性格发生扭曲、变异,心理产生障碍等,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这是隔代教育的重要病症。二、原因剖析——隔代教育让人忧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道德品质和性格心理方面存在问题,从以上三方面的调查中不难看出,隔代教育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那么,为何隔代教育会给孩子们带来这样的弊端?首先,亲子教育的缺失,孩子得到的爱是不完整的。随着经济日益发展,许多年轻的父母顶着家庭的经济压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不得已离开家到外面打工或做生意,这是社会给家庭教育带来的无法避免的影响。在没有父母的时候,孩子总是希望父母能够在自己的身边,他们与父母的交流方式和途径是不同的。无论老人们的爱多么细致、多么体贴,都不能代表和取代父母的爱。当孩子得不到父母亲的关怀,听不到父母的心声,得不到父母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没有父母积极鼓励他们进步。他们会产生低落、孤独、失望等情绪,甚至变得敏感、易怒。慢慢地,他们与父母越来越疏远,他们的个性和心理也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其次,老人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关注不够,也无法对孩子的课业进行辅导和监督。这就导致留守儿童,相对正常家庭儿童,在双休日作业完成质量、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较落后。第三,老人思想观念落后,教育方式已不适合现在的孩子。如有的老人崇尚节俭,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都不予满足,这样,孩子就有可能出现小偷小摸的情况;而有的老人往往生活上疼爱过度,无所不依,教育上启蒙不足,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日复一日,孩子就形成了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助人为乐、集体主义的观念,在他们的心目中十分淡薄,如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有谁不顺他的意,便马上哭闹、发脾气。这些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性格存在缺陷。三、策略探索——学校教育如何降低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要马上消除隔代教育是无法实现的。目前的可行之计是怎么让隔代教育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怎么让孩子在隔代教育中健康成长?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隔代教育中的孩子更多时间还是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那么,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如何采取措施来填补呢?(一)通过问卷调查,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每学年初,我校都下发学生情况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到特殊家庭学生的情况,并将这些学生的资料汇总统计,形成特殊家庭孩子的档案,使得班主任、任课老师和生活助理老师都能及时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对他们予以关注,并详细记载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信地址、电话,并做到定期查访。这可使学校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利于调查和研究。(二)实施导师帮扶策略在学期初学校可结合德育导师工作制,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将有问题的学生与导师一一结对,实施结对帮扶。主要以班主任、任课老师为主,生活上助理老师协助。导师的职责是经常找帮扶的学生聊聊天,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心理需求,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并把谈话的过程、谈话后学生的表现详细地记录在《导师工作手册》上。这样,不仅为学生的成长过程建立了档案,又为自己的辅导过程积累了资料,有利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辅导方案。期末,要求每个导师对自己的帮扶工作作回顾总结,选取典型的个案与大家交流,在交流、共享中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三)启动心理驿站这些生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长辈们的沟通逐渐减少。为了及时捕捉孩子的心理需求,做到防范在先,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在四、五、六年级启动了心理驿站。孩子们心中有什么烦恼、解不开的疙瘩或说不出口的小秘密,可以通过心理驿站寻求帮助。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以“回音壁”的形式,给学生答复和提供帮助。(四)开展孝敬教育,激发孩子的感恩之心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如果学生从小就明白孝敬父母和长辈的道理,那么对父母亲常年在外工作就能予以理解,也会感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辛勤的养育,一旦孩子们能体谅父母和长辈,胸怀孝心,很多问题和矛盾都可以解决。因此,开展孝敬教育是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一剂“良药”。学校可通过听孝心故事,布置孝心作业,写孝心感言、孝敬日记,办孝敬小报,举行孝敬演讲比赛、孝敬文艺会演、孝敬班队活动,并利用黑板报和宣传窗进行作品展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管齐下,来培养学生孝敬之心。(五)改变家校的沟通方式一些老人不习惯电话、网络等沟通方式,因此,学校可变换方式采用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以切实增强联系,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如给每位学生配备《家校联系册》,每周,班主任都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写在《家校联系册》上,周五让学生带回家,而家长也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写在《家校联系册》上反映给老师,通过《家校联系册》,家长和老师都能对孩子的情况更加了解;又如每学期设置“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让他们深入到课堂去,实现家长与学校零距离,使老人进一步了解孙子孙女的在校情况,也更了解学校教育的情况。(六)办好家长学校,提升隔代家长素质首先,笔者将目光聚焦于几位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留守儿童,深入调查后,发现他们的隔代教育家长都有共同的品质,如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对孩子有耐心;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孩子等等。学校可以帮助更多的隔代教育家长养成这些品质,使之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当前,已经有一些学校开设隔代家长学校,利用双休日,或者假期把隔代家长请进学校里来学习和座谈,给他们讲授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优秀班主任或教师给他们做学生个性发展、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讲座等等,也请他们来讲讲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困惑。通过学习和讨论,使这些隔代家长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方法、手段等,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开设隔代家长学校,全面提高隔代家长的素质素养,这对于从根本上走出家庭教育真空和摆脱学校德育“5+2=0”(学校5天的教育加上家长2天的不正确教育,其教育效果等于0,甚至还是负数。)的尴尬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四、结语当前,隔代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形式,或称之为一种现象,尤其在城市的双职工家庭中,和农村夫妻双双外出务工家庭中,隔代教育成为主要的家庭教育方式,谁也无法改变。面对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要关注、关爱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孩子的父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应该学会调节,应该鼓励老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并多关心老人,通过沟通与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教育观,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更符合时代的新式隔代教育,使子女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社会各方面也要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关爱隔代教育下的孩子的成长。总之,随着隔代教育子女的人数逐步增多,必须尽快构建一种科学的模式,让祖父母、父母、学校各自定好位,各自发挥积极的科学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养育孩子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下一代人的人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