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第一章就业形势与政策第一章就业形势与政策学习目标1,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2,了解国家、地方政府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要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生需要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政策。这些信息能够给大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主动去把握这些信息也能够锻炼大学生对环境的分析能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第一章就业形势与政策第一节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第一节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从“卖方”市场步入了“买方”市场,这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成本和时间增加、难度增大。在这种形势下,更有必要了解就业环境,在就业时做到有的放矢。一、学历供求情况分析(一)硕士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并不是学历越高就越好就业,有些学生因为学历较高,反而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在硕士生中就存在类似的现象。案例.赵小曼学的是海洋科学专业,当年她本科毕业的时候,她选择了读研。三年后硕士毕业,全球经济好转,她感觉自己也算是幸运儿,因为当年一起毕业的同学很多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现在还在工作岗位上纠结、挣扎。赵小曼的毕业成绩还不错,因此,在找工作时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开始她打算去一家科研机构,后来经过了解,她才知道,现在的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的岗位大都要求博士学位,硕士毕业生很难进入。得知这一情形后,她本来的优越感一下子少了许多。但这并没有让她过度失望,她想即使不能到科研机构,找一个相关专业的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也可以,听说待遇还不错。于是,她开始关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聘信息,后来也相继参加了一些单位的笔试、面试,但最终的结果并不让她满意,要么工资太低,要么地理位置偏远。因为这些事情,她也陷入了苦恼之中,她时常想:“也许不读硕士研究生,早点就业会好点呢?”有时,她甚至有点羡慕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了。第一节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后来,老师了解到她就业的情况,特意把她叫到办公室安慰了一番。接着,还介绍她和一家从事海洋开发相关工作的民营企业联系。这家民营企业的老总对她很是欣赏,于是决定高薪聘用她。但是面对高薪,她又有点迟疑了。她总是觉得在民营企业工作有些不稳定,而且福利待遇也不像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那样好。最终,她还是拒绝了这家民营企业。一次,她的表妹到家里串门。姐妹俩谈及就业,都是一肚子的苦水。当听说小曼不想去民营企业时,中专毕业的表妹说如果自己能去被她拒绝的那家民营企业打杂也比在现在的小厂好上百倍。小曼知道表妹和自己的学历不一样,所以期望值不一样,她告诉表妹,如果两个人换位思考,估计表妹也不会满足于民营企业。人都是这山看着那山高,虽然小曼很想降低标准,但是仍然过不去自己心头的那道坎。由此可以看到,其实硕士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所以广大大学生应该注意,提升个人学历水平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更重要。要想保证自己有较强的竞争力,就需要认真分析就业环境,做好充分准备。(二)本科生总量上供过于求若干年前,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工资还比较高。但是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大学生身上的光环开始慢慢淡化,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出现了几十人甚至几百人争抢一个职位的现象,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案例.蒋清在天津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回到了家乡———豫东一个县城,他的档案从人事局转到了县电视台,最终被安排到了县电视台的记者部,从事记者工作。第一节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看着一些同学出国留学,他知道自己是不可能走这条路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工人,根本不可能给自己提供出国留学的资金,父母为了供自己读完本科,已经是尽己所能了。因此,只能先就业再择业了,至少有份工作,可以自己先养活自己,回报父母。当然,他也曾托家里的亲戚找过关系,但是想要到地区报社或者电视台工作根本不可能。面对现实,他一方面安心工作,另一方面准备考研。离开学校他才发现,边工作边考研要比读书的时候考研难太多了。好多事情会令自己分心,而且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根本坚持不下来。但为了理想,他决定卧薪尝胆,争取花一年时间考上硕士,毕业后可以选择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他听说好几个同学也和他一样,在备战考研。许多大学生都希望寻找一份工作内容相对轻松、薪金待遇相对较好的职业,但是,这样的好事似乎不容易轮到自己头上。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发展,像蒋清这样边工作边考研的大有人在。谁又能保证在他们硕士毕业之后不遇到像赵小曼那样的求职经历呢?(三)专科生总量上供过于求近年来,专科生的数量急剧上升,除了与本科生相同的扩招原因外,不少中专、中师学校获得批准升级为专科学校也是专科生数量猛增的原因之一。随着专科毕业生的增加,专科生就业也越来越困难,好工作难求,就业前景黯淡无光。案例马涛是某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专科生。毕业时,一所大型国企来学校招聘。听闻这个消息后,整个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倾巢出动,除了几个已经找到不错工作的学生外,几乎所有人都参加了这场招聘会。最后,这家企业只在他们班上挑中了5个人,剩下的人都是失望而返。第一节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之后,相继有一些企业来学校招聘,但招聘人数少得可怜。每次对市场营销专业只招聘两三个人,甚至有时还不要专科生,只要本科生。在临近毕业时,马涛总结了一下,来学校招聘市场营销专业专科生的单位的用人总数只有二十几个人,是他们班级总人数的二分之一。他逐渐放弃了对于企业性质的要求,终于找到一份工作,恰好有一位和他同专业的师兄也在这家单位工作。他们两人聊起了就业的情况,这位师兄不禁慨叹:就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专科生的总量更是一年多于一年,远远超出了市场需要。大学生要客观分析个人的条件,不要好高骛远;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人去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做得非常出色;不要太在意企业性质、福利,其实这都不是关键点,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挑战(一)就业数量急剧增加,竞争白热化高校招生规模连续扩大,使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但社会的人才需求却没有相应地增长。形象地说,就是僧多粥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竞争数量有限的工作岗位,造成了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案例即将大学毕业的张亚楠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2018年农历新年过后,她准备参加在省会石家庄的招聘会。石家庄的春季招聘会人气很旺,她曾经听她的一位学长说,如果在招聘会上挤上三圈,保证你的骨头都得散架。当时她听了之后,觉得有点夸张。可是当她走进招聘会后,才发现学长的说法真的很贴切。人多得数不清,她挤入人群投了8份简历,然后再挤出来足足花了4个小时。后来,她再也没有勇气进入这个庞第一节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大人群了。大约一个半月后,她看到了一则新闻报道: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60万,而2018年预计达到680万。看到这则新闻,她不禁想:“怪不得招聘会上这么多人,看来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像张亚楠这样有过招聘会现场经历的大学生有很多,他们通过这样的招聘会最真切地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二)能力亟待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校园内,虽然不少学校都在倡导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但受到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时间的限制,不少学生还是没能得到充分的能力锻炼。这在就业时就表现为理论知识丰富,实际工作能力偏低,往往需要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指导,才能融入实际工作。案例.接到一家国有企业的面试通知,侯斌异常兴奋,因为与他ー同参加笔试的人有50个,而招聘人数只有5个,能通过笔试的恐怕最多只有十分之一,这样算来自己也是应聘人员之中的佼佼者了。由于笔试的顺利能过,侯斌对于面试信心大增。可是真正到了面试现场,面试官开始发问,他才意识到面试不像他预想的那么顺利,很多问题他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尤其是涉及实践操作的问题。面试官轮流问了几个问题,侯斌的汗就下来了。这时他最后悔的是自己的实践能力太差,如果他可以再选一次,他一定会多参加社会实践,多锻炼实际工作能力。第一节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面试结果出来后,侯斌名落孙山。不过他没有气馁,他决定再接再厉,下定决心要寻找机会锻炼实践能力。他深信自己专业出身,肯定有自己的优势,只要自己精心准备,加强实践能力,下一次的胜利终会属于自己。很多大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工作以后要用的知识和在校学到的理论简直就是两回事。很多东西都要重新学,这固然与大学教材知识更新速度慢有着密切关系,但学生的实践机会少、实践时间短,没能通过实践补上知识缺口、提高实践能力,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失去信心,只要加强自己的实践经验,让自己获得更多优势,成功还是很有希望的。(三)就业观念有待转变.从目前就业市场来看,大学生就业存在扎堆现象,大学生普遍倾向于在大城市就业,而不愿到中小城市。这种就业观念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就业。案例毕业于上海某高校的鲍军,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寻找就业机会,但上海的人才竞争太激烈了。有过两个月的找工作经历后,他惊奇地发现每次和他竞争同一岗位的都有许多硕士,这让他倍感压力。慢慢地,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大城市就业很困难。同时,他也明白在这种千军万马同过独木桥的竞争中,获得机会更不容易。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鲍军产生了到中小城市去就业的想法。而且,据他的同学说,中小城市的就业环境比较好。于是,他回家和父母商量,父母也支持他的想法。接下来,他开始寻找中小城市的招聘信息,后来在南方一个小城市,他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由于工作努力,他很快就成了业务骨干。第一节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一年之后,单位有一个在职进修的机会,领导们考虑到他学历高、工作干劲大,就把这个机会给了他。现在的鲍军已经普升为单位的中层管理干部,未来发展也是前途光明。就业观念是大学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在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但是大城市同样存在着竞争激烈的问题。如果想要在大城市就业,不得不面对鲍军所遇到的窘境。而到中小城市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专长,获得好的发展机会,因此,在就业时,大学生不妨转变自己的观念,舍弃大城市的繁华,得到小城市的就业机会。(四)适应市场化就业机制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每年以数十万甚至百万的速度急剧增加,不再像以前一样以“精英”形象出现,而是更为大众化。从以前的供不应求,到如今的供过于求,一些大学生自嘲毕业即失业的开始。所以大学生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要主动出击,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获取招聘信息,寻找就业机会。案例史铁山面对就业的严峻形势,有些无奈。他从现在的就业环境中,根本看不到小时候表哥向他描述的那么美好的前景:只要考上大学,你的人生就会彻底改变,工作不用担心,房子会给你分配,还会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到现在,他已经参加过五次招聘会了,仍然没有为自己寻找到合适的工作。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签下了就业协议书,他更是心急如焚。后来,他的师兄问起他找工作的情况,才知道他是一门心思盯上招聘会了,不注意在电视、报纸、网络上获取招聘信息。“信息就是资源,你只跑招聘会还不行,网上第一节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要投简历,报纸也要盯着,这些渠道一起抓才能成功。”师兄的一番指导让史铁山开了窍。一个半月后,他终于通过网上投递简历,成功拿到一家外企的录用通知书。史铁山的问题是思路没有跟着形势变化,更好地利用多方面信息资源。切忌只抓一种方式,应多管齐下,拓宽求取渠道不及其余,很难成功就业。(五)拓宽就业思路1,求职时打破专业局限大学生在学校时,都有自己的专业,因此,在毕业时,都寻找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当然,这样成功的概率比较大,但同时也限制了就业的思路,无形中错过了一些可能适合自己的工作。案例宋美玉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当初考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时候,她着实风光了一把,因为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比较高。谁知道,毕业的时候她发现,她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处境很尴尬,记者的岗位有专门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出版社的编辑岗位又有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毕业生,但无论如何自己还是要硬着头皮和他们竞争。经过几次面试,她慢慢发现,和这两个专业的人竞争自己好像并无优势。找不到工作的宋美玉,陷入了痛苦和无奈之中,但这于事无补。“难道真的要这样灰溜溜地回家吗?”宋美玉不止一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后来,她在一次招